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7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14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51.
原癌基因的激活、抑癌基因的失活是细胞癌变的基础。本文就抑癌基因PTEN和癌基因Ki67的特点及其细胞周期调控作用与卵巢恶性肿瘤的关系行进综述,并对其研究前景作一展望。  相似文献   
52.
扩张型心肌病室速和室颤的抢救治疗及随访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应用胺碘酮 (AM)对扩张型心肌病 (DCM)伴室性心动过速 (VT)和 (或 )心室颤动 (VF)的治疗及预防疗效。方法 本组 19例 DCM伴 VT和 (或 ) VF,左室射血分数 (L VEF) (2 3± 8.2 ) % ,静脉注射 AM首剂 3~ 5 mg/kg,稀释后 10~ 2 0分钟注入 ,继以 0 .75~ 1mg/min维持静脉注射 ,如心律失常控制不满意 ,可每隔 30分钟追加 75~ 15 0 mg的 AM。在静脉用药的同时口服 AM6 0 0~ 80 0 mg/d。结果  11/19患者 2 4小时心律失常获控制占 5 8% ,AM静脉用量平均为 (12 41± 12 5 .5 ) mg(115 6~ 2 14 2 mg) ,72小时完全控制心律失常。结论 静脉注射 AM治疗 DCM并 VT和 (或 ) VF安全有效 ,预防心律失常发作需长期口服 AM。  相似文献   
53.
目的观察丹芎二陈调节器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湿瘀滞型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40例,对照组40例。治疗组服用丹芎二陈调脂方(丹参、川芎、地龙、当归、半夏、陈皮、茯苓、白术、山楂、赤芍等组成)治疗,对照组口服多烯康胶丸治疗。两组均以5周为1疗程。比较两组治疗前后血脂各项指标变化情况,并进行总体疗效和安全性评定。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2.5%,对照组为72.5%,两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意义(P<0.01);两组降低TC、TG作用相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提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丹芎二陈调脂方治疗高脂血症痰湿瘀滞型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的关系。方法选择2010年1月~2011年6月未足月胎膜早破孕妇116例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正常孕妇129例作为对照组,对其宫颈管分泌物进行解脲支原体(UU)检查,阴道分泌物进行细菌性阴道病(BV)、念珠菌(CM)检测,比较两组检测结果。结果观察组UU、BV检出率观察组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念珠菌检出率观察组略高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观察发现观察组产妇及新生儿的并发症率要高于对照组(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足月胎膜早破与生殖道感染关系密切,未足月胎膜早破合并生殖道感染会对孕妇及新生儿造成不良影响,应在妊娠前预防,妊娠早、中期对孕妇进行筛查,针对病因采取相应防治措施,以降低未足月胎膜早破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55.
目的:观察冰帽预防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导致脱发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1月在九江市妇幼保健院接受化疗的早中期妇科恶性肿瘤患者60例,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选用紫杉醇+铂类化疗方案化疗,化疗期间实验组佩戴统一规格的医用冰帽,对照组不佩戴医用冰帽,化疗完成后,比较两组患者脱发情况以及治疗前后情绪、生活质量改善情况。结果:化疗完成后,实验组脱发等级、脱发总缓解效果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实验组焦虑评分、抑郁评分以及南丁格尔症状评估量表(N-S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冰帽预防妇科恶性肿瘤化疗导致的脱发效果较好,可作为临床预防和减轻脱发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56.
目的了解正常人脂肪餐前后血液中酰化刺激蛋白(ASP)变化,探讨ASP与糖脂代谢的关系。方法取18例正常人标准脂肪餐前及餐后2h外周静脉血,测定PG、Ins、TG、TC,酶联免疫法测定ASP及FFA水平。结果餐后ASP水平稍低于餐前水平,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相关分析结果显示,空腹ASP(FASP)与BMI、FIns、FTG、2hTG相关,2hASP与2hFFA、FIns、FTG相关,餐后TG与FIns、FFFA、FASP相关。结论血浆ASP与BMI、Ins、TG、FFA正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