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6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2篇
外科学   90篇
综合类   17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57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8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71.
目的:探讨蝉花茵丝对TGF—βl作用下肾小管上皮细胞d—SMA、FN、LN、ColⅢ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以TGF—β1,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为研究对象,采用血清药理学研究方法和免疫组化、RT—PCR检测技术,观察空白对照组、TGF-β1,对照组、冬虫夏草组、蝉花高剂量组、蝉花中剂量组和蝉花低荆量组的a—SMA、FiN、LN、ColⅢ蛋白及mR-NA表达,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TGF-β1,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a—SMA、FN、LN、colⅢ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正常组比较明显增加(P〈0.01);蝉花大、中、小剂量组均能下调肾小管上皮细胞对α-SMA、LN、FN、ColⅢ蛋白及mRNA的表达,与TGF—β1,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0.01),并且大剂量的蝉花茵丝组优于虫草菌丝组(P〈0.05);不同剂量的蝉花茵丝组存在量效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表明蝉花茵丝通过下调TGF-β1,刺激下的肾小管上皮细胞对仪一SMA、LN、FN、ColIⅢ蛋白及mRNA的异常表达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2.
目的:探讨蝉花菌丝对单侧输尿管结扎大鼠肾间质uPA、PAI-1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单侧输尿管结扎的方法制备单侧输尿管梗阻(UUO)肾间质纤维化大鼠模型。实验分组为正常组、模型组、假手术组、冬虫夏草组、蝉花高剂量组、蝉花中剂量组和蝉花低剂量组,实验周期为25 d。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原位杂交方法,分别检测肾组织uPA、PAI-1蛋白及其mRNA表达,使用图像分析系统对结果进行处理,采用SPSS11.5统计软件统计分析。结果:模型组肾小管间质中PAI-1蛋白及mRNA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P<0.01);而uPA蛋白及mRNA的表达则与正常组和假手术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虫草组和不同剂量的蝉花菌丝组的PAI-1蛋白及mRNA表达量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0.01);而uPA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则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0.01);蝉花菌丝大剂量组的PAI-1蛋白及mRNA的表达量又较蝉花小剂量组和虫草组为低(P<0.05~0.01)。说明蝉花菌丝能下调UUO大鼠肾小管间质PAI-1蛋白及mRNA的高表达,上调UUO大鼠uPA蛋白及mRNA的低表达,并呈明显的量效依赖关系。结论:本研究表明蝉花菌丝通过调节UUO大鼠肾小管间质uPA/PAI-1蛋白及mRNA的表达紊乱而发挥抗肾间质纤维化的药理作用。  相似文献   
173.
目的:观察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对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残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在我院腹透中心行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共80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其中试验组采用健脾益肾活血方外用穴位敷贴联合基础治疗(包括维持性腹膜透析,降压降糖治疗,补铁、促红素治疗,纠正钙磷代谢紊乱及甲旁亢等治疗);对照组采用口服健脾益肾活血方联合基础治疗(同前)。统计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中医证候积分、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腹膜透析肌酐清除率(creatinine clearance rate,Ccr),血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钙磷乘积、甲状旁腺激素、体重指标、三酰甘油、胆固醇等指标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残肾功能、尿量均有所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且两组RRF的差值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中医证候有效率为37. 5%,对照组为30%,两组无明显组间差异(P> 0. 05)。治疗后,试验组患者在营养指标(血浆白蛋白、前白蛋白、血红蛋白、体重指数、三酰甘油、胆固醇)方面均无明显变化(P> 0. 05)。对照组相较于基线,在血红蛋白、前白蛋白上有所下降(P <0. 05),体重指数有所升高(P <0. 05),其余各指标在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两组营养指标方面在治疗后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试验组与对照组在透析充分性指标(Kt/V、腹膜透析CCr)方面,组内、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健脾益肾活血外用中药穴位敷贴对腹透患者残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与口服中药汤剂比较疗效相当,且对改善患者营养状态方面有一定优势。  相似文献   
174.
目的观察增生为主原发性IgA肾病(IgAN)患者阴虚证与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基因启动子区C-509T的相关性。方法筛选符合标准的原发性IgAN患者120例,进行TGF—β1基因启动子区C-509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测序。观察中医证型与SNP的相关性。结果120例患者中TGF-β1基因启动子区C-509T位点中TT型28例,TC型54例,CC型38例。通过对TGF-β1基因启动子区C-509T与增生为主原发性IgAN患者气阴两虚证、肝肾阴虚证相关性研究,发现肝肾阴虚证在CC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气阴两虚在TT+CT组中所占比例相对较高(P〈0.01,CC型与CT+TT型OR值3.977,95%CI:1.771~8.831)。这样的差异同样存在于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之间。结论TGF—β1基因启动子区C-509T可能是区分原发性IgAN肝肾阴虚证、气阴两虚证的物质基础之一。  相似文献   
175.
六草清利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39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观察六草清利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70例随机分组,治疗组39例予六草清利汤内服,对照组31例予环丙沙星胶囊口服,疗程均为4周.结果:治疗组临床痊愈17例,显效16例,有效3例,无效3例,总显愈率84.62%,优于对照组(p<0.01),总有效率92.3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中医症状积分改善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2组临床治愈者均随访6个月,复发与再感染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六草清利汤治疗慢性尿路感染(脾肾两虚、湿热下注证)的疗效满意,中医症状改善显著,副反应少,复发率低.  相似文献   
176.
肾华片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证)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观察   总被引:18,自引:1,他引:18  
目的以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福辛普利为阳性对照药,评价中药复方肾华片治疗IgA肾病气阴两虚证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多中心、双盲双模拟、随机对照试验设计方案,将131例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随机分为福辛普利组(66例)和肾华组(65例),治疗12周,观察尿蛋白定量、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中医主症积分等疗效指标以及肝功能、不良事件等安全性指标。结果两组的基线人口学特征及肉眼血尿、高血压、肾功能不全发生率、总病程、尿蛋白、中医主症积分、肾脏病理Kata—fuchi积分、肾小球积分、肾小管间质积分、血管积分、Lee分级情况等临床特征无统计学差异。治疗12周后福辛普利组和肾华组的24h尿蛋白分别较治疗前下降(0.26±0.92)g/24h和(0.26±0.95)g/24h(P〈0.01),两组差异无显著性(P〉0.05)。福辛普利组和肾华组中医主症积分分别下降1.74±2.12和2.52±2.34(P〈0.01),两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基线比较,两组的血肌酐、尿素氮、内生肌酐清除率均无明显变化(P〉0.05),治疗后两组中医兼症积分均明显下降(P〈0.01),但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观察过程中两药不良事件发生率差异无显著性,且均未发生严重不良事件。结论与阳性对照药福辛普利相似,肾华片可以降低IgA肾病气阴两虚证患者的尿蛋白,明显改善临床证候,无严重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77.
<正>原发性IgA肾病(primary IgA nephropathy,IgAN)是以IgA为主的免疫复合物在肾小球系膜区或(和)毛细血管襻沉积为主要特征的一组临床病理综合征。IgA肾病于1968年被首次提出,现全球范围内,属于最常见的原发性肾小球疾病~([1]),在亚洲占原发性肾小球疾病的30%。IgA肾病是一种进展性肾病,肾活检病理诊断约10年后有15%~20%的患者进展至终末期肾病(ESRD),30%~40%的患者在20年内达到ESRD~([2])。IgA肾病在临床、病理形态上  相似文献   
178.
目的:观察中药高位结肠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的临床疗效和安全性.方法:纳入龙华医院肾内科门诊及病房CKD3~4期湿浊证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灌肠组、结透组三组,每组各30例,对照组采取基础治疗(慢性肾衰一体化)联合中医辨证本虚证治疗(不含祛湿泄浊中药),灌肠组在对照组基础上予中药灌肠治疗,结透组在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早期特发性膜性肾病伴贫血的发病率、临床特征及其影响因素.方法:在2015年11月—2019年10月间,对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内科初诊的、经临床及病理明确诊断、且病史资料完整的早期膜性肾病(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60 ml·min-1·1.73 m-2)患者208例进行回顾性分析.调查贫血的发病率,并通过...  相似文献   
180.
目的:运用代谢组学方法研究中药结肠透析对慢性肾脏病3~4期湿浊证患者临床效果及作用机制研究。方法:通过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肾科门诊及病房,收集符合辨证分型为湿浊证的CKD3~4期患者60例。采用随机对照方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在慢肾衰一体化治疗基础上,给予中药结肠透析治疗,治疗后对中医证候积分、有效性、生化指标等实验室指标进行观察,判定疗效。并采用血清代谢组学技术对健康组及CKD3~4期湿浊证患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分析内容主要包括:单变量统计分析、多元变量统计分析、差异代谢物的层次聚类分析及差异代谢物的代谢通路分析。结果:对照组有效率为30.00%,观察组为6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血肌酐、尿素氮较治疗前降低,肾小球滤过率较治疗前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后血肌酐、尿素氮及肾小球滤过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共鉴定出6个生物学标志物,涉及2条主要代谢通路。结论:中药结肠透析可以提升CKD3~4期湿浊证患者肾小球滤过率,延缓疾病进展、改善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