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2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5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11篇
神经病学   42篇
特种医学   9篇
综合类   6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6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2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5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9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 (简称DM )的肌张力蛋白激酶 (DMPK)基因中三核苷酸CTG(胞嘧啶、胸腺嘧啶、乌嘌啉 )重复数与DM病人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 经临床及用长模板扩增TMPCR法对 3个DM家系共 37个受检者进行检测 ,其中 2 5例确诊DM病人 ;1例可疑DM病人 ;余 11名家系成员属DM家系中正常人 ,在检测同时作心电图记录。结果  2 5例DM病人中心电图异常 2 0例 (80 % ) ,11名家系正常人中心电图异常 1例 (9% ) ,1例可疑DM病人的心电图正常 ,DM病人心电图异常率明显高于正常人 ,2 0例DM病人心电图异常主要表现为心脏传导障碍 ,而且心电图异常与DM基因CTG重复数有关 ,CTG数高者其心电图变化明显。结论 DM病人心脏受累明显增高 ,CTG重复数检测或许可提示心脏传导障碍的发生与程度。  相似文献   
102.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基因CTG数与心电图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强直性肌营养不良(DM)的肌张力蛋白激酶(MT-PK)基因中三核苷酸CTG(胞嘧啶、胸腺嘧啶、鸟嘌呤)重复数与DM病人心电图变化的关系。方法 用PCR扩增及地高辛杂交法对5例临床诊断DM病人及其中2个家系的15名成员进行MT-PK基因3'端非编码区CTG重复数检测,经DM基因诊断DM病人16例,正常人4例,在检测基因时均作心电图检查。结果 16例DM病人心电图异常率81.25%(13例)  相似文献   
103.
血压变异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预后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过程中血压波动幅度与患者预后的关系,以指导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静脉溶栓期间的血压管理,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超早期治疗的疗效.方法 选择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诊断为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并在时间窗内给予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的患者198例,其中男性125例、女性73例,年龄22~91岁,平均年龄(67.6±12.8)岁.根据NIHSS评分评价患者神经系统功能缺损,采用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评分评价患者预后.监测静脉溶栓开始及溶栓过程中血压变化水平,评估指标包括均值(mean)、极大值(max)、极小值(min)、极差(max-min)、标准差(SD)、连续变异度(successive variation,SV)等.在各基线资料的校正下,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血压参数对远期预后的影响.结果 患者溶栓前NIHSS分值、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平均溶栓前收缩压(So)、平均溶栓前脉压(P0)以及在静脉溶栓过程中最大收缩压(S.)、收缩压连续变化(SsV)、最大收缩压连续变化(Ssvmax)、舒张压最大值(Dmax)、舒张压连续变化(DSV)、最大舒张压连续变化(DSVmax)等为影响临床结局的相关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发病至治疗时间短、溶栓前NIHSS评分低、溶栓前收缩压值低,溶栓过程中连续的收缩压及舒张压血压变异率低为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静脉溶栓预后与溶栓开始时的收缩压、脉压及溶栓过程中血压变异率直接相关.血压的变异率越大,即血压的波动越明显,对预后越不利.维持稳定的血压有助于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04.
时间管理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静脉溶栓效果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目的 分析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疗效及预后,探讨时间管理对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2013年9月至2015年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治疗的198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溶栓后24 h NIHSS评分分为有效组(n=74)及无效组(n=124),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按3个月时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分为预后良好组(n=157)及预后不良组(n=41),单因素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疗效的因素.同时比较有效组及无效组间从发病至用药的各段时间的差异,评价时间管理对预后的影响.结果 有效组和无效组患者溶栓前NIHSS评分、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及冠心病史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是疗效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患者的年龄、发病时的血糖水平、患者的糖尿病史、房颤史、溶栓前NIHSS评分、溶栓前GCS评分及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0.05),溶栓前NIHSS评分低是预后良好的独立预测因素.在时间管理上,有效组与无效组患者,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主要是由发病至就诊时间的差异(P<0.01)导致的.结论 在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rt-PA静脉溶栓治疗中,溶栓前NIHSS评分低、发病至溶栓开始的时间短、溶栓前无冠心病史预示rt-PA静脉溶栓疗效良好,溶栓前NIHSS评分低预示静脉溶栓预后良好.降低患者发病至就诊的时间可提高静脉溶栓的疗效.  相似文献   
105.
苯磺酸氨氯地平片治疗轻中度高血压的临床疗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国外高血压被称为第一杀手,因为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病的主要危险因素,会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脑梗死等,甚至猝死,对靶器官也有损伤.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低灌注强度比值(HIR)对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IS-LVO)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在我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血管内取栓治疗的前循环AIS-LVO患者的资料.根据HIR将患者分为侧支循环良好(HIR<0.4)组和侧支循环不良(HIR≥0.4)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90 d改良Rankin量表(mRS)评分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mRS评分≤2分)组和预后不良(mRS评分为3~6分)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和影像学特征,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治疗后90 d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 共120例患者纳入研究,其中侧支循环良好组41例、侧支循环不良组79例,预后良好组68例、预后不良组52例.与侧支循环良好组相比,侧支循环不良组患者年龄偏大、核心梗死体积较大、基线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较高、Alberta脑卒中计划早期计算机断层扫描评分(ASPECTS)较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预后良好组相比,预后不良组的患者年龄偏大、男性患者占比较低、基线NIHSS评分较高、核心梗死体积较大、ASPECTS较低、血管成功再通率较低、术后sICH发生率较高且HIR较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80岁(OR=2.290,95%CI 1.077~4.869,P=0.031)、HIR≥0.4(OR=2.974,95%CI 1.060~8.342,P=0.038)是前循环AIS-LVO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 HIR是一个可靠的术前侧支循环评价指标,高龄、HIR≥0.4是预测前循环AIS-LVO患者血管内取栓治疗后90 d预后不良的独立因素.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在急性缺血性卒中(AIS)救治中的构建及实践中的应用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8月至11月于第二军医大学附属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接受卒中绿色通道救治,并且纳入信息化流程管理系统的597例疑似卒中患者的临床资料,评价AIS救治流程中各环节运行现状以及运行效率。对卒中护士和接诊医师制定绩效考核指标,计算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及漏诊率;以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时间和签署知情同意书-静脉团注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时间评价卒中护士救治操作能力,达标时间10 min;以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和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评价接诊医师应急处理能力,达标时间5 min,计算达标率。结果 597例预检判定为疑似卒中患者中,医师判定为卒中549例,建立静脉通道430例,转运至CT室443例,完成头部CT平扫441例,静脉溶栓52例。流程中患者到院-医师到达预检台、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转运至CT室-完成CT平扫、完成CT平扫-团注rt-PA时间、患者到院-完成CT平扫及患者到院-团注rt-PA的中位数时间分别为3(1,5)、8(3,16)、3(2,5)、3(2,9)、9(3,22)、20(10,30)、27(19,55)min。卒中护士判定卒中的准确率、漏诊率分别为92.0%(549/597)、8.4%(50/597);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签署知情同意书-团注rt-PA时间达标率分别为82.1%(353/430)、80.8%(42/52)。呼叫接诊医师-医师到达预检台、建立静脉通道-转运至CT室时间达标率分别为94.5%(564/597)、91.4%(405/443)。结论以"时间管理"为核心的流程管理系统可以帮助分析AIS救治流程中各种环节和各种人员的效率,不断优化流程。  相似文献   
108.
目的 探索优化急性缺血性卒中急诊诊疗流程,在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 溶栓和血管内取栓绿色通道对治疗效率的影响。 方法 回顾性分析上海长海医院脑血管病中心2016年4月1日-2017年3月31日溶栓和(或)血管内治 疗的急性缺血性卒中病例208例。根据有无卒中护士的参与分为有卒中护士组(43例)和无卒中护士 组(165例)。比较两组各治疗环节的延误时间:进门到用药时间(door-to-needle,DTN)、进门至影像学 检查时间(door-to-imaging,DTI)、影像学检查至用药时间(imaging-to-needle,ITN)、影像学检查至股动 脉穿刺时间(i magi ng-to-puncture,ITP)、进门至股动脉穿刺时间(door-to-puncture,DTP)、到院至治疗 达标率(DTN≤60 min、DTP≤90 min)和出院时及发病3个月预后良好[改良Rankin量表(modified Rankin Scale,mRS)≤2分]的比例。 结果 较无护士组,有卒中护士组DTN中位数由39 mi n缩短至27 mi n(Z =-5.422,P<0.001);DTP 中位数由105 mi n缩短至68 mi n(Z =-2.707,P =0.007);I TN中位数由21 mi n缩短至8 mi n(Z =-5.981,P <0.001);I TP中位数由78.5 mi n缩短至45 mi n(P =0.013)。有护士组和无护士组DTN达标率分别为 97.67%和90.97%(P<0.001),DTP达标率分别为100%和35.62%(P<0.001)。出院时和发病3个月有 卒中护士组mRS评分≤2分比例显著高于无卒中护士组(62.79% vs 49.09%;69.77% vs 50.91%,均 P<0.001)。 结论 急诊预检台设置卒中护士作为第一反应者并贯穿整个急性缺血性卒中溶栓或血管内治疗绿 色通道可以显著缩短急性缺血性卒中患者的DTN时间和ITP时间,提高到院至治疗达标率,改善患者 的预后。  相似文献   
109.
目的:探讨血管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症状性狭窄的可行性和近期疗效。方法:将球囊扩张性支架通过椎动脉起始段狭窄部位,扩张球囊释放支架使狭窄部位恢复正常管径。结果:18例药物治疗无效的表现为后循环缺血症状的患,均成功地采用支架成形术,术前术后平均狭窄程度分别为72.5%和13.3%。临床随访3-15个月,15例症状完全缓解,2例好转,1例症状无改善。血管造影随访3-12个月无1例发生内膜撕裂或血栓栓塞形成,未发现有再狭窄及内膜过度增生。结论:腔内支架成形术治疗椎动脉起始段狭窄的近期疗效令人满意,但需要有长期的随访观察。  相似文献   
110.
<正>脑卒中有高发病率、高致残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已成为我国的主要死因。急性缺血性卒中是脑卒中最常见的类型,占60%~80%~[1]。目前超早期采用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t-Pa)静脉溶栓是改善急性缺血性卒中结局最有效的治疗手段。2014年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指出,在4. 5 h静脉溶栓时间窗内行CT平扫检查排除禁忌证后,可尽快进行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