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5篇
耳鼻咽喉   4篇
基础医学   6篇
临床医学   15篇
综合类   19篇
眼科学   98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9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4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探讨如何通过术前检查更合理地指导真菌性角膜炎手术治疗方式的选择,分析影响真菌性角膜炎预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真菌性角膜炎患者31例,观察分析临床特点、激光角膜共焦显微镜检查图像、治疗过程、病理检查结果、临床转归情况。将所有共焦深度、临床特点、病理检查资料采用SPSS17.0软件包完成统计学分析。结果共焦深度为(202.58±150.65)μm,病理深度(261.29±150.95)μm;水平生长22例,垂直生长9例。Kappa检验示共焦深度与病理深度的一致性较好(P=0.000);临床特点中,前房积脓与共焦深度存在线性回归关系(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示前房积脓与病理形态存在回归关系(OR=4.047,P=0.016);前房积脓、共焦深度、病理形态3个指标与真菌性角膜溃疡预后有相关性(均为P<0.05)。结论临床医师可通过对真菌性角膜溃疡的临床、共焦显微镜检查来帮助推测真菌生长形态,进而判断预后以及是否可行板层角膜移植术。  相似文献   
92.
目的 比较上皮下激光角膜原位磨镶术(Epi-LASIK)去除或保留上皮瓣对近视矫正术后早期和随访1年的临床效果.方法 33例患者(66只近视眼),每例患者的随机眼(由随机掷硬币决定)接受常规Epi-LASIK手术(Epi-LASIK眼),而在对侧眼,采用去除Epi-LASIK手术中的角膜上皮瓣的手术方式(去瓣Epi-LASIK眼).所有的眼睛术后戴隐形眼镜包扎.在手术后第1 d、第3 d、第5 d记录手术眼主观疼痛评分、上皮愈合时间和裸眼视力(IICVA).上皮愈合完成之前每天随访,在术后第1月、第3月、第6月和第12月定期随访.随访时记录手术眼裸眼视力、等效球镜屈光度、上皮下雾状混浊(Haze)分数.结果 术后主观疼痛评分在第1 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在第3 d、第5 d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pi-LASIK眼评分较高.两组的UCVA、Haze和等效球镜在所有随访时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之间的上皮愈合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本研究中Epi-LASIK和去瓣Epi-LASIK治疗近视有相等的术后视力和屈光结果,但去瓣Epi-LASIK皮愈合时间更短.  相似文献   
93.
目的 比较Sirius与Orbscan-Ⅱ测量角膜横径和前房深度的差异,为临床应用提供参考.方法 前瞻性临床研究.对2012年11月至2013年2月在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眼科就诊的患者中,排除有眼部刺激症状、角膜手术史及裂隙灯检查眼前段有病理改变者.选取近视患者97例(97只眼),角膜厚度均值527 μm,于准分子激光手术前分别采用Sirius与Orbscan-Ⅱ两种仪器测量角膜横径(W-W)和前房深度(ACD),应用SPSS17.0软件进行配对t检验比较两种仪器测量结果的差异,并得出两种结果之间的回归方程.结果 (1) Sirius和Orbscan-Ⅱ测得的角膜横径(W-T-W)均值分别为(11.86±0.38) mm和(11.50±0.31) mm,两者的差值平均为(0.36±0.23) 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即P<0.05);测得的前房深度(ACD)均值分别为(3.28±0.22) mm和(3.13±0.24) mm,两者的差值平均为(0.14±0.18) mm,(P=0.00即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两种仪器的测量结果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关系数分别为(r1=0.785,P=0.00; r2=0.694,P=0.00).据回归方程检验可得出:Sirius所测的W-W和ACD均比Orbscan测的结果大.Sirius (W-W)=(5.155±0.535) ×Orb-scan-Ⅱ(w-w) mm,Sirius (ACD)=(0.538±0.790) ×Orbscan-Ⅱ(ACD) mm.结论 Sirius和Orb-scan-Ⅱ均可较准确的测量正常眼的角膜横径和前房深度,两种仪器的检查结果在应用时可带入公式互换,为临床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4.
95.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后角膜扩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laser in situ keratomileusis,LASIK)是近几年来发展起来并逐步趋向完善的一种角膜屈光手术。LASIK术后角膜扩张是少见而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严重影响手术效果,近年来引起广泛关注。现就当前研究现状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96.
为探讨目前临床常用的准分子激光屈光手术中不同角膜上皮处理方式所致的早期基质细胞凋亡的特点及二者之间的关系,通过建立PRK激光去上皮、机械去上皮以及LASEK乙醇预处理后机械去除上皮模型,用TUNEL法观察角膜细胞凋亡的形态并进行计数分析。1材料与方法健康1个月龄新西兰大耳白兔24只,雌雄兼有,随机分为A、B、C、D4个组,右眼为实验眼。A组为对照组;肌内麻醉及眼表麻醉后,B组使用氟化氩准分子激光治疗机(美国科以人公司“鹰视世纪波”),PTK治疗去除厚50μm、直径5mm的角膜上皮;C组采用钝性机械去角膜上皮法,去除角膜上皮的直径为…  相似文献   
97.
影响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的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熊洁  邓应平 《眼科》2006,15(5):321-323
目的了解近视眼患者近视屈光度、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及角膜厚度的相关关系,以探讨各因素对近视屈光度的影响。设计前瞻性病例系列。研究对象近视患者300例,每例对一眼进行研究。方法随机抽取欲行LASIK手术治疗的近视患者300例,按近视程度分为四组,低度近视(≤-3.00D)41例,中度近视(>-3.00,≤-6.00D)130例,高度近视(>-6.00,≤-9.00D)95例,超高度近视(>-9.00D)34例。经散瞳检影验光、OrbscanⅡ角膜地形图系统及A超检测患者LASIK术前近视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统计每例患者一只眼的数据(共300眼),对各组数据进行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和多元线性回归分析。主要指标近视度数、角膜曲率、眼轴长度及角膜中央厚度。结果低度、中度、高度、超高度近视组眼轴长度分别为(24.32±1.73)mm.(25.33±1.49)mm,(26.04±1.92)mm,(27.47±2.57)mm,各近视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角膜曲率仅在高度近视组分别与低、中度近视组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组角膜厚度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09)。眼轴长度分别与近视屈光度(r=0.734,P=0.000)及垂直、水平径角膜曲率(r=-0.312,P=-0.000;r=-0.328,P=0.000)相关。结论对于低、中、超高度近视眼患者,眼轴增长为影响近视屈光度的主要因素,高度近视患者还同时受角膜曲率改变的影响。随着眼轴的变长近视屈光度增高,角膜曲率变小,角膜变平。不同量的角膜曲率改变和不同量的眼轴增长互相配合,可以形成不同程度的近视。(眼科,2006,15:321-323)  相似文献   
98.
目的了解LASIK术前近视人群干眼的患病情况,探讨多种因素在该人群干眼发病中的作用。方法对我院LASIK中心170例近视患者进行问卷调查,通过TBUT、Schirmer、角膜荧光染色、泪河高度检查,有症状且TBUT≤5s或有症状且TBUT≤10s,Schirmer≤10mm时诊断为干眼。将性别、年龄、职业、屈光度及是否矫正作为干眼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86只眼诊断为干眼,患病率25.3%(86/340)。症状前3位是:干涩(29例),疲劳(18例),异物感(9例)。女性(29.9%)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16.38%)(P=0.007);〉30岁人群(20.73%)明显高于≤30岁人群(37.23%),不同职业之间患病率有显著差异(P=0.000),教师、文秘、IT、职员等职业从业者患病率最高(40.3);未矫正组(28.3%)高于矫正组(19.30%)。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性别、年龄、职业、未矫正也是影响发病的因素,其中职业的影响最大(OR=2.374)。屈光度对发病无影响(P=0.959,95%CI=0.581,1.676)。结论干眼是近视人群中受多因素影响的一种潜在疾病,对近视予以矫正可能减少发病。  相似文献   
99.
为探讨准分子激光屈光性角膜切削术(PRK)术后分别使用0.1%地塞米松、爱氟龙及拂炎三种不同的皮质类固醇激素性眼液1~3个月对眼压的影响,作者总结和分析了共546只眼的随访资料。结果显示上述三种眼液引起眼压升高的比例不同,地塞米松组为36%,爱氟龙组为12.4%,拂炎组31.9%。眼压升高最早可发生在用药后2周,但大多数在1月左右。有11例双眼眼压升高的病例出现自觉症状,表现为视力下降、眼球胀痛、虹视等。其它病例没有任何自觉症状。在停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和抗青光眼治疗3~7天后,眼压得到控制。作者认为,在PRK术后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眼液2周以后就应进行眼科检查,以防治皮质类固醇激素性高眼压。  相似文献   
100.
利用抗Rb基因蛋白产物的多克隆抗体对1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Rb基因表达水平进行Western印迹分析,并采用激光密度分析仪对结果进行进一步精确的定量分析,表明15例视网膜母细胞瘤中仅有两例的Rb基因蛋白表达量与正常视网膜相似,其余13例几乎没有Rb基因的表达产物。提示在大多数视网膜母细胞瘤中,Rb基因的蛋白质产物缺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