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5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综合类   8篇
药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邸茹杰  华琦 《武警医学》2001,12(2):110-112
钙拮抗剂 (CAS)可谓心血管病治疗学发展中继 β受体阻滞剂后又一“里程碑” ,尤其自 1994年WHO将其列为一线降压药以来 ,其抗高血压治疗的应用价值引起临床工作埏的广泛关注。随着分子生物学技术的迅猛发展 ,在钙通道水平明确了务型钙拮抗剂的作用部位 ,同时也筛选出新型CAS ,突出的是米贝地尔Mibefradil(R0 40——— 5 96 7) [1,2 ] ,简称Mib。1 Mibefradil的药理学特点及作用机制1.1 药理学特点 Mib系四氢萘酚衍生物 ,是第一种新型钙拮抗剂[3 ,4 ] ,其分子量 5 86 .6 ,水溶性 ,与以往的三类CAS…  相似文献   
12.
邸茹杰 《武警医学》2000,11(10):623-625
随着一氧化氮(NO)、内皮素(ET)的相继出现和对其逐步深入的研究,为了更客观地评价降压终点,发现新的有效降压药物,进一步探讨高血压病的发病机制。近年来,更多地将寻求视线集中在血管内皮细胞损伤与高血压病关系的网面上。1 高血压病时内皮细胞损伤及变化 血管系统既是高血压的靶器官,又是血管外周阻力的调节器,而外周阻力增加是高血压的重要发病因素。近年来围绕高血压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进行了大量研究,无论是高血压动物试验、高血压动脉片段分离还是对大样本的人群对照分析都证明了高血压时内皮细胞损伤,内皮依赖性舒张作用减弱[1]…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青少年高血压病的血压与内皮素 (ET)、一氧化氮 (NO)及血脂的相关关系。方法 :3 2例 14~ 2 5岁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 (男 2 3例、女 9例 ) ,2 0例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 ;行2 4h动态血压监测 (ABPM ) ,测定ET、NO及血脂。结果 :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诊所血压与ABPM具有较好的相关性 ;ABPM勺型节律者 69 7% ,非勺型者 3 1 3 % ;检出白大衣高血压 3 1 3 % ,高血压组ET明显大于对照组 (P <0 0 5 ) ,ET与收缩期平均血压、白天、夜间收缩期血压及最大收缩血压呈正相关。结论 :动态血压监测适用于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 ,青少年高血压存在内皮功能紊乱 ,且与收缩在水平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14.
运动与原发性高血压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运动是抗原发性高血压非药物疗法的最有效手段,是有效的降压干预措施之一。探讨运动对原发性高血压的影响、筛选作用、降压机制及降压的效果与意义,对提高中国原发性高血压治疗的效价比、更好地控制原发性高血压蔓延、预防心脑血管疾病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舒血宁注射液治疗不稳定型心绞痛(UAP)的临床疗效.方法 60例UAP患者,分为2组,常规治疗组29例,给予硝酸甘油、阿斯匹林、低分子肝素等药物;舒血宁组31例,在常规治疗组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疗程10 d.观察治疗前后心绞痛发作次数、心电图变化,血流变学指标和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舒血宁治疗组心绞痛缓解和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常规治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舒血宁治疗组血流变学指标显著改善(P<0.05).结论 在常规抗心绞痛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舒血宁注射液联合治疗UAP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为评价和比较氯沙坦、福辛普利和硝苯地平控释剂对原发性高血压 (简称高血压病 )患者血管内皮功能的保护作用 ,分别应用以上 3种药物对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进行治疗 ,并与对照组比较。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法、酶法及酶联免疫吸附法观察比较治疗前及治疗 4周末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发现高血压病患者血浆内皮素 (ET)、血小板α 颗粒膜蛋白 (GMP1 4 0 )、血管性假血友病因子抗原 (vWF)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P <0 .0 1 ) ,一氧化氮(NO)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 ,但NO/ET显著低于对照组 (P <0 .0 5)。 3种药物治疗 4周后 ,血浆ET、vWF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 (P <0 .0 5,P <0 .0 1 ) ,但vWF仍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5) ;血浆NO及NO/ET较治疗前及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 (P <0 .0 5,P <0 .0 1 ) ;与氯沙坦和福辛普利组相比 ,硝苯地平控释剂组血浆GMP1 4 0治疗后显著降低(P <0 .0 5)。提示以上 3种药均能有效改善高血压病早期的血管内皮功能损害 ,硝苯地平控释剂对GMP1 4 0的改善作用优于氯沙坦组和福辛普利组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高端影像学体检人群历年X线检查辐射受照情况、可能带来的危害及防护策略。方法 分析研究对象X线检查数据,评估其年剂量以及累计辐射剂量;按年受照剂量分组,分析其重复照射部位阳性变化与受照剂量相关性。结果 研究对象X线年均人受照剂量4.59 mSv,达到中剂量辐射水平(3~20 mSv)。其中,116人至少接受了2次某个部位的CT重复检查,34人有阳性改变,中剂量组25人(占73.53%),低剂量组9人,检测阳性率、阴性率在两组间无统计学意义。低辐射组(43.33%)与中辐射组(56.67%)两组间性别、年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该群体X线检查累计辐射剂量偏大;不少人接受了不必要的CT检查;重视和探讨体检人群辐射危害控制策略意义重大。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高血压病左房内径改变与脉压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入选106例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监测其24h血压,行超声多谱勒检查并测定左房内径LAD,以LAD1≥3.5cm;LAD2<3.5cm分为年龄匹配的两组,观察组间的脉压、诊所血压、24h平均收缩、舒张压、血压负荷、夜间血压下降率变化及LAD各参数间的相关关系。【结果】左房内径增大组与正常组比较,体重指数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除脉压(P>0.05)外,动态血压(ABPM)各参数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线性回归分析显示,LAD与LVM、IVST、PWT、CO、EDV、dSBP、24hSBP、cSBP及BMI明显正相关。以标化的左房内径LADI为阴变量,各期脉压、血压及左室结构指标为自变量行多元回归分析,最终进入回归方程的是体重指数、诊室收缩压以及左室舒张末内径,其回归方程为LADI=8.9-0.2BMI-0.2LVD 2.1SBP,R2=59.2%(F:37.8,P<0.001)。【结论】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内径增大更取决于血压水平及血压负荷,与脉压水平关系不明显,高血压肥胖者更易发生左房内径改变。  相似文献   
19.
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临床特点分析与运动干预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邸茹杰  华琦 《中国临床康复》2003,7(15):2180-2181
目的 从临床角度探讨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影响因素。血压与左心室构型、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并分析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 32例14-25岁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0例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询问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监测卧、立位血压变化。给予8周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及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 青少年EH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家族史阳性发生率为94%(30/32),“母体效应”明显,为59%(19/32)。高血压组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出生体重【(3.O&;#177;O.4)kg】小于对照组【(3.4&;#177;O.3)k】;卧立位血压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t=4.9,P&;lt;O.05):ET水平高于对照组(t=9.4,P&;lt;O.05)。诊所血压与ABP呈正相关,左室重构指数CR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卧立位血压变化(△BP)正相关(r=0.5.0.5.0.4);运动干预后诊所血压及24h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明显下降(t=3.5,4.2,P&;lt;0.05)。结论 青少年EH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母体效应”;家族史阳性、出生体重偏低、肥胖及情绪急躁者为高危人群;体重指数收缩压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可能是青少年左室重构影响因素之一;有氧运动是一项适合治疗青少年高血压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目的从临床角度探讨青少年原发性高血压(EH)发病影响因素,血压与左心室构型、内皮功能的相关性,并分析运动干预的效果。方法32例14~25岁轻中度高血压病患者,20例性别、年龄及体重指数匹配的志愿者作为对照;询问病史、个人史及家族史;监测卧、立位血压变化,给予8周有氧运动干预,干预前后行24h动态血压(ABPM)监测及心脏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青少年EH以脑力劳动者居多,家族史阳性发生率为94%(30/32),“母体效应”明显,为59%(19/32),高血压组肥胖的发生率高于对照组,出生体重犤(3.0±0.4)kg犦小于对照组犤(3.4±0.3)kg犦;卧立位血压变化明显大于对照组(t=4.9,P<0.05);ET水平高于对照组(t=9.4,P<0.05)。诊所血压与ABP呈正相关,左室重构指数CR与24h平均收缩压(24hSBP),白天平均收缩压(d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SBP)及卧立位血压变化(ΔBP)正相关(r=0.5,0.5,0.4);运动干预后诊所血压及24h平均收缩压、白天收缩压明显下降(t=3.5,4.2,P<0.05)。结论青少年EH具有明显的家族聚集性和“母体效应”;家族史阳性、出生体重偏低、肥胖及情绪急躁者为高危人群;体重指数收缩压及交感神经活性增加可能是青少年左室重构影响因素之一;有氧运动是一项适合治疗青少年高血压的有效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