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1篇
  免费   9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3篇
临床医学   23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52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28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1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3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7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3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91.
背景:目前,已有研究表明置换后引流可减少置换后伤口渗液、血肿、感染等并发症的发生,但仍有较多研究者认为引流不但不能降低并发症发生率,还会增加患者对伤口的恐惧,降低患者舒适度,因此,对于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一直是临床骨科医师争论的焦点。 目的:比较髋关节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对患者康复的影响。 方法:计算机检索the Cochrane Library、PubMed、中国知网、中国科技期刊全文、中国万方、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从建库至2013年2月28日的相关文献,纳入行髋关节置换患者置换后引流与不引流的的随机对照试验和半随机对照试验,按Cochrane协作网系统评价的方法进行评价;用RevMan5.1.2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 结果与结论:共纳入17个研究,共1 838例患者,均为随机平行对照试验。Meta分析结果显示,引流组患者输血人数(RR=1.36,95%CI:1.03-1.79,P=0.03)、输血量(MD=0.59,95%CI:0.14-1.05,P=0.01)、失血量(MD=355.14,95%CI:204.93-505.35,P < 0.000 1)和住院时间(MD=1.04, 95%CI:0.62-1.47,P <  0.000 01)均高于不引流组,但并发症发生率在两组差异无显著性意义(RR=0.91,95%CI:0.64-1.30,P=0.62)。Meta分析的结果证实,髋关节置换后不放置引流管对患者的康复无影响。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Lisfranc关节损伤的临床效果,并对内固定方法进行分析。方法:自2008年9月-2012年6月本院共收治25例Lisfranc关节损伤患者,损伤按Myerson分型,A型4例,B1型3例,B2型12例,C1型2例,C2型4例,采用异性跟骨钢板根据分型合理剪切后内固定。结果:术后平均随访16个月(5-48个月),根据美国足踝外科协会(AOFAS)中前足评分标准进行临床评估,总评分(88.400±8.435)分。结论:用跟骨异性钢板切开复位内固定术可取得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全膝关节置换(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术后症状性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 DVT)发生的危险因素。[方法] 2018年—2023年于遵义市第一人民医院关节外科行TKA治疗的926例患者纳入研究。观察血栓的发生情况。采用单因素比较和多元逻辑回归分析探索DVT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926例患者中,76例术后临床与超声检查确诊为症状性DVT,发生率为8.2%(76/926);1例肺动脉CTA检查确诊为肺动脉栓塞,发生率为0.1%(1/926)。血栓组患者男性占比[男/女,(23/53) vs (147/703), P=0.006]、吸烟者占比[是/否,(14/62) vs (75/775), P=0.008]、合并高血压[是/否,(50/26) vs (413/437), P=0.004]、心率失常[是/否,(7/69) vs (33/817), P=0.029]及下肢静脉瓣膜功能不全[是/否,(57/19) vs (488/362), P=0.004]的比率、术中失血量[(151.4±77.9) ml vs (1...  相似文献   
94.
背景:前期实验构建的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 目的:观察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的效果。 方法:取新西兰大白兔36只,建立右侧桡骨长段骨缺损模型,随机均分为3组,实验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复合支架,对照组于骨缺损处植入丝素/壳聚糖复合支架,空白对照组造模后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进行X射线摄片、标本大体观察、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与结论:术后16周,实验组缺损区X射线影像与正常骨组织无区别,骨髓腔完全再通,有明显的骨组织生成,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小梁和较多核深染的长梭形骨细胞;对照组X射线骨密度影略低于正常骨组织,部分骨髓腔再通,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骨细胞周围有不少软骨细胞,未见明显的骨小梁或骨板结构,排列较紊乱;空白对照组断端骨钙化影同正常骨组织一致,断端各自封闭形成骨不连,苏木精-伊红染色可见较多的纤维组织和少量的类骨组织。表明丝素/壳聚糖/纳米羟基磷灰石三维复合支架可较好地修复兔桡骨大段骨缺损。  相似文献   
95.
背景:大量研究表明丝素蛋白、壳聚糖为天然高分子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生物相容性.目的:探讨丝素蛋白/壳聚糖复合支架材料与诱导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离培养、诱导后,与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体外共培养,以材料的细胞毒性、细胞增殖活力、材料细胞黏附率及扫描电镜等检测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与结论:经诱导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支架材料上黏附、生长良好,保持正常的分裂增殖速度;随时间的增加,细胞黏附率增加,材料组较对照组黏附率强,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扫描电镜观察发现细胞接种48 h 后细胞生长良好,与支架黏附紧密,增殖分裂活跃.说明丝素蛋白/壳聚糖三维支架材料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96.
目的:采用HPLC法同时测定五味子中3种木脂素类成分(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含量。方法:KromasilTMC18柱(250mm×4.6mm,5μm);流动相:甲醇0.05%磷酸水溶液(80∶20),流速1.0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50nm。结果:五味子醇甲、五味子甲素、五味子乙素3种成分的线性范围分别是191.8-2685.2ng、664-4648ng、356-4984ng;平均加样回收率分别为99.98%、100.37%、100.03%;三者RSD分别为0.68%、0.98%、1.06%。结论:该方法精密度、重复性和分离效果好,分析快速准确,可用于五味子药材的质量控制,并且可以作为目前五味子国家标准的有益补充。  相似文献   
97.
王世强  邓江  宫开桓 《贵州医药》2003,27(2):123-123
从 2 0 0 0年 3月至今 ,我们采用逆行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髁上骨折 1 2例 ,疗效较为理想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本组 1 2例 ,男 8例 ,女 4例 ,年龄 2 2~ 6 0岁 ,平均 4 2岁。车祸伤 6例 ,坠落伤 4例 ,砸伤 2例。骨折分型[1 ] :A1 型 4例 ,A2 型 3例 ,A3 型 3例 ,C1 型 2例 ,均为闭合骨折 ;新鲜骨折 1 1例 ,陈旧骨折 1例。2 手术方法术前测量患肢股骨骨折段长度及髓腔直径 ,选择合适之髓内钉。连硬麻醉下仰卧曲膝位 ,大腿上止血带 ,消毒铺巾 ,由髌骨前下方小切口 ,经髌韧带进入关节腔 ,由髁间窝偏前方骨锥钻孔 ,扩孔 ,C臂X光机下闭合…  相似文献   
98.
目的研究二甲基亚砜(DMSO)对小鼠脑缺血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应用小鼠断头张口喘气模型观察喘气时间的变化;离体大鼠血管平滑肌条记录等张收缩.结果DMSO使小鼠张口喘气时间明显延长,呈剂量依赖性,同时DMSO呈浓度依赖性地松弛去氧肾上腺素预收缩的离体兔胸主动脉螺旋条.结论DM-SO具有一定的抗脑缺血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涉及其舒血管作用,而增加脑血流量.  相似文献   
99.
马立坤  邓江  黄文良  叶鹏  田仁元  吕雪峰 《重庆医学》2015,(8):1022-1024,1028
目的:观察重组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rhBMP‐2)聚乳酸(PLA)缓释微球对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相容性。方法通过复乳干燥法制备rhBMP‐2‐PLA缓释微球,并与兔BMSCs共培养,采用MTT法检测rhBMP‐2‐PLA缓释微球对细胞的毒性及增殖,并通过倒置显微镜及扫描电镜等评价材料的细胞相容性。结果 rhBM P‐2‐PLA缓释微球各浓度浸提液与BM‐SCs培养得出对细胞无毒性。实验组与对照组4个不同时间细胞增殖光密度(OD)值经重复测量方差分析得出时间之间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实验组与对照组 OD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实验组 OD值高于对照组,时间与组数有显著交互效应,二者变化趋势明显不同( P=0.006)。倒置显微镜观察材料组细胞增殖正常,扫描电镜发现接种7 d后细胞周边有rhBMP‐2‐PLA缓释微球,细胞生长良好,增殖分裂活跃。结论 rhBMP‐2‐PLA缓释微球对BMSCs无毒性,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  相似文献   
100.
目的 探讨咖啡酸苯乙基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L02细胞脂毒性的保护机制。方法 取正常肝脏L02细胞和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激活受体共激活因子1α(PGC1α)敲除细胞,分别分为对照组、棕榈酸酯处理组和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后两组分别给予终浓度300mM棕榈酸酯处理7 d或是联合终浓度10μM CAPE处理7 d。分别检测细胞甘油三酯(TG)、上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和白介素6(IL-6)水平,使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采用qPCR定量法检测PGC1α和过氧化物歧化酶2(SOD2)mRNA水平,采用Western-blot法检测PGC1α蛋白表达。结果 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16.92±1.43)mg/g protein,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0.53±0.81)mg/g protein,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17.6±3.72)pg/ml和(67.9±2.7)pg/ml,均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分别为(74.88±3.37)pg/ml和(53.94±2.39)pg/ml,P<0.05】;棕榈酸酯处理组线粒体ROS水平为(1.7±0.06),显著高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1.36±0.04),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SOD2和PGC1α mRNA水平分别为(0.76±0.03)和(0.73±0.04),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0.55±0.05)和(0.57±0.03),P<0.05】;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PGC1α 蛋白表达水平显著高于棕榈酸酯处理组;在敲除PGC1α后,CAPE联合棕榈酸酯处理组细胞TG含量为(23.73±1.95)mg/g protein,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5.86±1.02)mg/g protein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上清TNF-α和IL-6水平分别为(128.33±4.41)pg/ml和(80.33±3.76)pg/ml,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145.78±5.79)pg/ml和(87.23±4.85)pg/ml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线粒体ROS水平为(1.83±0.25),与棕榈酸酯处理组的(2.05±0.14)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通过上调PGC1α信号通路,CAPE对棕榈酸酯诱导的肝脏L02细胞脂毒性具有有效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