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28篇
  免费   104篇
  国内免费   39篇
耳鼻咽喉   3篇
儿科学   48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29篇
口腔科学   15篇
临床医学   250篇
内科学   110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4篇
特种医学   39篇
外科学   136篇
综合类   374篇
预防医学   200篇
眼科学   34篇
药学   128篇
  1篇
中国医学   132篇
肿瘤学   39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37篇
  2022年   43篇
  2021年   58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44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23篇
  2016年   49篇
  2015年   44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71篇
  2012年   59篇
  2011年   87篇
  2010年   99篇
  2009年   93篇
  2008年   78篇
  2007年   63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52篇
  2004年   63篇
  2003年   61篇
  2002年   46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32篇
  1999年   22篇
  1998年   20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21篇
  1995年   12篇
  1994年   24篇
  1993年   21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9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6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目的 探讨第187位苏氨酸(Thr187)磷酸化的细胞周期素依赖性激酶抑制蛋白(p27kip1,简称p27)(P-p27Thr187)在结直肠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方法 收集行手术切除的80例结直肠癌组织标本,以及6对新鲜结直肠癌和相应癌旁正常组织标本;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二步法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结直肠癌组织及相应癌旁正常组织中P-p27Thr187和p27的表达;并分析其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免疫组织化学和蛋白质印迹结果均显示,P-p27Thr18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癌旁正常组织;结直肠癌组织中P-p27Thr187阳性表达率为100.0%(80/80),高表达者52例(65.0%,52/80),低表达者28例(35.0%,28/80);而癌旁正常组织中P-p27Thr187阳性表达率为13.8%(11/80),与结直肠癌组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27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为48.8%(39/80),癌旁正常组织中为90.0%(72/8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p27Thr187阳性表达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均P<0.05);P-p27Thr187表达强度与细胞增殖指标Ki-67表达强度呈正相关(r=0.487,P<0.05),与p27表达强度呈负相关(r=-0.394,P<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中P-p27Thr187的异常表达可能参与了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其有助于综合评估结直肠癌的生物学行为,对结直肠癌的预后判断及诊治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2.
目的 目的 探讨晚期血吸虫病肝纤维化程度与肝纤维化生化指标之间的相关性。方法 方法 以48例晚期血吸虫病肝病 患者为研究对象, 行肝活检及B超影像学检查, 同时检测谷氨酰胺转肽酶 (GGT)、 碱性磷酸酶 (AKP)、 Ⅲ型前胶原 (PC?Ⅲ)、 Ⅳ型胶原 (Ⅳ?C)、 透明质酸 (HA) 及层粘连蛋白 (LN) 等肝纤维化生化指标。分别以肝活检病理结果和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 肝纤维化程度, 分析肝纤维化程度与上述肝纤维化生化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 结果 肝活检病理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 各生化指标之间无相关性; B超影像学检查确定的肝纤维化程度与GGT、 AKP、 LN和PC?Ⅲ之间有一定相关性, 与HA和Ⅳ? C呈显著相关。结论 结论 B超检查是一种较好的无创性血吸虫病肝纤维化检查方法, 结合肝纤维化生化指标能更好地反映 肝脏整体状况。  相似文献   
43.
44.
目的探讨腹腔镜再手术治疗小儿复发性食管裂孔疝的疗效及预后。方法自2010年至2014年我们对6例复发性食管裂孔疝患儿实施腹腔镜下食管裂孔疝再修补、胃底折叠术。患儿年龄3个月至17月,平均9.6个月。术后复发时间3~9个月,平均6.2个月。术后复查食管钡餐造影(GI)和24 h食管PH值监测进行评估。结果本组病例中,5例首次手术经腹腔镜完成,1例经右侧胸腔完成。6例均顺利完成腹腔镜再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2例修补膈肌脚的缝线脱落,2例一侧膈肌脚被缝线切割裂开,2例膈肌脚缝合不紧密,均通过缝线再次缝合,未使用人工补片。手术时间2~3h。术中出血25 mL,无一例食管穿孔。随访1~4年,术后无呕吐、呛咳、肺炎等症状,吞咽功能良好,复查GI无复发,24 h食管pH值监测无病理性反流。结论小儿食管裂孔疝经腹腔镜或经胸修补后复发者,通过腹腔镜再次修补是切实可行的方法 。  相似文献   
45.
目的比较采取单孔或常规腹腔镜技术行阑尾切除术的两组病例资料,对其疗效做出客观分析。方法选择由同一主刀医师实施的单孔或常规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患儿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内容包括年龄、发病时间、手术时间、住院周期、病理类型等,对比两组治疗效果。结果经由入选标准纳入回顾性调查的儿童急性阑尾炎病例共116例,其中常规腹腔镜组69例,单孔腹腔镜组47例;常规腹腔镜组阑尾切除术采用三孔法,单孔腹腔镜组采用硅胶三孔Trocar。分析两组年龄、发病时间、手术时间及住院周期数据,两组差异无明显统计学意义。两组阑尾病理类型经卡方检验,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在基于小儿外科医师具备娴熟镜下操作技能前提下,单孔腹腔镜技术完全可能在儿童急性阑尾炎治疗中取代常规腹腔镜手术。  相似文献   
46.
目的 比较NCRP伤口生物动力学模型和ICRP 78号报告推荐的注入模式下伤口摄入超铀核素所致内照射剂量的差异,了解器官剂量的分布特性。方法 以241Am(M类,颗粒态)为例计算了上述两种不同模型模式下工作人员伤口摄入单位活度后所致人体各组织器官当量剂量和待积有效剂量,及其在部分器官(肝、骨等)和部分生物样品(尿、粪等)中的滞留/排泄分数曲线。结果 工作人员经由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所致待积有效剂量的两种模型计算结果相差约为18.5%;器官当量剂量由高到低依次为骨表面,肝和红骨髓;伤口摄入单位活度241Am后全身滞留分数较高,不易排出,在骨和肝中的滞留分数随时间推移而显著升高,而在尿、粪中的排泄分数则较低且变化较小。结论 利用现有的两种模型估算超铀核素伤口污染所致的内照射剂量尚有较大的差异,值得继续深入开展研究。  相似文献   
47.
总结了800例病人行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治疗的配合及护理体会,包括治疗前环境、用物、皮肤准备,治瘕中放置体位、皮肤消毒、术中配合、拔针的配合,治疗后活动肢体、一般护理、健康指导等,认为良好的配合及护理有助于治疗的顺利完成,促进病人早日康复。  相似文献   
48.
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方法治疗大咯血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3种不同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大咯血的临床价值,观察不同的栓塞物质和栓塞方式对大咯血治疗的临床效果及与并发症的关系。方法 93例大咯血病例,26例行单纯明胶海绵栓塞,30例行夹心面包法栓塞,37例行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所有病例随访6~24个月。结果 3组病例近期(6个月内)有效率:单纯明胶海绵栓塞92%(24/26),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0/30),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100%(37/37);远期疗效(6-24个月)单纯明胶海绵栓塞和夹心面包法栓塞均有复发病例,四重夹心面包法栓塞无复发病例。结论 四重夹心面包法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是治疗大咯血的一种简便、创伤小,且高效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9.
邬亚华  钱隽 《九江医学》2006,21(4):142-142,147
随着现代医学教育模式的发展,人们越来越认识到实验教学是培养高素质医学人才最重要的手段之一。如何提高传统验证性实验教学的效果及如何开展创新性实验是目前高等医学院校所研究的问题。无论是验证性实验还是创新性实验,能否顺利开展,与实验准备工作的好坏密切相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血清IgG4检测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检测价值。方法收集8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其中男23例,女59例,年龄19~80岁,平均49岁,设为实验组A组。同时收集6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设为对照组B组。用散射速率比浊法测定各组的血清IgG4、IgG、CRP、RF。结果 A、B两组血清IgG4、IgG、CRP、RF水平[M (P10~P90)]在统计学上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血清IgG4升高率分别为25.6%、0%;RF的升高率分别为53.7%、3.3%,两组之间分别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RF和IgG4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IgG4和CRP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相关;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 RF和CRP之间的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组血清Ig G4和Ig G之间在统计学上存在显著性相关。结论大多数自身免疫性疾病至今病因不明,大量研究发现,其Ig G亚类的血清水平大都不同于健康人,本研究提示我们IgG4可能与IgG类RF、类风湿性关节炎病情的活动度以及病理损伤机制有关,可能作为新的类风湿关节炎病情活动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