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4篇
  免费   154篇
  国内免费   57篇
耳鼻咽喉   17篇
儿科学   49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41篇
口腔科学   18篇
临床医学   325篇
内科学   143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33篇
特种医学   66篇
外科学   215篇
综合类   584篇
预防医学   267篇
眼科学   42篇
药学   193篇
  1篇
中国医学   248篇
肿瘤学   53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56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66篇
  2020年   51篇
  2019年   58篇
  2018年   70篇
  2017年   30篇
  2016年   61篇
  2015年   53篇
  2014年   99篇
  2013年   111篇
  2012年   92篇
  2011年   133篇
  2010年   150篇
  2009年   128篇
  2008年   117篇
  2007年   104篇
  2006年   89篇
  2005年   91篇
  2004年   98篇
  2003年   86篇
  2002年   74篇
  2001年   67篇
  2000年   52篇
  1999年   37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28篇
  1996年   29篇
  1995年   22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15篇
  1991年   12篇
  1990年   10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10篇
  1987年   7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6年   2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0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8 毫秒
51.
唐琦  张黎明  邬碧波  俞华  贺云岚 《上海医学》2007,30(12):898-901
目的观察局部枸橼酸体外抗凝(RCA)、低分子量肝素(LMWH)和无肝素抗凝方法在高危出血倾向患者进行血液透析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将行血液透析伴高危出血倾向的134例患者随机分成3组,A组采用RCA透析,B组采用无肝素透析,C组采用LMWH透析。观察3组患者出血、体外循环凝血、透析充分性和血气、电解质变化。结果①A组透析69例次,均顺利完成,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B组透析67例次,未观察到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其中6例次因透析中出现体外循环Ⅲ级凝血终止透析;C组透析65例次,发生7例次出血或原有出血加剧,6例次退出。②A组透析充分性(KT/V)明显高于B组(P<0.01),与C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A组透析后的血Ca~(2 )较透析前显著降低(P<0.05);HCO_3~-显著升高(P<0.01),但在正常范围;而透析前、后的血Na~ 、pH值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B、C两组透析前、后的血Ca~(2 )、总钙、Na~ 、pH值及HCO_3~-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RCA应用于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安全、有效。无肝素透析体外抗凝效果欠佳,影响透析顺利进行。对高危出血倾向血液透析患者采用LMWH透析仍需谨慎,有一定出血风险。  相似文献   
52.
目的 探讨1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PCC)伴双侧颈动脉体瘤(CBT)的临床特征和影像学特点,以提高对此类病例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为肾上腺PCC伴双侧CBT的CT、MRI表现及临床病理特征,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 病人临床表现无特异性。右侧肾上腺PCC于平扫CT上密度较均一,增强后明显强化,内见低强化区。CBT于头颈部血管CT(CTA)上呈明显不均匀强化团块影,高分辨MRI(HR-MRI)呈混杂信号团块影,其内有多发血管流空信号。病理结果显示线粒体琥珀酸脱氢酶B(SDHB)(+)。结论 肾上腺PCC合并双侧CBT临床罕见,其影像表现具有一定特征,SDHB(+)可能与病灶的多发性有关。  相似文献   
53.
发生在急诊科的医院内感染是威胁急危重症病人生命的主要原因之一,积极预防和控制感染对病人预后有着重要意义。目前有关专科的医院感染及危险因素研究已有很多报道,但对急诊科的研究尚未见报道。我们于1997年10月至1998年10月对医院急诊科病人进行了随访调查及统计学分析,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54.
55.
川崎病是小儿常见的发热性疾病,以亚裔儿童多见,是儿童获得性心脏病的重要原因。自1967年kawasaki报道此病以来,川崎病的发病率有增高趋势,而发病年龄却呈现小龄化的趋向,急性期静脉内应用大剂量丙种球蛋白能明显减少后遗症,尤其是冠状动脉后遗症的发生。形成动脉瘤的患儿有7%-13%仍持续存在冠状动脉瘤或扩张;即使在动脉瘤消退后血管壁的收缩及舒张功能仍持续异常,并且可逐步出现冠状动脉狭窄、血栓等病变。正规随访、及早干预能减少心血管意外事件的发生。目前多以超声心动图、同位素心肌显像、心脏负荷检查等对患儿进行随访。该文对近10年来川崎病远期随访情况包括临床表现、辅助检查、血管病理生理等进行了复习,以进一步加深对此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三氧化二砷(As2O3)纳米新剂型的制备和质量控制。方法以聚乙醇化聚乳酸(PEG‐PLA)为载体材料,W/O/W型超声乳化制备As2O3纳米粒,同时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人源抗VEGFR‐2/As2O3‐PEG‐PLA纳米粒。对其粒径分布、Zata电位、载药量和包封率进行测定,通过透射电镜(TEM)观察其表观形态,同时考察其体外释药和稳定性。选择24只肝癌裸鼠,随机分为VEGFR‐2/As2O3‐PEG‐PLA组及As2O3‐PEG‐PLA组,通过尾静脉注射纳米粒,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As2O3在两组裸鼠体内的分布;免疫组化及蛋白质印迹法(Westernblot)检测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表达量。结果本实验制得的As2O3纳米制剂VEGFR‐2/As2O3‐PEG‐PLA粒径为(141.9±13.2)nm,Zata电位为(10.2±1.1)mV;经TEM观察呈圆形或椭圆形颗,粒状、大小较一致,分散性较好;载药量为(5.51±1.83)%,包封率为(62.12±5.98)%。体外释放发现其具有缓释效果,半数释放时间t1/2分别为10h;初步稳定性考察结果发现该制剂稳定性良好。与As2O3‐PEG‐PLA组比较,VEGFR‐2/As2O3‐PEG‐PLA组中肿瘤、肝组织的As2O3浓度较高,心、血液、肾组织的As2O3浓度较低(P<0.05),且肿瘤组织中VEGFR‐2阳性率及蛋白表达较低。结论以PEG‐PLA为载体材料制备得到As2O3纳米制剂,且偶联具有肝癌靶向作用的VEGFR‐2,最终得到粒径分布均匀,包封率和载药量高,稳定性良好的纳米制剂,且初步证实在肝癌裸鼠体内具有良好的靶向作用。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气道黏液高分泌与Thl/Th2平衡的关系,以及地塞米松(Dex)对哮喘大鼠气道黏液高分泌及杯状细胞表达的影响。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哮喘组和Dex组,每组10只。哮喘组和Dex组以卵白蛋白激发制作大鼠哮喘模型,Dex组腹腔内注入Dex作为干预因素。分别以HE、阿辛兰染色观察气道上皮的改变、杯状细胞的表达及黏液生成,ELISA法检测血清及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白细胞介素13(IL-13)和γ干扰素(IFN-γ)的浓度。结果哮喘组较对照组气道上皮杯状细胞数量明显增加(P<0.05),黏液生成增多(P<0.05),血清及BALF中IL-13表达水平显著增高(P均<0.05),IFN-γ表达水平降低(P均<0.05)。Dex组较哮喘组杯状细胞数量显著减少(P<0.05),黏液分泌减少(P<0.05),血清及BALF中IL-13表达水平明显降低(P均<0.05),IFN-γ表达水平升高(P<0.05)。结论Th2型细胞因子IL-13在哮喘大鼠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化生和黏液高分泌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而Dex可以通过抑制IL-13的表达而减少气道黏液分泌。  相似文献   
58.
目的建立一种快速灵敏测定尿样中苯代谢物氢醌和邻苯二酚含量的高效液相色谱一电化学检测方法(HPLC-ECD)。方法采用ODS柱,流动相为pH5.84缓冲液(0.01mol/L柠檬酸三钠和0.01mol/L磷酸氢二钠:乙腈(V/V)=850:150的溶液,流速1.0ml/min;结合气质联用技术,复核结果的可靠性。结果氢醌和邻苯二酚线性范围分别为1.25~100.20ng/ml和2.50-125.20ng/ml,氢醌和邻苯二酚回收率分别为92.3%-102.4%和90.6%-106.2%,氢醌和邻苯二酚检出限的为0.05ng/ml。结论方法简单、快速、灵敏,可用于尿样中苯代谢物氢醌和邻苯二酚的检测。  相似文献   
59.
目的 分析新型冠状病毒(SARS-CoV-2)2种不同血液筛查策略在低风险感染人群中的应用价值,为血液检测策略制定提供参考.方法 采取2种血液SARS-CoV-2抗体筛查策略:1)所有标本先检测总抗体,总抗阳性标本再检测IgG和IgM;2)所有标本仅检测IgG和IgM.对880份献血者标本进行抗体筛查,同时平行检测SA...  相似文献   
60.
近年来,化脓性脊椎炎患者有逐步增加的趋势,传统的治疗方法以保守治疗为主,治疗周期长,并发症多.我科行一期感染病灶清除、植骨重建内固定术治疗1例化脓性脊椎炎患者,获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