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3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5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2篇
综合类   36篇
药学   17篇
中国医学   18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7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7年   1篇
  1976年   1篇
  196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我院急肤症病房应用电子计算机诊断急性阑尾炎取得可靠效果。其方法是先将急性阑尾炎之病史、临床表现、体征、化验、病理等资料,编制计算机程序,存入计算机做为记忆系统。诊断时只要输入病人症状、体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2例膝关节周围骨折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治疗组采用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内固定治疗,比较两组的手术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的手术用时少、术中出血少、骨折愈合快、肢体缩短少,且手术总有效率高(P〈0.05)。结论微创内固定系统治疗膝关节周围骨折疗效确切,可以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广泛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93.
目的 为组织工程骨及细胞生物技术修复负重骨节段性骨缺损的研究建立一种新的动物模型. 方法选取24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2组:4 mm缺损组和6 mm缺损组,每组12只.分别于大鼠右侧股骨干截骨制备4 mm和6 mm骨缺损,然后采用自行研究设计的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固定.术后0、2、4、8、12周影像学观察股骨对位情况、外固定器的位置及骨缺损的愈合情况.术后12周取材行组织学观察新生骨的生成情况. 结果术后12周时大体观察见4 mm缺损组骨缺损区已形成坚实的骨痂,显示牢固的骨愈合;6 mm缺损组骨缺损区为软组织包裹,两截骨端略显粗大,无骨性连接.术后2、4、8、12周X线评分显示:随着时间延长,4 mm缺损组X线评分递增,12周时已有连续性骨痂桥接骨缺损区,骨缺损愈合;6 mm缺损组两骨端硬化、髓腔封闭,骨缺损不能愈合,不同时间点两组间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O.05).12周时组织学观察4 mm缺损组骨缺损区有大量的新生骨生成,连接骨缺损区;6 mm缺损组骨缺损区无骨性连接,由肉芽瘢痕充填. 结论本研究为骨组织工程及细胞生物技术的研究提供了一种可靠的动物负重骨节段性骨缺损模型.可调式单边外固定器可以为大鼠的股骨缺损模型提供足够的稳定.  相似文献   
94.
超微粒粉碎技术对部分中药疗效的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邵林  邵新 《时珍国医国药》2007,18(7):1728-1728
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政策的实施,应用现代科学技术,以新工艺、新辅料、新设备研究开发中药新剂型,从整体上提高了中药的制剂水平,而超微粒粉碎技术的应用,则进一步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  相似文献   
95.
在CT广泛应用于脊柱疾患诊断以前,腰椎间盘突出并发神经根管狭窄症(LDHLRS)易被误诊为单纯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效果不令人满意。对1985~1991年收治的LDHLRS152例,充分利用CT检查,根据不同狭窄情况采用不同手术方法。术后随访1年3个月~6年8个月,优良率为90.2%。作者提出:(1)应对LDHLRS做出定性和定量诊断;(2)根据引起神经管根管狭窄的不同因素,将狭窄分为硬性狭窄、软性狭窄及混合性狭窄,并依此决定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96.
小儿遗尿症     
男孩6岁后,女孩5岁后,每个月有两次或两次以上夜间尿床,叫小儿遗尿症。 初生婴儿100%会尿床,到5岁时有85%的小孩已能控制排尿,到了青春期仍有1%~2%青少年夜间尿床,男孩发生较女孩多50%。 小儿遗尿症可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从出生至12岁甚至成人一直持续尿床为原发性。部分小孩(约25%)夜间已不尿床,后突然再发生尿床现象为继发性。多系情绪、心理因素所致。 遗尿症的真正原因尚不太清  相似文献   
97.
目的 了解该院2015年临床分离病原菌的分布及耐药变迁情况,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 2015年1-12月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临床送检标本应用Vitek2-compact全自动细菌分析仪进行细菌鉴定和药敏实验.用Whonet 5.6软件进行结果统计和分析.结果 2015年该院共分离出病原菌3 985株,其中检出率居前5位的为大肠埃希菌817株(占20.5%)、肺炎克雷伯菌504株(占12.7%)、铜绿假单胞菌453株(占11.4%)、鲍曼不动杆菌378株(占9.5%)、金黄色葡萄球菌307株(占7.7%),包括革兰阴性菌2 279株(占57.2%),革兰阳性菌株959株(占24.1%),真菌747株(占18.7%),主要来自痰液、尿液、血液标本.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和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SCN)检出率分别为31.2%和81.8%,尚未检出耐万古霉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的葡萄球菌;屎肠球菌对万古霉素耐药率为7.5%.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大肠埃希菌及肺炎克雷伯菌的检出率分别为60.7% 和33.9%;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达78.4%,铜绿假单胞菌对常用的有抗假单胞菌活性的药物的耐药率保持一定的敏感性.结论 2015年该院分离病原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病原菌产ESBLs高,耐药现象较为普遍,应引起临床高度重视,应采取有效的措施来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降低医院感染率和控制细菌耐药性.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消脱止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肢体肿胀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20例胫腓骨骨折的临床资料,根据用药情况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60例应用消脱止,对照组60例应用甘露醇,分别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显效41例,有效15例,有效率93.33%;对照组显效31例,有效9例,有效率66.67%,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脱止能有效治疗胫腓骨骨折所致的肢体肿胀。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应用持续质量改进(CQI)的方法降低血液透析患者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RBSI)的效果。方法选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CQI前维持性透析患者(68例)分析导管相关的血流感染发生情况,采用PDCA四步法,设计并实施改善留置导管血液透析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防治措施,与CQI后次年同期76例中心静脉留置导管的患者导管相关血流感染发生情况比较。结果持续质量改进后,无论是非隧道式或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的CRBSI发生率均有不同程度降低。非隧道式中心静脉导管总体CRBSI发生率降低68%(8.1例次/1000导管日VS2.6例次/1000导管日,其中股静脉置管的CRBSI发生率由14.8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4.1例次/1000导管日,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2.6例次/1000导管日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隧道式中心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降低了77%(5.2例/1000导管日VS0.7例/1000导管日),其中颈内静脉置管CRBSI发生率由CQI前的2.6例次/1000导管日下降至0.7例次/1000导管日。结论持续质量改进的方法可以降低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的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流感染。  相似文献   
100.
目的探究神经膜蛋白2(NRSN2)对骨肉瘤U2-OS细胞增殖、侵袭、迁移的影响以及作用机制。方法实验分为对照组、siRNA阴性组、siRNA-NRSN2组。对照组为常规培养的细胞,siRNA阴性组和siRNA-NRSN2组通过siRNA技术干扰骨肉瘤细胞中NRSN2基因的表达,分别将siRNA-NC和siRNA-NRSN2转染入U2-OS细胞。CCK-8实验检测干扰NRSN2基因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小室法检测干扰NRSN2对骨肉瘤U2-OS细胞侵袭、迁移的影响。采用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NRSN2、钙黏蛋白E(E-cadherin)、钙黏蛋白N(N-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siRNA-NRSN2组U2-OS细胞中NRSN2蛋白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干扰NRSN2表达显著抑制U2-OS细胞增殖(P0.05),降低其侵袭、迁移能力(P0.05),显著增加Ecadherin蛋白水平,明显降低N-cadherin、Vimentin蛋白水平(P0.05)。结论干扰NRSN2通过抑制上皮-间质转化(EMT)的发生,阻碍骨肉瘤U2-OS细胞的增殖、侵袭、迁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