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8篇
  2002年   1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3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探讨接触系统与中性粒细胞细胞外网络(NETs)在狼疮性肾炎(LN)中的作用机制。方法 LN患者70例分为 LN 发作期组和 LN 缓解期组,另选择原发病为慢性肾小球肾炎的慢性肾脏病(CKD)患者8例作为CKD 组,正常健康查体人群22例作为健康对照组。分别检测血清中瓜氨酸化的组蛋白 H3(CitH3)和高分子量激肽原(HK)的浓度。结果①LN 发作期组血清 HK 水平明显低于其余3组;血清 CitH3水平明显高于其余3组(P <0.01)。②发作期血清 HK 水平明显低于缓解期,而血清 CitH3水平明显高于缓解期(P <0.05)。③LN 患者血清HK 水平与 CitH3水平呈负相关(r =-0.22,P <0.05)。结论接触系统和 NETs 共同参与了 LN 的进展。  相似文献   
32.
目的 探讨糖萼组分在不同类型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相关性血管炎(AAV)中的变化及其与疾病活动度的关系。方法 纳入49例AAV患者(AAV组)和53例健康者(对照组)。采用PCR仪辅助酸降解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检测两组受试者6种血清降解单糖水平。比较AAV组和对照组受试者、肉芽肿性多血管炎(GPA)和显微镜下多血管炎(MPA)患者、髓过氧化物酶(MPO)-ANCA和蛋白酶3(PR3)-ANCA阳性AAV患者、非活动、活动和高度活动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AAV患者血清降解单糖水平与各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血清降解半乳糖胺(GalN_de)水平对MPO-ANCA阳性AAV疾病高度活动的预测价值。结果 AAV组受试者血清降解岩藻糖(Fuc_de)、GalN_de、降解葡萄糖(Glc_de)、降解甘露糖(Man_de)、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MPA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GPA患者(P<0.05)。MPO-ANCA阳性AAV患者总血清降解单糖水平高于PR3-ANCA阳性AAV患者...  相似文献   
33.
目的:探讨长期慢性感染刺激诱导机体产生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ANCA)的机制。方法:烟熏法联合脂多糖气管内注入,建立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模型,用佛波脂(PMA)体外刺激大鼠中性粒细胞产生中性粒细胞胞外网络(NETs),以NETs 免疫慢性支气管炎大鼠,比较慢性支气管炎NETs 刺激组(CB/ NETs)、慢性支气管炎组(CB)和正常组三组大鼠血清髓过氧化物酶鄄抗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MPO-ANCA)、血清瓜氨酸化的组蛋白H3(CitH3)、血清IFN-α水平及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尿红细胞计数、24 h 尿蛋白定量水平。结果:(1)CB/ NETs 组的血清MPO-ANCA 水平明显高于CB 组及正常组,(62.497 5±19.637 64)ng/ ml vs(17.380 6±4.886 49)ng/ ml,(20.888 4±4.396 07)ng/ ml(P<0.01)。(2)CB/ NETs 组的血清CitH3 水平明显高于CB 组及正常组,(32.597 4±20.291 5)ng/ ml vs (8.856 8±2.366 92)ng/ ml,(5.622 5±0.837 38)ng/ ml,(P<0.05,P<0.01)。(3)CB/ NETs 组中有两只大鼠的血清IFN-α水平异常升高(3 735.7、3 428.4 pg/ ml)。(4)三组大鼠的肾脏相关指标差异暂未呈现出统计学意义。(5)大鼠血清CitH3 水平与血清MPO-ANCA 水平呈正相关(r =0.61,P<0.05)。结论:慢性支气管炎长期、反复感染可导致ANCA 水平升高,从形成高水平的ANCA 到最终形成ANCA 相关性小血管炎尚需要时间。  相似文献   
34.
目的 探索CD4+T淋巴细胞计数在慢性肾功能衰竭衰弱状态患者营养监测及预后判断中的意义.方法 通过青岛大学附属医院医渡云数据库筛选出2013年至2020年符合条件的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381例.于入院时检测CD4+T淋巴细胞计数及与免疫、营养相关指标,并进行急性生理和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序贯器官衰竭估计(S...  相似文献   
35.
目的 :观察中药组方 (DN -DC)治疗糖尿病肾病的效果 ,并对其机制进行探讨。方法 :根据尿蛋白情况将糖尿病肾病病人分为早期糖尿病肾病组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 ,两组病人均随机分为糖尿病肾病西药组 ,糖尿病肾病西药 +中药 (DN -DC)组 ,另设正常对照组。治疗 8周 ,观察血糖、血脂、血肌酐、尿蛋白排泄率、血内皮素(ET)、转化生长因子 - β1(TGF - β1)、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 (VEGF)。结果 :8周时早期糖尿病肾病和临床糖尿病肾病组中 ,服用DN -DC治疗组UAE、血ET、TGF - β、VEGF、血脂水平均较未治疗组低 (P <0 0 5 )。血糖水平变化不明显。结论 :①DN -DC能减少糖尿病肾病的尿蛋白排泄 ,对糖尿病肾病的肾损伤有延缓作用 ;②DN -DC对糖尿病肾损伤的保护机制与DN -DC降低血ET、TGF - β1、VEGF有关。  相似文献   
36.
狼疮性血管炎的临床表现与发病机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活动性历来极受肾脏病学者的重视。由于对疾病活动性的认识不同,迄今尚无一个判断病情活动的完善标准。但无论是SLEDAZ(由美国和加拿大的多数风湿病专家所选出的狼疮活动性评价项目称SLE疾病活动指数),BILAG(英国狼疮评估小组),及1988年由Liang提出的24项判断狼疮活动的指标,皆将SLE的血管炎选为诊断SLE活动性的重要指标,是评分最高、程度最重的项目之一,尤其是Liang在将SLE活动的指标进行排序时,将血管炎排在了第一位。我们将近年来关于SLE中血管炎的…  相似文献   
37.
目的 观察血液透析患者静息性脑梗死 (SCI)的发病率及分析其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70例无症状脑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患者 (HD组 )及 4 0例健康对照者 (对照组 )行头颅核磁共振 (MRI)检查 ,观察SCI的发生率、应用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SCI与相关危险因素 ,如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及年龄等。结果 血液透析患者比健康对照组SCI的发病率明显升高 [2 7例 (38.6 % )对 4例 (10 % ) ,χ2 =10 .6 ,P <0 .0 0 1];所有观察对象经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 ,SCI的独立危险因素是慢性肾功能衰竭、高血压、吸烟和年龄 (R2 =0 .4 0 7,P <0 .0 0 1) ,而在血液透析患者组 ,年龄及吸烟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 (R2 =0 .342 ,P <0 .0 0 1) ,血液透析的年限及高血压不是SCI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慢性肾功能衰竭增加了SCI的发生率 ,而且对于血液透析的患者 ,吸烟和年龄与SCI的发生率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应用他汀类降脂药物后对肝功能的影响及与初治时白蛋白的关系.方法 17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A组)和17例肾小球肾炎组(B组)患者于治疗开始时加用他汀类降脂药物,15例原发性肾病综合征组(C组)患者治疗开始后未加用他汀类降脂药物,比较降脂药物对3组患者肝功能的影响.将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依据患者血清白蛋白水平分组,比较不同血清白蛋白水平患者肝功能的改变.结果 应用降脂药物后,A组和B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分别为10例和1例,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组患者出现肝功能异常1例,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A组患者中,血清白蛋白≤25 g/L组肝功能损害发生率(10/13)明显高于血清白蛋白>25 g/L组(0/4,P<0.01).结论 他汀类降脂药物在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中较慢性肾小球肾炎患者更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白蛋白越低,使用降脂药物越易出现肝功能损害.对短期内可以缓解、病理类型较好的原发性肾病综合征患者,治疗高脂血症无需应用降脂药物.  相似文献   
39.
40.
四例脂蛋白肾病患者载脂蛋白E基因突变筛查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通过对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及家系成员载脂蛋白E(apoE)基因的分析, 研究脂蛋白肾病的发病机制。 方法 调查患者家系情况,对其中2例患者的家系成员进行尿常规筛查及血肌酐、血脂和血清脂蛋白的检测。PCR法扩增4例患者apoE基因的外显子, DNA测序, 发现突变后,寻找限制性内切酶酶切位点。使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的方法筛查正常对照及其家系成员。 结果 4例脂蛋白肾病患者中有2例携带杂合的apoE基因缺失突变 (142-144-0),2例患者携带杂合的apoE点突变 (Arg25Cys),2种突变均可见于尿液检查正常的亲属,并均表现为apoE升高。 结论 4例脂蛋白肾病的患者中发现两种apoE基因的突变,apoE Arg25Cys和apoE(142-144-0)。结合既往的研究结果,apoE(142-144-0)同时见于5例(本研究2例,前期研究3例)患者,为中国脂蛋白肾病患者常见的致病性基因突变。患者家系成员中的携带者可以不表现出肾脏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