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1篇
  免费   25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7篇
妇产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8篇
神经病学   5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7篇
预防医学   78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4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15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7篇
  2001年   9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2011年10月美国儿科学会(AAP)发布了新的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指南——《儿童青少年ADHD诊断、评估和治疗临床实用指南》[1]。AAP首次发表的临床指南是2000年的《ADHD儿童诊断与评估指南》[2];随后,2001年发表了《ADHD儿童治疗指南》[3]。ADHD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一种神经行为障碍,美国学龄期儿童ADHD患病率为3%~5%[4]。中国人群ADHD发生率也在逐渐增高,但目前尚无大样本流行病学调查资料。ADHD患儿主要临床表现为注意力障碍、活动过度、冲动、控制力差等,对其学业成绩、适应能力、社会交往能力等造成广泛影响,70%~80%的ADHD患儿症状可持续至青少年期甚至成年期,易发展为反社会人格、品行障碍、药物或酒精滥用、青少年违法、成年期就业不良,并易发生安全事故(如车祸等),这也引起患儿家长、老师乃至全社会关注。目前针对ADHD的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和行为治疗。近年来,随着新的信息和证据不断涌现,AAP依照循证医学原理重新修订了已发指南以指导临床工作。本文就该指南的重点内容进行解读如下。  相似文献   
32.
目的评估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行为适应状况并探讨相关的影响因素。 方法2003 03—2005 02采用BASICS行为适应量表,对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56例AS儿童进行测定并与正常对照组进行比较。 结果AS儿童在行为适应各个维度的测定值均较正常儿童高,而且环境中不利因素较正常儿童多。 结论AS儿童在各个方面的行为适应能力均较正常儿童差,原因与自身的特征以及环境的不利因素有关。  相似文献   
33.
报道30例离体培养的人体外周血淋巴细胞及20例离体培养的正常人骨髓细胞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前后的SCE率改变,结果表明:登革Ⅱ型病毒可以提高外周血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的SCE率,说明该病毒对人体这两类细胞的染色体均具有损伤作用。实验还观察到不同个体的淋巴细胞及骨髓细胞在加入登革Ⅱ型病毒后,其SCE率的升高有个体差异,说明了染色体或DNA损伤程度不等。  相似文献   
34.
目的 考察性别、家庭教养方式、学校教育方式、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临床亚型等因素对ADHD共患病类型的影响.方法 应用Vanderbilt ADHD家长和教师评定量表及自制的一般情况调查表确诊门诊ADHD患者224例,其中男205例,女19例,确定其临床分型及共患病,获取家庭和学校教养方式的相关信息.根据共患病类型分为ADHD组(n=118)、ADHD共患内化性行为障碍组(ADHD+焦虑/抑郁)(n=10)、ADHD共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组(ADHD+ODD/CD)(n=89)及ADHD共患内化和外化性行为障碍组(n=7),以无共患病为参照水平做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结果 混合型ADHD患儿(ADHD-CT)患外化性行为障碍概率比注意缺陷型(ADHD-PI)和多动冲动型ADHD患儿(ADHD-HI)高,分别是ADHD-PI和ADHD-HI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的概率的4.76倍(偏回归系数为1.58,P<0.05)及6.25倍(偏回归系数为1.83,P<0.05),即风险增加,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接受负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患儿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的概率是接受正性家庭教养方式的患儿的2.01倍(偏回归系数为0.7,P<0.05).结论 混合型ADHD儿童相对于注意缺陷为主型和多动冲动型ADHD儿童共患外化性行为障碍风险增高.接受负性的家庭教养方式的ADHD儿童患外化性行为障碍的风险增加.  相似文献   
35.
儿科临床实习中晨间提问教学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索加强实习生三基训练及提高成绩及综合能力的方法。设计晨间教学,对实习生进行早晨查房前的提问。比较儿科毕业考成绩,并对实验组问卷调查。结果教学成绩显著提高,教学形式获学生认可,实习生还从中感受到科室的重视和尊重。此教学法可有效提高实习医生理论水平及临床思维能力,提高学习成绩,并体现了人性化教学。  相似文献   
36.
目的对Asperger综合征儿童进行心理理论研究.方法采用心理理论测题(包括表情理解题、有情节的虚假信念题和无情节的虚假信念题)对Asperger综合征儿童和幼儿及正常儿童和幼儿进行测试.结果在表情理解题目中,Asperger幼儿组通过率(59%)明显低于正常幼儿组(85%);在有情节和无情节的虚假信念测题中,Asperger幼儿组通过率(41%,9%)和儿童组的通过率(78%,61%)亦分别低于正常幼儿组(72%、40%)和儿童组(100%、97%),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Asperger综合征患儿具有心理理论方面的障碍.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医学院校临床见习中开展发育行为儿科学(DBP)教学的方式及其可行性。方法医学系本科见习生230名,分实验组及对照组,前者除按儿科教学大纲见习,还在儿童发育行为门诊见习4学时,以义工的身份在儿童发育行为训练室协助进行感觉统合训练4学时。比较两组成绩,并对实验组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两组间儿科转科成绩无差异,显示增加教学内容未影响成绩;问卷调查显示实验组学生对DBP教学持肯定态度,在相关知识及自身综合素质上均有提高。结论进行DBP教学是必要的,本研究的教学方式取得了较好效果,具有可行性。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采用大剂量甲氨蝶呤 (MTX)预防性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 (CNSL)对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儿童智力与行为的影响。【方法】①按“中国 比内智力测验手册”方法对 4 2例ALL患儿在治疗前后与 4 0例正常儿童进行测试比较 ;②根据自制行为量表对ALL患儿治疗前后进行行为比较。【结果】①ALL患儿治疗前IQ、行为与对照组无差异 (P >0 0 5 ) ,而治疗后IQ明显低于对照组 ,(P <0 0 1) ;加用60 Co颅脑放疗组IQ降低更为明显。②ALL患儿治疗后行为问题出现率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结论】大剂量MTX治疗对ALL儿童的智力与行为有不同程度的损害作用 ,加用60 Co颅脑放疗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39.
目的 研究孤独症儿童脑扩散张量成像的异常.方法 对24例孤独症儿童(孤独症组)和10名正常儿童(正常对照组)进行脑扩散张量成像扫描,测量并比较两组的双侧胼胝体膝部、压部和双侧内囊后肢表观扩散系数(ADC值)和各向异性分数(FA值),分析孤独症儿童各被检测部位ADC值、FA值与孤独症治疗评估量表(ATEC)得分的相关性.结果 (1)孤独症组双侧内囊后肢[左右侧分别为(6.8±0.3)×10-9 mm2/s和(6.7±0.4)×10-9 mm2/s]、左侧胼胝体膝部[(8.0±0.5)×10-9 mm2/s]ADC值高于对照组[分别为(6.6±0.2)×10-9 mm2/s,(6.6±0.4)×10-9 mm2/s,(7.4±0.5)×10-9 mm2/s;P<0.05~0.01];孤独症组右侧胼胝体压部(0.73±0.14)FA值低于正常对照组(0.84±0.07;P<0.05),孤独症组右侧胼胝体膝部(0.75±0.07)FA值高于正常对照组(0.68±0.17;P<0.05).(2)孤独症组右侧胼胝体压部ADC值与ATEC健康/行为评分呈正相关(r=0.490),右侧胼胝体压部FA值与ATEC说话/语言评分呈负相关(r=-0.453),右胼胝体膝部FA值与社交评分呈正相关(r=0.427),均P<0.05.(3)孤独症组内囊后肢、胼胝体膝部FA值左右侧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孤独症儿童胼胝体神经纤维连接存在异常.  相似文献   
40.
非言语型学习障碍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与行为问题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10  
目的:对我国汉族非言语型学习障碍(nonverbal learning disorder, NLD)儿童视觉空间认知特征以及行为问题进行分析,以探讨其相互之间关系。方法:三组儿童(NLD组,VLD组和正常对照,每组40人)进行智力测定、绘人测验和CBCL儿童行为量表测量,根据智力结构模型分析其视空间能力与行为问题。结果:NLD儿童在空间能力、视动协调、视动速度、图形认知、视觉记忆、非言语推理、视觉组合方面都比正常儿童和VLD儿童差(P<0.05),而VLD儿童则与正常儿童无差别(P>0.05)。NLD儿童在分裂焦虑、强迫性、社交退缩、多动、攻击性等行为方面较其他两组儿童多(P<0.05)。结论:我国汉族NLD儿童视觉空间认知存在缺陷,其行为问题可能与此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