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5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篇
综合类   65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8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1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本文讨论外科实习的重要性,如何做到外科实习理论和实践的结合,阐述外科实践和外科操作在外科实习中的重要性。培养外科实习医生临床科研能力是外科实习的重要部分。  相似文献   
32.
邓少丽  鲁卫平  王丰  陈伟  陈鸣 《重庆医学》2015,(18):2584-2585
国际上医学教学课程学科间的整合已逐渐形成一种趋势,以“器官系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体现了学科的延续性、综合性,有利于医学生综合思维能力的培养[1‐2]。实验诊断学作为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的桥梁学科,在器官系统化教学模式中的设置安排和实施方法尚存争议,现将本校已开展的实验诊断学器官系统教学模式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33.
目的研究静脉血标本存放温度和时间对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全血细胞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收集200例健康体检人群的静脉血标本并立即测定全血细胞计数基准值,然后将每例标本等分为3份,按保存温度分为冷藏保存组(4℃)、室温保存组(25℃)、水浴组(37℃),使用Sysmex XN-9000血液分析仪分别在采集标本后3、6、24h检测3组标本白细胞计数(WBC)、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分布宽度(RDW)、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电阻抗法血小板计数(PLT-I)、荧光通道血小板计数(PLT-F)、平均血小板体积(MPV)等指标,比较3种保存方法在不同时间内各项指标变化情况。结果与采血后立即测定基准值相比较,在采血3h后,水浴组的RDW和PLT-I发生明显变化(P0.05);在6h后,室温保存组RDW、MCHC和MCV发生明显变化(P0.05),冷藏保存组的MCHC和MCV发生明显变化(P0.05),水浴组的RBC、RDW、MCHC、MCV和PLT-I发生明显变化(P0.05);在24h后,室温保存组RBC、RDW、MCHC、MCV和PLT-I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冷藏保存组的MCHC、MCV和PLT-I发生明显变化(P0.05),水浴组除MPV外,其余各项指标均发生明显变化(P0.05)。结论静脉血标本保存温度和保存时间会对Sysmex XN-9000血细胞分析仪测定全血细胞计数的准确性造成影响,工作中应保证全血标本在采集后3h内尽快测定,未能及时检测的标本应置于4℃冷藏环境中保存。  相似文献   
34.
蛋白芯片联合检测5项结核抗体在结核病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结核分枝杆菌抗LAM、38 kD、16 kD、CFP10、ESAT-6 5项抗体的枪测对临床的应用价值. 方法 检测50例结核病、80例非结核病患者血清,应用蛋白芯片识别仪检测受试者血清中5项结核抗体,并对诊断试验结果进行分析评价.结果 130例临床标本显示,以任一抗体检测阳性诊断为结核病阳性,则诊断结核病的灵敏度为92.0%,特异度为77.5%,正确率为83.1%,Youden指数为69.5%. 结论 蛋向芯片联合检测5项结核抗体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与"金标准"诊断的一致性较好,且取材简易、操作方便、历时较短,可以作为临床上诊断结核病特别是肺外结核病的一项重要辅诊项目.  相似文献   
35.
邓少丽  陈伟  夏季  黄恒柳 《重庆医药》2009,38(14):1712-1714
目的研究重庆地区人群HLA—A、B、DRB1和DQB1位点等位基因的多态性特点。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PCR-SSP)技术对1664名重庆籍健康人进行HLA—A、B、DRB1、DQB1等位基因的低分辨分型,并与国内其他地区汉族人群进行比较。结果本次研究共检出HLA—A、B、DRB1、DQB1位点等住基因62种,其中A位点14种,B位点27种,DRB1位点13种,DQB1位点8种。A位点中A*11(34.62%)、A*02(28.81%)、A*24(14.93%)、A*30(5.53%)为重庆人群的优势基因。B位点中B*46(14.92%)〉B*40(12.96%)〉B*13(12.39oA)〉B*51(7.26oA)。DRB1位点中,频率最高的为DRB1*09(15.65%),其次为DRB1*12(14.78%)、DRB1*14(14.49%)、DRB1*04(14.49%)。DQB1位点中,频率最高的为DQB1*07(26.04%),其次为DQB1*05(19.94%)、DQB1*09(15.51%)。与其他地区不同人群相比,HLA—A、B、DRB1、DQB1各位点等位基因的分布均有显著的差异。结论重庆地区人群的HLA-A、B、DRB1、DQB1位点等位基因符合南方汉族人群分布特点,具有复杂的多态性,中国各地常见的基因均有分布,白血病及其他器官移植患者在重庆不难找到合适的供者。  相似文献   
36.
黄恒柳  邓少丽  陈伟  夏季 《重庆医药》2009,38(14):1705-1707,1709
目的分析5-氟尿嘧啶(5-Fu)代谢相关酶二氢嘧啶脱氢酶(DPYD)、胸苷酸合成酶(TS)和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的基因多态性位点在重庆地区肿瘤患者中的分布特点,为临床提供预测5-Fu疗效及不良反应的遗传学依据。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分别检测重庆地区60例肿瘤患者DPYDIVSI4+1位点、TS3'-UTR位点以及MTHFRC667T和A1298C的基因型。结果(1)60例肿瘤患者中DPYDIVSI4+1位点均为G/G基因型,未检测出可引起5-Fu相关毒性的G/C和C/C基因型;(2)TS3’-UTR+6/+6bp、+6/-6bp、-/-6bp基因型分布概率分别是1.6%(1/60)、61.7%(37/60)和36.7%(22/60);(3)MTHFR的C667T位点C/C、C/T、T/T基因型分布概率分别是33.3%(20/60)、61.7%(37/60)和5%(3/60);A1298G位点A/A、A/C、C/C基因型分布概率分别是63.3%(38/60)、36.7%(22/60),C/C基因型0.1%。结论重庆地区肿瘤患者DPYDIVSI4+1位点以G/G基因型为主,提示5-Fu对该地区肿瘤患者的毒性较弱;TS3'-UTR、MTHFR的C667T和A1298G位点基因多态性分布与国内其他地区相似,结果提示5-Fu对重庆地区患者有效性中等。肿瘤患者最好采用联合化疗制定个体化治疗方案,从而达到最佳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7.
38.
目的:探索B淋巴细胞成熟抗原(BCMA)基因5′上游序列的启动子活性, 为进一步研究BCMA基因的表达调控机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构建由BCMA基因5′上游-820~ 145、 -607~ 145、 -359~ 145、 -157~ 145、 -93~ 145 5个片段驱动的荧光素酶报告载体pGL3-B820、 pGL3-B607、 pGL3-B359、 pGL3-B157、 pGL3-B93, 通过转染J558L、 293T、 HeLa细胞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 观察荧光素酶相对活性.结果:5种5′删除体的转录激活性由大到小为pGL3-B157>pGL3-B607>pGL3-B359>pGL3-B93>pGL3-B820.pGL3-B157在3种细胞中的转录激活能力为J558L>HeLa>293T, 且在J558L中的转录激活能力明显强于Hela和293T细胞.结论:BCMA基因5′上游序列"-820 bp~ 145 bp"具有启动子活性, 核心启动子可能位于-93~ 145区域中.  相似文献   
39.
bcr/ab1融合基因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bcr/ab1融合基因的表达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ML)中的诊断、疗效及预后观察中的意义。方法采用荧光定量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FQ-PCR)技术,对8例复治CML患者和作为对照组的2例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患者的骨髓或外周血进行bcr/ab1融合基因检测;同时比较患者的血象、骨髓象等相关实验室指标。结果CML中7例慢性期(CP)和1例急变期(BC)患者,均不同程度地表达了bcr/ab1融合基因,而对照组该融合基因的表达为阴性。结论bcr/ab1基因是CML发病的分子基础,定量检测bcr/ab1融合基因对于CML的诊断、临床分型、疗效观察及预后判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0.
陈萍  刘丁  邓少丽 《重庆医学》2006,35(23):2127-2129
目的探讨肿瘤患者医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方法对某院2001年1月~2004年12月发生的院内获得性肺炎287例肿瘤患者的危险因素进行1:1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肿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NP)感染病死率为14.3%。发生医院感染危险因素为免疫抑制治疗、手术、住院时间、抗茵药物应用时间、呼吸道插管。结论肿瘤患者院内获得性肺炎的发生是多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应引起临床重视,尽可能控制该感染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