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应用标准化病人技术辅助儿科临床教学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标准化病人(SP)与多媒体相结合的组合SP技术辅助儿科临床见习的有效性及可行性。培训模拟患儿家长的SP,配套以相应病例多媒体患儿影像用于临床技能、临床思维及交流能力的培训。方法实验组以1名SP对3名学生的方式进行病例分析教学,其余内容与对照组相同。比较两组成绩,分析问卷。结果结果示实验组平时、理论及总成绩高于对照组,病历成绩无显著性差异。问卷调查结果示学生对此教学法持肯定态度。结论SP自我评价认为规范培训及丰富的幼儿知识利于工作。故组合SP教学有利于提高学生成绩及综合素质,可加强教学薄弱环节,有效辅助儿科临床技能的培训。  相似文献   
52.
孤独症是一种以社会交往和交流障碍以及重复刻板行为和狭隘的兴趣为特征的广泛发育障碍性疾病。目前主要有三种认知理论与孤独症谱系障碍有关;心灵理论、中央凝聚性薄弱理沧、执行功能障碍理论。本文主要对孤独症的这三种认知理论研究概况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53.
初为人母,当听到孩子叫出第一声“爸爸”“妈妈”时,心里一定是难以言表的喜悦和激动。但是,如果别的宝宝都开始讲话了,自家的宝宝却“金”口难开。妈妈的心里又会是怎样的焦急和无奈呢?对于这些迟迟不开“金”口的孩子,到底是正常还是异常,要不要去看医生呢?  相似文献   
54.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与行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我国汉族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verbal learning disorder, NLD)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以及行为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互之间关系。方法:三组儿童(NLD组,VLD组和正常对照,每组40人)进行智力测定、绘人测验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测量,根据智力结构模型分析其视空间能力与行为问题。结果:NLD儿童在空间能力、视动协调、视动速度、图形认知、视觉记忆、非言语推理、视觉组合方面都比正常儿童和VLD儿童差(P<0.05),而VLD儿童则与正常儿童无差别(P>0.05)。NLD儿童在分裂焦虑、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等行为方面较其他两组儿童多(P<0.05)。结论:我国汉族NLD儿童视觉空间认知存在缺陷,其行为问题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55.
学龄前孤独症谱系儿童对人物面部表情的识别特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测试学龄前孤独症儿童对人物静态面部表情的识别能力和特点。方法:使用自制人物面部开心、吃惊、害怕、生气、讨厌、伤心、中性七种表情图,对13例4~8岁孤独症男童和23例3~5岁正常对照组男童进行了测试分析,两组儿童在发展年龄上作了匹配(3.66±0.44岁)。结果:两组儿童在识别七种表情照片的正确率上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表情类别识认比较,孤独症组识别伤心、害怕、讨厌及吃惊表情正确率高于对照儿童(P<0.05);孤独症组识别表情的正确率依次是:开心>伤心>生气>害怕>讨厌>吃惊>中性;而对照组则为:开心>生气>伤心>害怕>中性>讨厌>吃惊。结论:孤独症儿童对七种面部表情的命名性识别与正常儿童无明显差异,但识别基本面部表情的模式与正常儿童有所不同。  相似文献   
56.
【目的】考察钟表绘画测验(clock drawing test,CDT)用于5例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和3例正常儿童测试时的反应特征及其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DT测试中常用的“命令”测评法对8例儿童进行测试,并用Cohen等的评分系统进行评分,分组对案例进行分析和比较。【结果】案例组一ADHD儿童表现为计划性注意缺陷,前后绘画评分分别为14分、17分;案例组二ADHD儿童存在明显的冲动性行为,绘画评分为14分;案例组三ADHD儿童评分结果明显低于对照的正常儿童。【结论】CDT在评估ADHD儿童方面有一定的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57.
孤独症:从基因组学到临床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8年1月10日,《新英格兰医学杂志》发表了由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基因诊断研究室主任、临床分子诊断专科医学主任、美籍华裔学者吴柏林教授等为主要研究者的一篇“染色体16p 11.2缺失或重复与孤独症密切相关”的重要文章,在孤独症全基因组研究方面的新发现,引起了国外和国内医学界以及社会的广泛关注。  相似文献   
58.
孤独症谱系障碍(ASD)以社交障碍、狭隘兴趣与刻板行为为主要特征。有充分的研究证据表明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以显著改善ASD不良预后。根据我国国情,ASD干预必须以社会交往缺陷作为干预的核心任务,坚持科学循证干预、个性化干预和家庭及社区为基地的干预,作者据此提出ASD教育三原则和以行为疗法为基本手段;以结构化教育作为干预基本框架;以人际发展社会交往作为干预的基本内容的BSR模式。  相似文献   
59.
目的 研究3~7岁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气质特点,为其识别、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选择2012年10月—2013年3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的3~7岁的130例ASD儿童,与我国正常同龄儿童气质常模进行对比,对ASD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研究。 结果 3~7岁ASD儿童气质以I-E型为主,但所占比例较正常学龄前儿童明显下降。其气质维度明显异于正常同龄儿童(P<0.05);3~7岁ASD儿童的气质类型的性别之间差异明显,男童的反应阈维度得分高(P<0.05),其余气质维度得分无明显性别差异,且反应强度与月龄呈负相关(r=-0.19,P<0.05);3~7岁ASD儿童的适应性、反应强度、心境得分与出生体重负相关(r=-0.26、-0.32、-0.31,P均<0.01)。结论 3~7岁ASD儿童气质维度明显异于正常同龄儿童,对其进行研究可更好地发现以及干预ASD。  相似文献   
60.
目的 了解2~6岁孤独症患儿的亲子依恋特征,从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等方面探讨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影响因素.方法 以2007年1-6月在中山大学第三附属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就诊的55例孤独症患儿(男49例,女6例)及其父亲或母亲为研究对象.使用中国版幼儿依恋行为分类卡片测试孤独症患儿的依恋类型.专业测试人员指导家长按照卡片内容与儿童实际行为的符合程度(最符合到最不符合)进行9级评分,将90张卡片分成9组,从最不符合到最符合,构成每组10张的分布.每个被试的儿童会得到一组90个原始分数,然后将原始分数与同期健康儿童依恋安全性指标进行相关分析,得出的相关系数即为该儿童的依恋安全性得分.相关系数高于同期健康儿童依恋相关系数的第33百分位数者为安全型依恋,反之为不安全型.采用自编的<幼儿家庭生活情况调查表>了解孤独症患儿的家庭特征、父母特征和情感氛围等因素,分析孤独症患儿安全型依恋的影响因素.结果 55例孤独症患儿中,安全型依恋者16例,占29.1%;不安全型依恋者39例,占70.9%.对孤独症患儿亲子依恋关系影响因素的研究发现,孤独症患儿入托月龄越早,产生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性越大(OR=0.87,95%CI=0.76~0.99);家庭气氛越好,产生安全型亲子依恋关系的可能性越大(P=0.03).结论 孤独症患儿的亲子依恋类型以不安全型依恋为主,入托年龄和家庭气氛影响孤独症患儿安全型依恋的产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