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2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7篇
基础医学   10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1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6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9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4篇
  2004年   13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141.
随着医疗技术进展,微创手术或微创通道技术越来越受到外科医生的青睐,病变诊断的准确性及精准性要求逐渐提高,传统有创的椎管造影已逐渐被替代,X片、CT、MRI等无创检查也暴露出许多不足,而CTM显示出其他检查不可替代的作用。本文就CTM检查在脊柱诊疗中的应用进展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42.
目的:为了研究组蛋白3第79位赖氨酸二甲基化和三甲基化(H3K79me2,3)水平在骨肉瘤细胞有丝分裂期的变化及对有丝分裂期进程的影响。方法:利用细胞周期同步化方法,观察骨肉瘤细胞U2OS在有丝分裂期前中期到出有丝分裂期各阶段H3K79me2,3水平的变化;并用特异性抑制剂EPZ5676抑制H3K79甲基化水平,用Western blot及活细胞荧光激光共聚焦检测其对有丝分裂期进程的影响。结果:在骨肉瘤细胞U2OS中,H3K79me2,3水平在有丝分裂期前中期下降,并随着细胞出有丝分裂期,H3K79me2,3水平逐渐增加,使用抑制剂进一步降低其在有丝分裂期的水平并抑制其随后的增加,对有丝分裂期中期到后期的转化过程影响不明显,但会引起姐妹染色单体分离错误出现的比例增高(χ2=4.99,P=0.026)。结论:H3K79me2,3水平在骨肉瘤有丝分裂期前中期降低,并随着细胞出有丝分裂期逐渐升高,这种变化可能与确保姐妹染色单体正确分离的相关调控有关。  相似文献   
143.
目的:研究经皮内镜下前路经椎体打孔颈椎间盘髓核摘除术(anterior transcorporeal approach of percutaneous endoscopic cervical discectomy,ATPECD)不同角度、直径的椎体骨隧道对C4椎体上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方法:采集1位健康男性志愿者的颈部CT图像,建立C2~T1三维有限元模型。验证模型的有效性后,选择C4椎体按破坏和不破坏终板2种方式和不同打孔直径建立AB 2组模型(A6、A8、A10和B6、B8、B10)。对各模型施加1 N/m扭矩模拟颈椎屈曲运动,分析不同打孔方式和不同打孔直径对C4椎体上终板的生物力学影响。结果:①云图显示A组椎体上终板开口边缘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应力集中,B组B10模型终板前份出现少量应力集中,其余模型无明显应力集中。2组模型上终板的应力集中范围和应力最大值均随钻孔直径增加而增加。2组模型C4上终板应力最大值分别为A6:11.51 MPa、A8:17.33 MPa、A10:18.49 MPa和B6:2.57 MPa、B8:2.89 MPa、B10:3.65 MPa。②分析2种打孔方式在颈椎屈曲载荷下终板前后份的Mises应力分布。B6模型C4上终板前后份应力与正常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B8模型C4上终板前份Mises应力与正常模型相比无明显差异(P>0.05),其他模型与正常模型存在明显差异(P=0.000)。③对各模型C4上终板进行骨折风险预测,结果提示A组模型上终板均存在不同数量的骨折高风险单元(A6:0.8%;A8:2.3%;A10:7.2%),而B组模型上终板骨折风险较低。结论:ATPECD手术所建立的2种类型的骨隧道中,破坏上终板的骨隧道会导致终板开口边缘应力集中及终板骨折风险,而不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可以避免上述风险。为了将终板骨折风险控制在较低范围内,不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应控制直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2/3以内,破坏终板的骨隧道应控制直径在椎体前缘高度的1/2以内,并且应避免破坏终板中心区域。  相似文献   
144.
目的探讨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α7n AChR)激动剂PNU282987对骨水泥微粒刺激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分泌炎性反应因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分离培养小鼠外周血单核细胞,使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PMMA)微粒刺激后,ELISA检测培养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RT-PCR检测细胞TNF-α、IL-1β和IL-6的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p65、p65、p-JAK2、JAK2、p-STAT3、STAT3及β-actin的表达;ELISA检测NF-κB DNA结合活力。结果单核细胞经PMMA微粒刺激后,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明显增高(P0.05);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明显增高(P0.05);p65、JAK2和STAT3磷酸化明显增强(P0.05);NF-κB DNA结合活力明显增高(P0.05)。不同浓度PNU282987作用后,上清液中TNF-α、IL-1β和IL-6的含量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细胞TNF-α、IL-1β和IL-6 mRNA表达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总p65、JAK2和STAT3的表达不变;p-p65、p-JAK2和p-STAT3的表达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NF-κB DNA结合活力也呈浓度依耐性下降(P0.05)。结论α7n AChR激动剂PNU282987能显著抑制PMMA骨水泥微粒所诱导的小鼠血单核细胞炎性反应因子的分泌。  相似文献   
145.
郑为东  邓忠良  卢卫忠 《重庆医学》2006,35(18):1704-1706
自然杀伤细胞(natural killer cell.NK cell)能够识别“自己”和“非己”的特性。主要通过其表面的杀伤细胞免疫球蛋白样受体(killer-cell immunoglobulin-like receptor,KIR)激活性受体和抑制性受体来执行。KIR是表达在NK细胞和部分T细胞表面的一类受体。正常情况下。机体组织细胞表面可表达自身正常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bility complex。MHC)Ⅰ类分子.这时KIR抑制性受体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失活.自身组织细胞不被破坏。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表面MHCI类分子表达减少、缺失或由于MH0I类分子结构发生异常.影响NK细胞抑制性受体对相应配体的识别.此时NK细胞激活性受体的作用占主导地位.表现为NK细胞活化并显示杀伤活性。从而导致病毒感染细胞和肿增细胞坏死或凋亡。  相似文献   
146.
酒精中毒对家兔氧化-抗氧化平衡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研究酒精中毒家兔的脂质过氧化和抗氧化系统的变化特点。方法 采用灌胃法给予家兔含 5 0 %乙醇的烈性白酒 8ml/kg·d 6个月 ,分别于首次灌胃 4、12h和 1~ 6个月灌胃后 2 4h取血动态观察丙二醛 (MDA)、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总抗氧化能力 (AOA)变化。结果 灌胃 4h血中SOD和AOA活性显著降低 (P <0 0 1) ,MDA增加 (P <0 0 1) ;12h、1、2月时SOD、AOA、MDA变化无显著性差异 (P >0 0 5 )。 3~ 6月时SOD和AOA活性逐渐降低 (P <0 0 5 ,P <0 0 1) ,4~ 6月时MDA逐渐增加 (P <0 0 5 ,P <0 0 1)。结论 短期过量饮酒可引起脂质过氧化反应增强 ,抗氧化能力明显减弱 ,但仍保持抗氧化代偿能力 ;长期大量饮酒导致抗氧化代偿能力障碍。  相似文献   
147.
目的 探讨橄榄苦苷(oleuropein)对破骨细胞分化成熟以及骨吸收功能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把不同浓度的橄榄苦苷(12.5、25、50 μmol/L)分别加入由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 kappa B ligand,RANKL)诱导的体外破骨细胞培养体系中,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 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染色方法观察呈TRAP阳性的多核细胞;RAW264.7细胞也用RANKL诱导,用流式细胞仪分析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凋亡的影响;在扫描电镜(scanning electron microscope,SEM)下观察骨吸收陷窝,并用图像分析软件统计其面积.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激活T细胞核因子1(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cells 1,NFATC1)及相关信号通路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 TRAP染色结果显示,橄榄苦苷能显著抑制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的形成,且呈浓度依赖性(P<0.05);橄榄苦苷能下调破骨细胞特异性蛋白CTSK的蛋白表达水平(P<0.05);橄榄苦苷对破骨细胞的凋亡无明显影响(P>0.05);橄榄苦苷能显著减少骨吸收陷窝的面积(P<0.05);橄榄苦苷能够下调NFATC1及磷酸化p38(p-p38)的表达(P<0.05).结论 橄榄苦苷可以抑制由RANKL诱导的破骨细胞分化以及破骨细胞的骨吸收功能,可能和橄榄苦苷能够下调p38/MAPK信号通路有关.  相似文献   
148.
背景:LIM矿化蛋白1 (LIM Mineralization protein, LMP-1)是一种细胞内非分泌蛋白,主要在骨的钙化阶段起作用.目前发现LMP-1可以促进骨形态发生蛋白2和转化生长因子β1等多种蛋白质合成增加,提示其可能通过招募众多的成骨因子共同参与成骨细胞的分化.目的:应用AdEasy腺病毒载体系统构建人LMP-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并检测感染病毒的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LMP-1的表达.设计、时间及地点:开放性实验,于2006-03/2007-02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西南医院中心实验室完成.材料:纯种新西兰大白兔3只,用于分离制备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携带人LMP-1基因的plRES2-EGFP-LMP-1质粒由重庆医科大学附二院骨科保存;AdEasy腺病毒由美国Tong-Chuan He博士惠赠:人胚肾293细胞由重庆医科大学检验系王宏兵硕士惠赠.方法:以plRES2-EGFP-LMP-1质粒为模板进行PCR扩增,在下游引物中加入特定序列,使扩增出的LMP-1基因带有编码6个组氨酸(即His标签)的碱基序列,将其作为目的基因,TA克隆后测序.双酶切后插入至腺病毒穿梭质粒pAdtrack-CMV内,经Pme I线性化,在BJ5183菌内与骨架质粒pAdeasy-1的同源重组,构建重组腺病毒质粒pAd-LMP-1.通过脂质体介导在HEK293细胞内包装出复制缺陷的重组腺病毒Ad-LMP-1,扩增纯化后测定滴度,以最佳MOI值体外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行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LMP-l表达.主要观察指标:重组腺病毒质粒pAd-LMP-l的鉴定,检测其滴度及感染效率.RT-PCR、Western Blot法检测感染细胞LMP-1mRNA及蛋白的表达.结果:[1]测序鉴定携带His标签的LMP-1基因的重组质粒pMDl8-T-LMP-1构建成功.包装扩增后获得滴度约3.5×109efu/mL的腺病毒重组体Ad-LMP-1.以150的MOI值感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以获得最佳感染效率,感染3d后达50%~70%. [2]病毒感染后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表达LMP-1mRNA及蛋白.结论:成功构建携带His标签的人LMP-1基因的腺病毒重组体,证实感染重组病毒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有效表达LMP-1.  相似文献   
149.
生长因子在屈肌腱损伤修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屈肌腱愈合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这其间有大量的生长因子及其他物质参与,并且这些物质在发挥本身功效时决不是孤立的,而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构成一个体系,但是就这个多因素体系的框架而言,如何选择合适的给药方式及载体,从而更好的促进屈肌腱的愈合和功能康复,在近年来的基础与临床实验研究中已经成为热点。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PubMed1997—01/2004—09献,检索词”tendon healing,growth factors”,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同时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2001—01/2004—09献,检索词“肌腱愈合,生长因子”,限定语言种类为中。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初审。纳入条件:①实验研究。②不限定对照及盲法。排除条件:同一领域重复研究和综述献。资料提炼:从40篇关于生长因子在体内或体外肌腱损伤愈合模型中作用的研究献中选出符合纳入标准的27篇。资料综合:内源性和外源性生长因子在肌腱愈合中的调节作用有:①给予损伤肌腱的大鼠模型修复部位注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对照组相比,能明显提高肌腱早期张力强度且能够促进转化生长因子β的表达。②针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mRNA在兔跟腱的表达检测,结果显示正常对照组(未受损)仅出现低水平表达,而实验组伤后第1天即出现明显表达,第7天达最高峰,维持2个月后下降到一个较低水平;另有研究发现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在屈肌腱及腱鞘中的水平在术后1~58d(8周)中逐渐升高。③有研究表明转化生长因子B1的mRNA水平在受损的肌腱和腱鞘中都有增高,同时转化生长因子β受体的水平在损伤后也有上调,且与转化生长因子β1有着相同的分布。结论:屈肌腱愈合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多种生长因子在肌腱损伤修复中起重要作用。今后的研究重点将更突出在寻找外源性生长因子的最佳给药途径以及实施大规模的临床应用实验。  相似文献   
150.
目的 研究冬凌草甲素(oridonin,ORI)对人骨肉瘤细胞株增殖抑制和凋亡诱导作用的分子机制.方法 以结晶紫染色和Western blot检测ORI对143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Annexin V-EGFP染色法和Western blot检测ORI对143B细胞凋亡的促进作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ORI对143B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的影响;沉默或过表达β-catenin后,结晶紫染色分析ORI对143B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的变化.结果 ORI能够抑制143B细胞株增殖,并诱导其凋亡(P<0.05);呈浓度依赖性抑制143B细胞PCNA的表达,同时促进其Caspase3、Bad的表达;能够抑制143B细胞内Wnt/β-catenin信号的表达,沉默或过表达β-catenin后则可以相应地促进或抑制143B细胞的凋亡(P<0.05).结论 ORI能够浓度依赖性抑制143B骨肉瘤细胞株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可能与ORI能够抑制其Wnt/β-catenin信号转导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