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卒中后认知障碍(PSCI)是脑卒中后残疾的重要原因,也是脑卒中研究的重点之一。PSCI发病率高,影响脑卒中后神经功能的康复,进而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因此,在临床工作中神经科医师应警惕PSCI的发生,并指导患者积极预防PSCI以改善患者预后。本文就PSCI的发病率、影响因素、神经心理评估、影像学、预防等方面的研究进展等予以综述。  相似文献   
82.
1 病例资料 患者,女,20岁.于2015年1月31日无明显诱因突发头痛,以胀痛为主,进行性加重,伴有恶心呕吐,呕吐物为胃内容物.当日于外院就诊,治疗后症状未见好转,2月2日转入我科.追问家族史,其姐姐妊娠28周时因凝血功能异常于当地医院死亡.患者孕10周,曾于2013年11月因“孕2个月,胎停育”行人工流产术.平素月经规律,否认高血压、糖尿病及其他遗传病史.有青霉素过敏史.入院时查体:神质清楚,语言流利;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直接、间接对光反射均灵敏;双侧额纹对称,双侧闭目有力,双侧鼻唇沟对称,伸舌偏右,余颅神经正常.右上肢肌力3-级,肌张力增高;左侧肢体及右下肢肌张力正常,肌力5级;双侧跟-膝-胫试验稳准,四肢肌容积正常,感觉未见异常,腱反射++、对称;双侧病理反射未引出.颈有抵抗,Kernig征阳性.  相似文献   
83.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与白内障的分子诊断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临床典型或可疑的患者并符合分子诊断标准的25例患者中白内障发病率,特点及与强直性肌营养不良蛋白激酶(MTPK)基因中CTG三核苷酸(C-细嘧啶,T-胸腺嘧啶,G-乌嘌呤)重复次数的关系。方法 裂隙灯检查受检者晶状体情况,长模板扩增^TMPCR法检测19q13.2-3位点上蛋白激酶基因(MTPK)3端非翻译区上CTG三核苷酸重复次数,并比较白内障与CTG重复次数的关  相似文献   
84.
目的 探讨隐源性脑卒中合并卵圆孔未闭(PFO)患者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3年9月至2018年1月在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住院治疗的51例隐源性脑卒中合并PFO患者的临床特点、影像学表现和治疗效果。结果 51例患者中男41例,女10例;年龄为21~84岁,平均年龄为(53.92±14.83)岁。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检查示46例患者有新发梗死灶,包括单发梗死灶20例(43.5%)、多发梗死灶26例(56.5%);26例多发梗死灶患者中15例(57.7%)仅累及1个动脉供血区,11例(42.3%)累及2个及2个以上动脉供血区(双侧前循环4例、前后循环7例)。37例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发泡试验(cTCD)检查,发现31例(83.8%)可见空气微泡栓子信号,其中4例空气微泡栓子信号呈雨状或帘状。50例患者行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检查,发现49例(98.0%)合并PFO。9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18例患者接受单联抗血小板治疗、12例接受双联抗血小板治疗、8例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13例行PFO封堵术+单联抗血小板治疗;6个月后随访单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中再发缺血性脑卒中1例,双联抗血小板治疗患者中再发缺血性脑卒中2例,PFO封堵术患者无再发脑卒中事件。结论 隐源性脑卒中合并PFO梗死灶可累及1个或多个动脉供血区;cTCD和TEE检查诊断PFO阳性率高;选择性抗栓或PFO封堵术治疗患者脑卒中再发风险低。  相似文献   
85.
临床资料 患者男,46岁。因“头痛、头晕1个月加重伴智力下降、记忆力下降5d”就诊入院。患者入院前1个月(2009年7月28日)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头痛,为持续性钝痛,以双额、顶、枕为著,无放射痛,无规律;体温最高38.5℃。考虑为上呼吸道感染,给予抗炎对症治疗,3d后体温正常,头痛明显好转。  相似文献   
86.
目的:为了提高本科医学生在神经内科短时间实习的质量。方法:将新入本科室轮转的五年制实习生50人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25人。试验组采用艾森克人格问卷进行人格分型,为不同的人格类型采用互补方式匹配相应的带教老师,以期在短期内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提高实习效率。对照组采用随机分组方式,入科后随机分配给带教老师,出科时由教学助理统一进行考核,包括病历书写、床边查体、辅助检查、诊断分析、用药处理、人文素养等,各项分别给出分数。结果:试验组医学生出科考试成绩在查体、诊断分析和人文素养方面明显好于随机分配组,但在病历书写、辅助检查、用药处理上两者比较无明显差异。结论:带教和医学生之间的融洽互动配合能提高短期实习质量,尤其是临床实践方面,合适运用心理学量表有助于临床教学。  相似文献   
87.
[摘要] 目的:探讨皮质下梗死致血管性认知障碍(vascular cognitive impairment,VCI)患者的颅内血管病变情况,分析VCI的可能病因与机制,为早期诊断与寻找可能的预防和治疗方式提供依据。方法:连续入选我院皮质下梗死的住院患者,排除影响认知测评的患者,根据VCI诊断标准,分为VCI组49例,无认知障碍组(NVCI)42例,收集临床资料及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测,蒙特利尔认知评估(the Montreal Cognitive Assessment,MoCA)量表评分,头颅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或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评估脑供血动脉。结果:皮质下梗死的VCI患者TOAST分型V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4例(48.98%),NVCI组大动脉粥样硬化型22例(52.38%),两组无显著差异。CTA或MRA评估血管提示VCI组血管狭窄患者37例(75.51%),颅内血管狭窄占75.25%,其中大脑中动脉28.71%。单一血管病患者18.37%,多血管病变患者57.14%。NVCI组血管狭窄患者80.95%,颅内血管病变60%,其中大脑中动脉32%,单一血管病患者26.19%,多血管病变患者54.76%,与VCI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VCI患者每例颅内血管狭窄数目分别为0-6支,平均狭窄数量为(1.51±1.67)支,患者的认知评分与血管狭窄数目成负相关(Rs =-0.283,P=0.048)。结论:大动脉粥样硬化为VCI的最常见原因,且以颅内大动脉病变为主。由于颅内大动脉病变为华人常见脑动脉狭窄部位,且具有可治疗性,为华人的VCI的防治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患者行静脉溶栓治疗后不明原因早期神经功能恶化(END)的相关因素及临床特征。方法 纳入2016年1月至2018年2月于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连续登记的发病4.5 h内接受单纯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AIS患者。不明原因END定义为发病24 h内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基线增加≥4分,且影像学检查未发现确切机制。比较不明原因END与无END AIS患者的一般资料和治疗前临床数据,同时分析不明原因END AIS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 纳入患者258例,其中无END患者243例(94.2%),不明原因END患者15例(5.8%)。相比无END患者,不明原因END患者中糖尿病比例高,入院至静脉溶栓时间(DNT)长,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6.093,P=0.048;Z=2.055,P=0.040)。15例不明原因END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较低[5(4,9)分],急性脑卒中Org 10172治疗试验(TOAST)分型以小动脉闭塞最多(11例,73.3%),梗死部位以内囊后肢(6例,40.0%)和脑桥腹内侧(6例,40.0%)最多。结论 糖尿病、DNT延长可能是AIS患者静脉溶栓治疗后发生不明原因END的危险因素。不明原因END常见于小动脉闭塞AIS,NIHSS评分较低,梗死部位主要为内囊后肢和脑桥腹内侧。  相似文献   
89.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具有高患病率、高致残率、高病死率等特点。时间窗内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目前国内外指南一致推荐的治疗AIS的有效方法,但此方法存在治疗时间窗窄、大血管闭塞再通率低、出血风险高等缺点。为此,近年来在AIS的治疗上,借助影像学方法延长溶栓时间窗、采用低剂量rt-PA或新一代溶栓药物、溶栓联合抗栓治疗等方面的研究在世界范围内相继开展。本文结合近年来静脉溶栓相关研究提供的证据,探讨扩大治疗时间窗、低剂量rt-PA溶栓、新一代溶栓药物等几个热点话题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90.
多发性硬化(MS)系中枢神经系统脱髓鞘性、自身免疫性疾病,其病理特点是脑和脊髓白质以及视神经髓鞘出现不同程度的脱失和胶质增生。近10余年来,国内外用大剂量甲泼尼龙冲击治疗MS,疗效颇佳。现将上海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45例急性期MS患者分别应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治疗,并对其疗效作对照分析,现报告如下。临床资料I一般资料:对1992年1月至1996年12月收治的具有可比性的急性期MS患者45例,按1983年Poser拟定的MS诊断标准确诊,分别用甲泼尼龙、地塞米松、ACTH进行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