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311篇
  免费   736篇
  国内免费   424篇
耳鼻咽喉   188篇
儿科学   175篇
妇产科学   45篇
基础医学   744篇
口腔科学   165篇
临床医学   2373篇
内科学   1366篇
皮肤病学   301篇
神经病学   298篇
特种医学   54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1147篇
综合类   4751篇
预防医学   1549篇
眼科学   175篇
药学   1794篇
  22篇
中国医学   1480篇
肿瘤学   346篇
  2024年   72篇
  2023年   282篇
  2022年   264篇
  2021年   264篇
  2020年   306篇
  2019年   345篇
  2018年   392篇
  2017年   244篇
  2016年   279篇
  2015年   311篇
  2014年   893篇
  2013年   645篇
  2012年   745篇
  2011年   817篇
  2010年   751篇
  2009年   872篇
  2008年   776篇
  2007年   821篇
  2006年   763篇
  2005年   787篇
  2004年   727篇
  2003年   619篇
  2002年   543篇
  2001年   514篇
  2000年   509篇
  1999年   405篇
  1998年   421篇
  1997年   408篇
  1996年   400篇
  1995年   362篇
  1994年   347篇
  1993年   263篇
  1992年   234篇
  1991年   234篇
  1990年   164篇
  1989年   148篇
  1988年   90篇
  1987年   83篇
  1986年   69篇
  1985年   64篇
  1984年   52篇
  1983年   42篇
  1982年   35篇
  1981年   29篇
  1980年   24篇
  1979年   13篇
  1978年   13篇
  1975年   4篇
  1974年   7篇
  1959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991.
门诊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因及临床特点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其常见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对2003-07/2007-05就诊于我院门诊的1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行裂隙灯检查,角膜染色检查,泪膜破裂时间(<10s为阳性),泪河宽度(<0.5mm为阳性),SchirmerⅠ试验及刮片细菌培养。之后按其病因,性别,眼别进行了分类统计。结果:1220例浅层点状角膜炎的病例中,男460例(920眼),女760例(1520眼),男与女比为1∶1.65。单眼发病408例,双眼发病812例,两者比例近1∶2。原因不明的干眼症所致角膜炎为277例(22.7%)。其次是各种原因所致的暴露性角膜炎229例(18.8%)。再次为倒睫致角膜炎,角膜接触镜所致角膜炎,眼表不规则,化妆品所致角膜炎等。结论:统计结果揭示女性及双眼发病较为常见。不明原因干眼症所致角膜炎日趋增多,应引起足够重视,且绝大多数浅层点状角膜炎都是有因可查,病因不明者仅占极少数。其中感染性原因明显减少,非感染性原因则显著增多,提示在临床工作中要注意非感染因素的存在及严重危害,并做到对症治疗。  相似文献   
992.
目的:探讨微型角膜刀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Epi-LASIK)对近视眼波前像差,尤其是高阶像差的影响。方法:应用Custom VueTM波前像差仪采集31例(62眼)行Epi-LASIK手术的近视患者的术前及术后1,6mo的波前像差,对所得的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Epi-LASIK术前的波前像差的分布以低阶像差占优势,为(90.12±1.02)%,高阶像差占(9.88±2.03)%。术后1mo高阶像差显著增加,整体高阶像差及各级高阶像差与术前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高阶像差占(59.24±2.14)%,低阶像差占(40.76±3.06)%,高阶像差整体平均增加2.52倍,以二次彗差增加最多,达3.03倍,以二次球差增加其次,达2.84倍。术后6mo高阶像差占(51.74±3.08)%,低阶像差占(48.26±4.21)%。与术前相比,整体高阶像差差异仍有显著性(P<0.01),二次彗差和二次球差比术前仍有显著增加(P<0.01),但优势高阶像差彗差和球差逐渐恢复到术前水平,差异无显著性(P>0.05)。与术后1mo相比,高阶像差均有所减小,差异有显著性(P<0.01)。术前近视度数与术后各时期的整体高阶像差呈正相关,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常规Epi-LASIK术后高阶像差比术前明显增大,以二次彗差和二次球差为最显著,随着时间的推移有所减小,但不能恢复术前水平。术前近视度数越高,术后高阶像差越大。  相似文献   
993.
环孢素、他克莫司、雷帕霉素和霉酚酸酯都是广泛用于器官移植患者的免疫抑制剂,他们具有治疗指数窄、个体差异大的特点。环孢素、他克莫司和雷帕霉素主要通过肝脏和小肠的CYP3A代谢;同时他们又是药物转运体的底物。霉酚酸酯是通过葡萄糖醛酸转移酶代谢。不同个体间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活性的差异,可能是造成不同器官移植患者对以上药物药代动力学差异的主要原因;而遗传因素即编码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基因序列的差异,可能是其产生活性差异的分子机制。因此,从编码药物代谢酶和转运体的基因入手,可能会为器官移植患者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994.
目的 应用电喷雾离子化串联质谱探讨庆大霉素的质谱断裂规律.方法 在正离子检测模式下,以电喷雾离子化法对庆大霉素进行多级质谱分析.结果 在二级质谱分析中,庆大霉素中的各化合物均发生B环和C环间的糖苷键断裂,生成脱去C环(氨基葡萄糖)的二级碎片离子m/z322.0,再对m/z322.0进行分析时,生成分别脱A环(氨基葡萄糖)或B环(脱氧链霉胺)的碎片离子m/z163.0或m/z160.0.结论 通过对庆大霉素的电喷雾质谱的分析,丰富了其分子结构信息,并可用于该类化合物的结构快速鉴定和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995.
黄连-吴茱萸药对化学成分的HPLC-DAD-MS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建立黄连-吴茱萸药对半仿生提取液化学成分的HPLC-DAD-MS分析方法,研究黄连-吴茱萸配伍机制的物质基础。以Hypersil BDS C18为色谱柱,梯度洗脱后,综合分析不同样品的色谱峰保留时间、紫外光谱,一级和二级全扫描质谱图,归属了黄连-吴茱萸(6∶1)半仿生提取液中的17个色谱峰,8个来自吴茱萸,其他9个均来自黄连,确认了4个色谱峰分别为药根碱、羟基吴茱萸碱、巴马汀和小檗碱;推断了3个色谱峰分别为表小檗碱、非洲防己碱和黄连碱,同时测定了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黄连配伍吴茱萸后半仿生提取无新物质生成,但小檗碱和巴马汀的溶出量降低。  相似文献   
996.
苦参碱毫微粒的制备及体外释药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制备肝靶向性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并进行体外形态学及释药动力学研究。方法采用乳化聚合法制备,以毫微粒包封率为考察指标,均匀设计优化处方与工艺,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含量,透析法考察其体外释药动力学特征。结果制得的毫微粒均匀圆整,算术平均粒径为(157.4±22.4)nm,包封率为(84.91±1.76)%,载药量为(16.98±0.35)%,体外释药具有双相动力学特征。结论该制备工艺稳定可行,可用于肝靶向苦参碱聚氰基丙烯酸正丁酯毫微粒的制备。  相似文献   
997.
HPLC测定扎托洛芬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建立HPLC测定扎托洛芬片的含量及有关物质的方法。方法色谱柱为Diamonsil C18柱(4.6 mm×1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水-醋酐(60∶40∶0.5),检测波长332 nm。结果扎托洛芬在30~70 mg·L-1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7%(RSD=0.74%)。结论本方法操作简单,分离效果好,灵敏度高,结果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998.
邓沂 《江苏中医药》2007,39(2):49-51
3肾膀胱病证常用对药、组药 3.1黄芪、党参,茯苓、泽泻 于师认为,慢性肾炎患者,水肿已不甚明显,但尿中蛋白及管型长期不消失,多因脾肾俱虚所致。因脾主统摄、肾主封藏,脾肾亏虚,则统摄封藏无能,故精微下流,致使尿中出现蛋白。黄芪、党参为于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的常用组药,且用量较大(黄芪30~60g、党参30g),如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单用黄芪内服即可显著消退实验性肾炎的尿蛋白含量,临床研究也证明黄芪配党参、白术、山药等可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茯苓、泽泻则是于师治疗慢性肾炎蛋白尿伴轻度水肿、且小便不利的常用组药,两者用量也较大(茯苓30g、泽泻30g),取其利尿退肿、降浊升清的作用。  相似文献   
999.
1000.
于静  邓起 《基层医学论坛》2007,11(6):569-570
目的分析多媒体课件在生理学教学中的优势与弊端。方法把多媒体课件应用于课堂教学。结果应用多媒体课件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教学效率、增强教学效果、提高教师自身素质。结论多媒体课件在课堂的应用有其自身的优势,但也存在着弊端,应扬长避短,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教学的优势,以深化教学改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