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4篇
  免费   1篇
儿科学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4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的疗效。方法将90例肝炎综合征患儿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均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加用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静脉滴注,50 mg•kg-1•d-1,同时给予中药婴肝合剂100 mL,po,全天大致均匀少量多次频服,避开喂奶时间>0.5 h。共4周。结果治疗组血清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碱性磷酸酶、谷氨酰转肽酶下降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治疗组91.11%,对照组75.5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注射用丁二磺酸腺苷蛋氨酸联合婴肝合剂治疗婴儿肝炎综合征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62.
实验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麻醉学教研室结合麻醉专业特点,在实验教学的实验设计、教学方法、教学模式等方面进行了一些探索,总结了在实验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与实践能力的一些做法和经验。  相似文献   
63.
目的 研究喷他佐辛对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患者镇静程度的影响。方法 选择ASAI~II级的择期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P1组、P2组和P0组。以咪唑安定血浆药物浓度作为靶目标进行靶控输注(TCI),咪唑安定血浆靶控浓度维持在80 ng/mL。静脉微泵注入15 min后,按分组给药,P1组(n=20):喷他佐辛0.5 mg/kg,生理盐水稀释至10 mL静脉注射(30 s);P2组(n=20):P2组喷他佐辛1 mg/kg,方法同P1组; P0组(n=20):生理盐水10 mL,方法同P1组。记录咪唑安定TCI启动前(T0),咪唑安定TCI启动后5 min(T1)、10 min(T2)、15 min(T3),分组给药后5 min(T4)、10 min(T5)、15 min(T6)各时点的RE、SE、MAP、HR、SpO2及OAA/S评分。结果 3组患者在靶控咪唑安定80 ng/mL后10~15 min,RE、SE及OAA/S评分均显著下降,T2-3与T0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P0和P1组注药后5~15 min,RE、SE和OAA/S未见有显著改变(P>0.05);P2组静注喷他佐辛1 mg/kg后RE、SE及OAA/S评分继续下降,T6与T3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P2组静脉注射喷他佐辛后T5-6与T3时点比较MAP和HR轻度升高(P<0.05)。P1、P2组在静注喷他佐辛后SpO2明显降低(P<0.05)。结论 喷他佐辛与咪唑安定联合用药具有协同作用,静脉注射喷他佐辛1 mg/kg可加深血浆浓度80 ng/mL咪唑安定靶控的镇静程度,患者由清醒镇静状态进入睡眠状态,可降低RE和SE值。  相似文献   
64.
万琦  邓玉萍 《时珍国医国药》2006,17(11):2273-2274
目的观察新鱼腥草钠注射液治疗小儿肺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5例小儿肺炎患儿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新鱼腥草钠注射液治疗;对照组采用利巴韦林注射液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6.72%;对照组总有效率78.13%,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新鱼腥草钠注射液疗效显著、用药安全,是目前治疗小儿肺炎较理想的药物之一。  相似文献   
65.
30名学习困难儿童教育干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目的探讨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教育干预的方法及效果。方法选择玉林市某寄宿小学 2— 4年级 7— 10岁学习困难儿童 3 0名 ,采用个体化教育方式 ,内容包括感觉统合、精细运动、生活技能、认知能力训练和行为、游戏、音乐疗法 ,父母教育 ,为期1 5年。干预前后测定儿童的感觉统合评定量表和学习成绩 ,并与正常儿童比较。结果学习困难儿童在感觉统合和学习成绩方面基本达到正常儿童水平。结论对学习困难儿童进行教育干预 ,是激发学习障碍儿童生理和心理潜能的一种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