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2篇
内科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67篇
药学   3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7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5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7年   2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邓志红 《实用医技杂志》2006,13(7):1113-1114
本文分析了我院自2002年10月至2004年10月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中,安定在第一产程中的使用情况,其中第一产程潜伏期使用安定者40例,活跃期使用安定者10例,同时取第一产程不用安定者40例与之对照,对两组一般资料,宫颈口扩张速度、羊水污染、胎儿宫内窘迫、新生儿窒息情况等方面进行讨论。结果表明第一产程潜伏期静脉注射安定可加速产程进展,加速宫口扩张,效果肯定,但同时可增加新生儿窒息和产后出血,由此提出产程中静脉使用安定的注意点,以供参考。  相似文献   
72.
邓志红   《中国医学工程》2012,(10):77-77
目的分析B-lynch缝合术在抢救剖宫产中难治性产后出血的应用效果。方法剖宫产中60例产后大出血病人常规处理无效后,行B-lynch缝合术治疗。结果 60例能迅速控制出血,均达到了止血的目的。仅有2例成功抢救后,回病房按摩子宫时又再次发生宫缩乏力大出血,二次推回手术室行子宫切除,保全了生命。结论 B-lynch缝合术治疗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有积极作用,降低了子宫切除风险,保全了子宫。  相似文献   
73.
摘要:目的 分析2010-2013年湖南省手足口病(HFMD)病原学监测结果,为HFMD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在湖南省所有县(市、区)连续收集手足口病病例的咽拭子、粪便等标本,应用RT-PCR技术检测肠道病毒71型(EV71)、柯萨奇病毒A组16型(CoxA16)、非EV71和CoxA16的其他肠道病毒(EV)。结果 2010-2013年共收集HFMD标本31 341份,检出阳性19 423份,阳性率为62.0%,EV71、CoxA16、其他EV和混合感染所占比例依次为40.7%、18.8%、39.4%和1.1%。湖南省HFMD病原谱的构成2010年和2012年以EV71为主(52.4%和55.9%),2011年EV71、CoxA16和其他EV所占比例相当,分别占34.3%、34.2%和31.4%,2013年以其他EV为主(67.3%)。多部位采样的阳性率最高(83.8%),单一部位采样的阳性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粪便(78.3%)、疱疹液(70.8%)、肛拭子(67.6%)和(鼻)咽拭子(55.0%)。轻症、重症和死亡病例的标本阳性率依次为59.8%、73.4%和91.2%,其中EV71的构成比依次为34.8%、66.2%和89.1%。不同性别病例的病原谱构成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湖南省手足口病的主要病原体在2010-2013年间发生了改变,EV71是引起手足口病重症和死亡病例的主要毒株类型。为提高手足口病实验室诊断率,提倡对病例多部位联合采样。  相似文献   
74.
湖南省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流行病学调查报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湖南省与广东省毗邻,广东省于2003年1月2日首次报告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以后,湖南省自2003年2月11日开始实施监测,至2003年6月30日止共报告6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现将6例病例的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5.
直肠阴道间隙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1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原发腹膜浆液性癌临床表现为腹水和肿瘤在腹膜表面的广泛种植 ,并可有卵巢表面小灶性累及 ,而阴道直肠间隙腹膜浆液性乳头状癌临床上少见 ,现将我们见到的 1例报告如下。患者 ,6 3岁 ,因下腹、腰骶部坠胀 6月 ,盆腔包块 3月而入院。查体 :T 37℃ ,心、肺未见异常。妇科检查 :外阴、阴道萎缩 ,三合诊 :于阴道直肠之间扪及 7cm× 6cm× 5cm大小、质硬、边界清楚、无触痛、活动差之包块 ,阴道上 1/ 3狭窄 ,感子宫萎缩 ,双侧附件未扪及增厚和包块。Hb133g/L ,WBC 7.81×10 9/L ,中性粒细胞 0 .80 ,淋巴细胞 0 .19,血肿瘤标记物 :癌抗原(CA12…  相似文献   
76.
2006年湖南省霍乱监测结果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监测人群中霍乱病例和被霍乱弧菌污染的水体及食物,以便尽早采取预防控制措施,防止疫情扩散.方法 全省范围开展腹泻患者及外环境、食品监测,选择重点地区开展甲鱼霍乱弧菌污染状况专项监测.结果 2006年湖南省共登记腹泻患者111 526例,检测霍乱弧菌89 661例,检测率为80.39%,检出阳性4例,均为0139群霍乱弧菌感染;检测环境和食品样44 533份,其中水体35 113份,全部为阴性,水产品5377份,阳性16份,阳性率为0.30%,阳性标本为甲鱼和牛蛙,其他食品4043份,均为阴性;甲鱼专项监测2323份,检出阳性33份,阳性率为1.42%;霍乱毒素基因检测34株菌,20株为产毒株,占58.80%;药敏试验28株菌,均对诺氟沙星、环丙沙星、丁胺卡那霉素100%敏感,对强力霉素、复方新诺明的敏感率为92.86%.结论 甲鱼、牛蛙等水产品是湖南省发生霍乱的主要因素,应加强水产品的监测和卫生管理.  相似文献   
77.
湖南省甲型H1N1型流感疫情流行特征分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了解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流行特征。方法对中国疾病预防控制系统信息中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个案信息、病原学信息和暴发疫情进行描述性研究,同时还对湖南省2010年三次甲型H1N1流感病毒感染状况抽样调查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 2009年5月-2011年5月,湖南省共报告甲型H1N1流感病例12 789例,发病率为19.96/10万,其中9-12月为发病流行期,高发病地区以长沙(89.83/10万)、郴州(25.19/10万)和永州(21.85/10万)为主,年龄以6~14岁学龄儿童为主,共有6 374例,占49.84%,共计报告甲流流感暴发疫情930起,2009年从第45周起至第51周,甲型H1N1占流感阳性标本的比例维持在90%~100%的绝对优势。结论湖南省甲型H1N1流感病毒相对较为温和,幼儿园、学校中儿童和学生群体是甲流防控重点人群。  相似文献   
78.
目的描述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的流行病学特征,分析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方法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湖南省2013年3月30日至2016年3月30日报告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确诊患者35例,描述流行病学及临床特征,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预后的影响因素。结果35例确诊患者中,死亡16例(45.71%),具有禽类暴露史31例(88.57%)。症状起始至入院时间中位数5(3~7)d,症状起始至诊断时间中位数7(6~10)d,症状起始至死亡时间中位数14(10~26)d。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患者发生死亡风险是男性患者的12.877(95%CI:1.156~143.450)倍,肾功能不全患者发生死亡的风险是肾功能正常的30.636(95%CI:3.180~295.179)倍。生存分析结果显示,女性和肾功能不全患者的总生存率低于男性和肾功能正常的患者(P0.05)。结论女性和肾功能不全可能是影响人感染H7N9禽流感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建议针对女性和肾功能不全患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和重点护理。  相似文献   
79.
80.
目的以长沙市一起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为例,分析流行性腮腺炎暴发的流行特征和传播能力,评价病例隔离、停课、疫苗接种在控制暴发疫情的效果。方法根据病例定义收集暴发事件中所有病例发病日期、隔离日期、返校日期、疫苗接种时间和接种剂次,以及学校停课时间和间隔,计算病例隔离比例、隔离效果指数、停课效果指数、疫苗接种的直接效果VE。采用离散时间模型模拟流行性腮腺炎传播特征以及模拟隔离和停课的效果,采用基于个体随机模型计算再生数R。结果整起暴发事件共发生8代病例,代间距为18 d。未接种疫苗的相对危险度RR=0.92(95%CI:0.48~1.76),VE=-0.08。未接种疫苗相对于接种1次、2次、3次的RR分别为0.93(95%CI:0.48~1.78)、0.94(95%CI:0.40~2.17)、0.42(95%CI:0.09~1.92),VE分别为-0.08、-0.06、-1.38。该起流行性腮腺炎暴发事件在小学部内部、初中部内部、初中部传播至小学部、小学部传播至初中部的R分别为4.35(95%CI:4.22~4.48)、1.11(95%CI:1.04~1.17)、0.03(95%CI:0.02~0.04)、0.06(95%CI:0.05~0.08)。采取所有病例隔离的措施,仅能将小学部的累计罹患率TAR由无干预时的97.80%降低为68.82%,将初中部由20.21%降低为4.20%。采取停课措施在小学部和初中部的效果均不显著,小学部的TAR均在90%以上,中学部的TAR均在10%以上。结论流行性腮腺炎在小学部的传播能力大于初中部,小学部和初中部内部的传播能力大于两个学部之间的传播能力。按照国家接种程序接种疫苗不能预防学校流行性腮腺炎暴发。所有病例隔离措施仅能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效果不理想。停课1周的效果更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