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9篇
  免费   18篇
临床医学   17篇
内科学   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47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 构建科学客观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指标,为精神科专科医院护理质量管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文献回顾和德尔菲法(Delphi),确定精神科护理质量的敏感性指标。结果 经过2轮专家函询,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89%和83%,权威系数为0.727和0.871,协调系数为0.321和0.255,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最终构建包含5项结构指标,11项过程指标和9项结果指标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结论 基于循证和德尔菲法构建的精神科护理质量敏感性指标,具有专业性、科学性和可靠性,对精神科专科护理质量管控和持续改进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索人工流产手术中安全、有效、易操作、费用低的镇痛方法。方法自愿参加该项工作,无相关禁忌证,且孕周〈11周的要求行人工流产的早孕妇女200例,随机分为四组,每组50例。A组:静脉给药(如异丙芬)麻醉;B组:采用吸入氧化亚氨镇痛(50%氧气和50%氧化亚氨混合气体);C组:宫颈注射2%利多卡因5ml;D组:对照组,不进行任何干预。结果 A组:镇痛效果好,但麻醉复杂,术中需麻醉专人监护,且有呼吸抑制,受术者意识丧失,费用高,再者此类麻醉在门诊监护有一定不安全因素,不能广泛普及。B组:吸入镇痛的效果一定程度上,取决于受术者掌握吸入的方法和呼吸深度,且常有头晕、恶心、呕吐等不适,费用也较高,也不是一种理想的镇痛方法。C组:镇痛与A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具有安全有效、操作简便、价格非常低廉的特点,在基层医院,面向广大农民是一种较好的能够广泛应用的镇痛方法。  相似文献   
83.
目的利用2009-2011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数据分析其季节性分布特点,为防控措施制定提供科学依据。方法监测数据来自“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的子系统“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采用Excel2007软件,计算2009-2011年广东省手足口病监测数据集中度和圆形分布指标,采用Rayleigh和Watson—William检验方法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9--2011年广东省每年报告的病例数分别为92760、274514、226095例,报告发病率分别为97.5/10万、235.1/10万和262.6/10万。总报告病例数中,5-7月份报告病例数占总病例数的44.9%(266200/593369)。计算得集中度M=0.351。圆形分布r=0.346,平均角为a=170.4°(86.9°,253.8°)(P〈0.01),即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高峰时间为6月下旬,流行期为3月下旬至9月中旬。3年数据每年平均角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年度流行高峰出现的时间不同,流行期的长短和起止时间不同。结论2009-2011年广东省手足口病发病具有一定季节性,发病高峰时间为6月下旬。集中度指标和圆形分布可用于手足口病季节流行特征的描述,能准确、定量反映手足口病的流行高峰和流行期。  相似文献   
84.
目的探讨菝葜鞣质抗肺癌活性及其作用机制,为菝葜临床用于治疗肿瘤疾患提供科学实验依据。方法采用细胞计数仪测定给药后肺癌细胞的死亡率、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及细胞凋亡率、Westrn Blot检测Bcl-2、Bax及CyclinD2蛋白的表达水平。结果菝葜鞣质可升高肺癌细胞死亡率、诱导细胞凋亡并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随着给药浓度的增加,Bcl-2、CyclinD2表达水平下降,Bax的表达水平无明显变化。结论菝葜鞣质具有抗肺癌活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下调Bcl-2及CyclinD2的表达促进A549细胞凋亡并使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  相似文献   
85.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干预模式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了解珠江三角洲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相关知识、态度、信念、行为(KABP),探索适合该人群的有效的艾滋病干预模式。方法 采用匿名问卷法对外来女工进行基线调查后开展针对该人群的艾滋病综合干预措施,并对干预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工厂外来女工艾滋病知晓程度非常低,缺乏自我保护意识和能力,生殖健康状况较差,是艾滋病的脆弱人群。干预后,其对艾滋病传播途径和预防方法的知晓率显著提高,安全性行为率增高,安全套使用率增高。结论 干预模式取得明显效果,可在该类人群中推广。  相似文献   
86.
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预防诺维本致静脉炎的效果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置管术对预防诺维本化疗所致静脉炎的效果。方法 随机将60例乳腺癌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采用浅静脉普通套管针穿刺,观察组采用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导管输注诺维本。结果 对照组静脉炎发生率(80%)明显高于观察组(7%),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1)。结论 美国巴德三向瓣膜式PICC置管可明显降低诺维本所致静脉炎的发生。  相似文献   
87.
人禽流感的预防与控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禽流感是一种由A型流感病毒引起的禽类传染病,通常仅感染禽类,偶尔感染猪。家禽尤为易感,且会迅速导致流行。禽流感有两种类型:一种仅引起轻微的疾病,有时仅表现为竖毛或产蛋量下降;另一种则表现为传染性极强并且快速致命,禽类可在发病当天死亡,病死率近100%,此类称为“高致病性禽流感”。  相似文献   
88.
目的分析创建登革热防控示范区对居民登革热知识、态度和行为的影响,评估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采用多阶段随机抽样方法,在佛山市禅城区3街1镇中各随机抽2个村居委作为调查点,分别于创建登革热防控示范区前期(2014年8―9月)及后期(2015年9―10月)对调查对象开展登革热防控知识、态度和行为正确率的调查。结果创建示范区前、后期调查对象对登革热相关知识的总知晓率分别为84.36%(302/358)和90.91%(330/363)。创建示范区后期78.2%(284/363)的调查对象在就医时会主动告知医生蚊虫叮咬或旅游史,高于创建示范区前期的54.5%(195/3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建示范区后期调查对象“居住地周围环境经常灭蚊”的行为发生率(89.8%)高于创建示范区前期(7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创建示范区后期调查对象“室内安装了纱窗、蚊帐等防蚊设施”和“外出时采取正确的防蚊措施”的行为发生率分别为73.8%、89.8%,均高于创建示范区前期(均为65.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结论创建登革热综合防控示范区有利于提高居民登革热防控知识知晓率、相应态度和正确行为形成率。  相似文献   
89.
2006年广东省流感病毒流行的分子基础   总被引:6,自引:5,他引:6  
目的了解广东省2006年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情况的分子基础。方法选择广东省流感监测网络实验室分离的11株流感毒株,对血凝素基因进行基因和抗原性的分析。此外,还检测人群抗体水平。结果2006年流行的H1N1亚型病毒血凝素蛋白重链(HA1)区氨基酸序列与A/New Caledonia/20/99(H1N1)相比,同源性为95.7%~96.3%,有2个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Victoria系的HA1区基因与B/HongKong/330/2001相比,同源性为97.2%~97.5%,有6个位于抗原决定簇的氨基酸发生了替换,这种变化和B/Malaysia/2506/2004相一致,这在B型的基因种系发生树也得到证实。同时发现人群针对H1N1亚型和B/Victoria的抗体水平较低。结论2006年广东H1N1亚型和B/Victoria系病毒株发生了一定程度的变异,以及人群保护性抗体水平较低,共同造成其在本地的流行。  相似文献   
90.
广东省流行性感冒病原学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分析广东省流行性感冒(流感)流行特点和流感病毒优势株的情况。方法采集2001年1月~2004年6月内科或儿科门诊就诊的流感样病人(发病3d内)的咽拭子或咽漱液标本,流感病毒分离采用鸡胚和狗肾传代细胞(Madin-Darby CanineKidney,MDcK);流感病毒亚型鉴定采用血凝抑制试验。结果共采集流感样病例咽拭子或咽漱液样本17313份,流感病毒阳性1508株,分离率为8.71%,其中A1型(HIN1)92株、A3型(H3N2)1138株、B型278株,分别占总分离数的6.1%,75.5%,18.4%。3种毒株在5~15岁组分布最多,占44.7%;2001年优势流行株为B型,2002~2004年优势流行株均为A3(H3N2);流感病毒分离高峰为每年3~7月,2003年和2004年上半年未分离到A1(H1N1)亚型流感病毒;A3(H3N2)型流感病毒除主要在流行季节分离外,在非流行高峰期也均有一定数量分离;B型流感病毒则主要集中分离于冬季(11、12、1月份)。结论感染人群中流感毒株A1(H1N1)、A3(H3N2)、B型交替出现,A3(H3N2)亚型活动较强。应密切注意A3型(H3N2)流行株的活动情况,加强监测,及时发现流感病毒新变异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