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7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32篇
内科学   1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98篇
综合类   45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4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15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7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显著增加,其中多数是无痛风发作的轻到中等程度的高尿酸血症。近十年来,国际上许多流行病学、动物实验或体外细胞生物学研究结果显示长期轻度高尿酸尿症(mild hyperuricemia)也可能引起慢性肾脏病。最近已有不少研究发现,基础尿酸水平升高与高血压、全身炎症反应、内皮细胞功能不良、病理性血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观察在大鼠肾病综合征模型中使用3-羟基-3-甲基戊二酰辅酶A(HMG-CoA)还原酶抑制剂洛伐他汀(Lovastatin)治疗对肝脏低密度脂蛋白(LDL)受体表达的影响,探讨他汀类药治疗肾病综合征高脂血症的机制。方法大鼠2次尾静脉注射阿霉素建立肾病综合征大鼠模型;采用灌胃法给予大鼠洛伐他汀治疗2周。采用Western blot和RT-PCR技术分别检测LDL受体蛋白和其mRNA在肝脏的表达,同时检测大鼠相关血生化指标。结果肾病综合征大鼠洛伐他汀治疗2周后,血清总胆固醇、LDL胆固醇和三酰甘油以及尿蛋白均显著降低(均P〈0.05),血清白蛋白显著升高(P〈0.05),血肌酐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肝脏LDL受体蛋白较肾病综合征组显著增加(P〈0.01);肝脏LDL受体mRNA水平在各组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肾病综合征大鼠经洛伐他汀治疗后,其肝脏LDL受体缺乏得到明显改善,伴随的高脂血症也得到明显改善。  相似文献   
14.
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小儿单纯性肾病发病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在小儿单纯性肾病发病中的作用王志敏,王韵琴,邹和群,匡裕玖ROLEOFTHECELLIMMUNITYABNOR-MALITYINPATHOGENSISOFIDIOPATHICNEPHROTICSYNDROME¥WangZhiming...  相似文献   
15.
有资料显示,肾移植后10年内脑卒中的患病率是7.97%,包括缺血性脑卒中和出血性脑卒中,肾移植后脑出血比一般人群发生率高,且卒中后死亡率高。高血压、脑血管异常、贫血、免疫抑制剂、感染等危险因素,参与肾移植后脑血管疾病发病机制。肾移植后脑血管病的防治是肾脏科医生应该重视的临床问题。  相似文献   
16.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在大多数患者中 ,可进展到终末期肾病。对于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以往常采用细胞毒药物或免疫抑制剂 ,使用此类药物 ,常因其毒副作用大 ,疗效差而受限。我们对我院 2 0 0 0年 8月~ 2 0 0 1年 3月住院患者应用甲基强的松龙冲击联合肾肝宁疗法治疗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 ,观察其疗效并探讨可能的作用机理。资料与方法1 临床资料 激素抵抗性肾病综合征患者 30例 ,其中男 18例 ,女 12例 ;年龄 16岁~ 5 7岁 ,平均 38岁。所有患者均行肾活检 ,病理诊断分别为系膜增生性肾小球肾炎10例 ,膜性肾病 10例 ,IgA肾病 8例 ,系…  相似文献   
17.
与感染相关的急性小管间质肾炎(ATIN)包括:反应性小管间质肾炎和急性感染性小管间质肾炎2种类型。肾间质感染或肾间质无感染的肾外器官组织感染均可引起小管间质肾炎。肾间质无感染的全身性感染或肾外器官组织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肾炎称为反应性小管间质肾炎,而肾间质直接感染引起的小管间质肾炎称为感染性小管间质肾炎。目前,由于全身感染或肾外器官组织感染引起的反应性小管间质肾炎日益增多。  相似文献   
18.
新型人工肝单纯白蛋白透析治疗肝衰竭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0,自引:11,他引:10  
目的 以人体白蛋白作为透析液进行血液透析,观察其对肝衰竭的疗效,并与分子吸附再循环系统(MARS)进行比较。方法 18例肝衰竭患者中12例行单纯白蛋白透析(SAD),6例行MARS,每次均为6h,根据病情,每日或隔日1次,连续治疗2~6次。SAD以4000ml白蛋白溶液(质量浓度45g/L)作为透析液,置于袋中封闭循环使用,血流量250ml/min,透析液流量10L/h。分别于治疗前后取血样,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氨、内毒素和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另于治疗1、3和6h时分别测定血清与白蛋白透析液中的胆红素水平,治疗的同时密切观察临床表现。结果 SAD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与体征改善,肝功能好转,血流动力学稳定,血压上升,并发症部分缓解,特别是肝性脑病明显改善,并且不良反应少,治疗有效率高;PTA显著提高(P〈0.05),血中尿素氮、肌酐、胆红素、胆汁酸、血氨和内毒素水平均明显下降(P均〈0.05),但胆红素清除速率随着时间延长也逐渐减缓;SAD(质量分数为4.5%的白蛋白)治疗肝衰竭的疗效与MARS组基本相同(P〉0.05),但前者操作更简便,成本更低。结论 SAD能清除蛋白结合毒素,改善临床症状和肝功能,其治疗肝衰竭的疗效肯定,简单方便,值得进一步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改良酶消化法分离、培养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的效果,探讨获取高纯度、高活性HUVECs的培养方法。方法采集健康新生儿脐带,应用改良的酶消化法(含0.016%EDTA的0.25%胰蛋白酶)进行HUVECs的分离培养;通过细胞形态学观察及免疫荧光化学鉴定HUVECs及其特异性抗原的表达。结果体外培养的HUVECs细胞形态呈铺路石样,Ⅷ因子相关抗原荧光染色阳性,细胞纯度可达99%。结论通过本实验改良的分离培养方法,可以在体外获得较高数量的HUVECs,在细胞形态、表面抗原标志等方面具内皮细胞特征,可以用于血管内皮细胞模型的构建。  相似文献   
20.
高尿酸血症肾损害社区流行病学调查及其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社区人群筛查了解国内现阶段城市原住居民中高尿酸血症及其相关肾损害患病现状,并探讨相关危险因素在国内社区人群发生高尿酸血症肾损害中的意义.方法 选择桂林市城区原住居民集中的象山社区,对年龄在18~75岁之间居民4 075人进行横断面筛查.结果 社区人群高尿酸血症总患病率为19.1%,其中男性高尿酸血症患病率(22.9%)显著高于女性(15.9%),P<0.001.高尿酸血症人群中慢性肾脏病(CKD)患病率(30.5%)显著高于尿酸正常人群(19.0%),P<0.001.男性高尿酸血症人群CKD患病率(34.3%)显著高于同性别正常血尿酸人群(21.2%),P<0.001,发病风险为正常尿酸人群的1.516倍;也显著高于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25.9%),P<0.001,CKD发病风险为女性高尿酸血症人群的1.496倍.高尿酸血症合并CKD人群中38.4%仅为微量白蛋白尿,34.6%为微量白蛋白尿+GFR下降,27.0%为单纯GFR下降.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CKD重要危险因素,高尿酸血症患病率显著增加是CKD患病率增高的重要原因,且轻度增高的血尿酸即增加CKD患病率.男性比女性更易受尿酸损害而发生CKD.微量白蛋白尿是单纯高尿酸血症发生肾损害的早期诊断标志和干预靶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