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2篇
临床医学   1篇
外科学   12篇
综合类   5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11篇
  2023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11.
目的 探讨CT、B型超声对甲状腺癌的鉴别意义及诊断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85例甲状腺癌患者B型超声与CT影像资料,探讨肿物外形、边界情况、内部钙化及转移淋巴结变化状况与甲状腺良恶性判断的相关性.结果 85例甲状腺癌患者B型超声诊断阳性率为98.8% (84/85),41例(48.2%)表现边界不清,44例(51.8%)表现为形态不规则,44例(51.8%)内部回声不均;CT诊断阳性率为95.3%(81/85),病灶边缘模糊不清52例(61.2%),病灶内可见钙化33例(38.8%),均呈颗粒状.结论 CT与B型超声对甲状腺良恶性肿瘤的鉴别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能提高诊断的正确率.  相似文献   
12.
有研究表明,重组人粒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CSF)和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G-HGF)均能诱导下肢缺血区域的血管生成[1].本实验旨在兔下肢缺血模型上观察rhG-CSF和rhG-HGF联合应用对缺血肢体侧枝血管新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目的 观察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疗效.方法 2005年1月至2010年6月24例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患者24例,均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室行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导管放置至血管闭塞段后,先将尿激酶20万单位溶解在50 ml注射器内,用注射泵在30 min内泵入,然后推注造影剂了解闭塞段溶通情况,必要时调整导管位置.随后患者返回病房,沿溶栓导管持续泵入尿激酶.溶栓过程中每隔6 h复查凝血功能1次.同时采取抗血小板聚集等治疗.对疗效进行观察.结果 本组无手术死亡.治愈21例,其中5例患者在24 h后血管再通,11例在48 h后再通,5例在72 h后再通;无效3例.在3例人工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中,2例溶栓效果较好.本组未发生脑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 血管腔内介入溶栓治疗急性下肢动脉血栓形成效果确切,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甲状旁腺定位的影像学检查的选择, 明确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慢性肾功能衰竭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3月至2022年3月于大连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普通外科行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的25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在术中病理证实切除4枚甲状旁腺且术前同时行超声和增强CT检查的246例患者中术前彩超共检测出640枚甲状旁腺, 其中4枚甲状旁腺同时定位准确的患者54例;术前增强CT共检测出954枚甲状旁腺, 4枚同时定位准确的患者216例。增强CT的甲状旁腺检出率与彩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25.480, P<0.001), 准确率与彩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15.146, P<0.001)。术前、术后当天、术后第1天、第7天全段血清甲状旁腺激素平均值分别为(1 880±890)、(137±82)、(66±46)、(34±23)pg/ml。全部患者的临床症状均得到明显缓解。结论增强CT在甲状旁腺术前定位的整体检出率和个体定位准确率上均优于彩超, 甲状旁腺全切除术治疗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症是安全可靠的。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重组人肝细胞生长因子(rhG-HGF)联合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对下肢缺血动物模型血管新生的影响.方法 制作80只小鼠左下肢缺血模型,术后随机分为4组,每组20只:(1)生理盐水对照组;(2)bFGF组;(3)rhG-HGF组;(4)rhG-HGF+bFGF组.应用多谱勒超声血流测定、肌肉毛细血管密度测定,比较4组缺血肢体血流/正常肢体血流比值及肌肉毛细血管密度.结果 术后4周,4组缺血肢体血流/正常肢体血流比值及肌肉毛细血管密度为:rhG-HGF+bFGF组>rhG-HGF组>bFGF组>生理盐水组(均P<0.05).结论 rhGvHGF促进血管新生作用强于bFGF,两者联合应用有协同作用,可以更明显改善下肢缺血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胃肠吻合术后输出袢逆行性肠套叠的病因、诊断、预防及治疗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4例胃肠吻合术后输出袢逆行性肠套叠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例患者均行急诊手术治疗且术前诊断明确;3例切除坏死段肠管改行结肠后Roux-en-Y胃肠吻合术;1例肠管未坏死,检查套叠部位未见病理性改变只行套叠复位.3例痊愈,1例因全身多脏器功能衰竭死亡.3例随访1~7年,未见肠套叠复发.结论 输出袢逆行性肠套叠的主要原因为各种因素造成胃肠蠕动失调;合理的消化道胃肠重建是预防的关键;X线及CT是诊断的重要手段;早期诊断和治疗是提高胃肠吻合术后输出袢逆行性肠套叠治愈率的根本保证.  相似文献   
17.
郝国强  邢壮杰  邓芝徽  李润生  赵晖  郑新 《安徽医药》2013,17(11):1913-1914
目的探讨甲状旁腺切除术(TPTX)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SHP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总结18例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慢性。肾功能衰竭尿毒症期患者行甲状旁腺切除术的病例,比较术前、术后血甲状旁腺素(parathyrojdhormone,PrrH)值和血钙值及临床表现的变化。结果术后18例患者中15例血PTH值恢复正常,1例正常偏高但较原来降低10倍,2例低于正常:18例患者中16例血钙值均恢复正常,2例低于正常;所有患者骨痛、骨质疏松症状明显改善。结论甲状旁腺切除术对继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患者具有较好的治疗作用,TPTX治疗SHPT可能是更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18.
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疗效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介入溶栓治疗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3月至2011年3月入住我科的67例DVT患者的临床资料,均经股静脉穿刺置入溶栓导管行介入溶栓,同时予抗凝、活血、祛聚治疗,其中24例溶栓前行下腔静脉滤器植入。患者出院后均口服华法林继续抗凝治疗。结果67例患者中,显效58例(86.6%),有效9例(13.4%)。临床治愈时间10~25d,平均(18±8)d,均未发生严重并发症。61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1~20个月,随访率为92.0%(61/67)。结论DVT患者应及早诊断,治疗时间越早,效果越好,及时应用介入溶栓联合抗凝、活血等治疗是提高疗效和预防DVT后遗症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9.
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重症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总结股深动脉血流重建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经验.方法 选择Fontaine Ⅲ、Ⅳ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患者22例.根据病情选择的术式包括腹主动脉-股总或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股-股总或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髂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单纯股总或股深动脉成形术、杂交手术或股总-股深动脉球囊扩张及支架植入术等.结果 22例患者中,行腹主动脉-股总或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5例,股-股总或股深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3例,髂动脉球囊扩张加支架植入术7例(其中3例加做股总或股深动脉成形术),单纯股总或股深动脉成形术4例,股总-股深动脉球囊扩张,支架植入术1例.2例患者髂动脉全程闭塞,采取杂交手术治疗.Fontaine Ⅲ期患者14例术后全部静息痛消失;Fontaine Ⅳ期患者7例静息痛消失,1例无效,术后行膝上截肢手术.4例患者行截足(趾)术后愈合,3例溃疡换药治疗后愈合.结论 当髂股动脉或股浅动脉广泛闭塞时,股深动脉作为流出道,对重建下肢血流、挽救肢体,降低截肢平面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大鼠自体静脉移植模型建立常见并发症的预防和处理措施。方法采用两点定位法,将65只大鼠的右侧颈外静脉分支与同侧颈总动脉断端行间断全层外翻端端吻合。通过吻合后血管充盈和搏动情况及远端勒血实验来确定吻合口通畅。从术中操作和术后护理的角度,分析常见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相应的防治措施。结果 65只大鼠自体颈静脉移植,52只实验成功,成功率80.0%(52/65),其中术中死亡率7.7%(5/65),术后死亡率12.3%(8/65)。导致大鼠术中死亡的主要原因有麻醉意外、呼吸道分泌物阻塞窒息、触碰迷走神经突发心搏骤停、失血性休克;术后死亡的主要原因有吻合口漏血、血管空气栓塞、吻合口血栓形成或闭塞、感染。结论实验过程中熟悉各种并发症发生的原因和防治措施,提高手术技巧,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手术成功率,达到预期的模型建立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