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61篇 |
免费 | 25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儿科学 | 27篇 |
妇产科学 | 5篇 |
基础医学 | 26篇 |
临床医学 | 8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外科学 | 1篇 |
综合类 | 37篇 |
预防医学 | 78篇 |
药学 | 1篇 |
中国医学 | 4篇 |
出版年
2023年 | 2篇 |
2021年 | 4篇 |
2020年 | 2篇 |
2019年 | 4篇 |
2018年 | 3篇 |
2017年 | 4篇 |
2016年 | 1篇 |
2015年 | 3篇 |
2014年 | 3篇 |
2013年 | 6篇 |
2012年 | 11篇 |
2011年 | 14篇 |
2010年 | 10篇 |
2009年 | 18篇 |
2008年 | 16篇 |
2007年 | 21篇 |
2006年 | 13篇 |
2005年 | 15篇 |
2004年 | 9篇 |
2003年 | 5篇 |
2002年 | 7篇 |
2001年 | 9篇 |
2000年 | 3篇 |
1999年 | 2篇 |
1998年 | 2篇 |
1994年 | 2篇 |
1993年 | 1篇 |
1992年 | 2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高危儿行为发育的早期干预治疗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3
【目的】 通过早期干预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方法】 将 78例高危儿随机分为干预组、未干预组 ,并设正常新生儿对照组。仅对干预组患儿实施早期康复干预 ,定期随访 ,以《贝莉智能发育量表》进行智能发育评估 ;未干预组、对照组患儿只进行常规体格检查和育儿指导。 1岁时通过《Gesell发育诊断量表》对三组患儿进行智能发育的最终评估。 【结果】 3、9月龄时干预组患儿智力发育指数及运动发育指数均高于未干预组 (P <0 .0 1) ,可达对照组水平 (P <0 .0 5 ) ;1岁时Gesell智能检查 ,干预组与未干预组比较除大运动能区不存在差异外 (P >0 .0 5 ) ,其它四大能区差异均存在非常显著性 (P <0 .0 1) ,与对照组比较五大能区差异均无显著性。 【结论】 早期干预可促进高危儿的行为发育 ,改善其预后。 相似文献
12.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感觉异常现状及其相关因素,为ASD的临床诊断和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收集2015年8月-2016年1月在中山大学附属第三医院确诊的121例ASD儿童的孤独症诊断会谈量表(ADI-R)分析感觉异常情况;孤独症教育心理评核(第三版)(PEP-3)评估各方面能力;中国韦氏幼儿智力测... 相似文献
13.
14.
【目的】探讨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及影响因素。【方法】采用亲职压力指标简表(包括职愁苦、亲子互动失调及困难儿童3个子量表)、社会支持评定量表、简易应对方式问卷和中国韦氏儿童智力量表对61名ADHD儿童母亲进行调查,同时对57名正常儿童母亲施测亲职压力指标简表。【结果】ADHD儿童母亲的亲职压力总分及各维度得分均高于正常儿童母亲(P0.05);单因素分析显示:儿童年龄、母亲年龄均与困难儿童维度呈正相关(r=0.343、r=0.429,P0.01);消极应对方式与亲职压力总分呈正相关(r=0.321,P0.05);而社会支持和积极应对方式与亲职压力总分呈负相关(r=0.573、r=0.340,P0.01);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社会支持和母亲年龄进入了亲职压力的回归方程,解释了总变异的41.3%。【结论】ADHD儿童母亲普遍存在较高水平的亲职压力,其亲职压力受多种因素影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ttention deficit hyperactivity disorder,ADHD)儿童的智力特征。方法从2007年6月至2010年5月在本院儿童发育行为中心确诊为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4~6岁患儿中,随机选择43例纳入ADHD组,排除广泛性发育障碍、精神发育迟滞、神经系统疾病和重性精神病。同期在广州市某幼儿园随机选择32例正常儿童纳入对照组(排除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学习障碍、品行障碍、精神发育迟滞,躯体、精神和神经系统疾病)(本研究遵循的程序符合本院人体试验委员会所制定的伦理学标准,得到该委员会批准,分组征得受试对象监护人的知情同意)。对两组儿童应用《中国-韦氏幼儿智力量表》(Chinese-WechslerYoung Children Scale of Intelligence,C-WYCSI),进行智力评估。结果 ADHD组儿童的总智商(full intelligence quotient,FIQ)、言语智商(verbal intelligence quotient,VIQ)、操作智商(performance intelligence quotient,PIQ)在正常范围内,但均较对照组明显偏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DHD组在知识、图片词汇、算术、图片概括、领悟、动物下蛋、迷津、木块图案8项分测验的得分,亦较对照组明显低,两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ADHD组|VIQ-PIQ|≥15分者为22例,对照组为3例,ADHD组言语智商与操作智商分离比例,较对照组明显高,差异有显著意义(P0.01)。因子分析中,ADHD组的言语理解因子、知觉组织因子、视觉刺激理解因子、同时加工、继时加工及行动计划得分,均较对照组明显低,差异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学龄前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儿童的智力水平低于正常儿童,智力发展不平衡现象突出。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Asperger综合征(AS)儿童的行为调节与智力的关系并对相关因素进行分析,为AS的评估和干预提供临床指导。【方法】对33名确诊为AS(采用DSM-IV标准)的儿童进行韦氏智力评估,同时由家长完成BASICS行为调节量表中文版,对评估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AS组在5个维度以及总量表的得分均较对照组儿童高,差异有显著性(P均0.001);AS组平均VIQ、PIQ、FIQ、VIQ-PIQ差值分别为106.45±18.33、95.88±15.98、101.76±16.21,16.82±13.04,VIQ和PIQ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S组在所有5个维度及总量表得分与VIQ、PIQ、FIQ以及VIQ-PIQ无显著相关(r为0.004~0.251,P均0.10)。【结论】AS儿童存在行为调节问题和智力发展不平衡,其行为调节问题与智力无明显相关,在临床实践中应重视其非智力因素的干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分析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中喂养问题的现状及ASD儿童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为临床指导ASD儿童喂养问题的行为矫正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于2015年8月—2016年1月通过收集119例ASD儿童和185名正常儿童的进食行为量表(BAMBI)得分来比较两组在喂养问题上的差异,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喂养问题的相关因素。结果 ASD男童的拒绝进食行为、食物谱狭窄和BAMB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童(9.64±3.18 vs. 8.15±2.85,P=0.003;21.21±5.53 vs. 18.76±4.93,P=0.004;41.44±9.41 vs. 37.05±7.41,P=0.001),ASD女童的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明显高于ASD男童(12.17±2.25 vs. 10.58±2.60,P=0.029)。低功能ASD男童拒绝进食行为得分、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和BAMBI总分均高于正常男童(9.83±3.21 vs. 7.61±2.56,P=0.004;11.72±3.03 vs. 10.07±2.31,P=0.029;42.62±10.54 vs. 36.89±7.41,P=0.028)。ASD儿童中,拒绝进食行为得分与刻板行为、自伤行为、强迫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孤独症特征相关的喂养问题得分与年龄、刻板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食物谱狭窄得分与刻板行为、强迫行为、仪式单调行为、受限行为得分呈正相关(P<0.05)。结论 ASD男童较正常男童存在更多的喂养问题,低功能ASD男童的喂养问题可能受重复刻板行为影响,临床工作者需给予更多的关注,并进行个体化的行为矫正。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以行为-结构化-关系(BSR)干预模式对短期住院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儿童的干预疗效,为改善ASD儿童的预后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选取2015年12月-2016年12月确诊为ASD的2~6岁儿童141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ASD儿童均接受BSR模式的短期课程训练,训练课程包括个别辅导、游戏课、运动课、音乐课等,每天训练时间6 h,持续1个月;对照组ASD儿童处于干预等待,接受随访观察和评估。所有ASD儿童干预前、后均接受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第三版)(PEP-3)来进行各方面能力变化的评估。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干预前各副测验的原积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ASD儿童干预后认知、语言理解、模仿、情感表达、社会互动、行为特征-非语言、适应行为的原积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41、2.02、4.14、3.69、4.42、2.69、2.96,P<0.05);但小肌肉、大肌肉、自理的原积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13、-1.05、-0.84,P>0.05)。结论 BSR干预模式能够有效改善短期住院ASD儿童的预后,可推广用于儿童ASD的治疗。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对孤独症谱系障碍(ASD)幼儿共同注意(JA)行为特征进行分析,为早期识别及早期诊断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采用视频分析的方式,于2017年4—12月由两位专业人员对61例16~30月幼儿的共同注意行为进行评估,与同龄正常发育(NT,n=33)幼儿及发育迟缓(DD,n=32)幼儿进行对比,并根据有差异的行为指标进行诊断预测。结果 ASD幼儿自发性共同注意(IJA)行为出现的次数及响应性共同注意(RJA)得分均较DD组及NT组幼儿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DD与NT幼儿在各JA行为指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当联合所有JA指标从全部幼儿中识别ASD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为0.891(P<0.01)。结论 ASD幼儿在各种共同注意行为方面与DD及NT幼儿均存在明显差异。共同注意在ASD幼儿的早期识别中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20.
儿童孤独症213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11
目的:探讨孤独症的病因、发病机制和诊断。方法:对213例孤独症患儿进行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庭史,抽搐史)、家庭因素(父母性格,家庭教育情况),病历主诉和辅助检查(脑CT/MRI,EEG,BAEP、SPECT)的研究分析。结果:孤独症病例在生物学因素(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上的异常情况十分普遍,病历主诉以语言发育障碍为主,脑部的CT/MRI,EEG,BAEP,SPECT辅助检查中,SPECT异常检出率高,主要表现为左侧大脑血流灌注降低,血流异常的部位主要是颞叶、额叶和边缘系统(海马回,扣带回等)。结论:妊娠史、出生史、家族史、抽搐史的异常和孤独症的发病有密切关系,以语言发育迟缓为主诉的儿童病例应考虑孤独症的可能。脑SPECT呈血流灌注降低,对诊断孤独症有一定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