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1篇
  2009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了解南充市健康人群血清肿瘤标志物CA125,CA15—3,CA19—9的正常参考值范围。方法:采用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法测定1288名健康体检者的血清CA125,CA15—3,CA19—9水平。结果:健康体检人群血清CA199的浓度随着年龄增大而增高,二者呈正相关性,95%位数为23.69U/mL,血清CA125、CA153浓度受年龄因素的影响不大,95%位数分别为28.84U/mL、21.21U/mL。结论:确定肿瘤标志物正常参考范围,应以单侧最大95%位数为参考上限。南充市健康人群血清肿瘤标志物CA19—9、CA125和CA15—3的正常参考值范围分别为23.69U/mL、28.84U/mL和21.21U/mL。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联合检测CA15-3、TNF-α、ADA、GPDA等免疫及生化指标在胸腔积液性质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85份胸腔积液分为三组:非结核性良性胸腔积液16例,结核性胸腔积液38例,恶性胸腔积液31例,采用相应的方法测定CA15-3、TNF-α、ADA、GPDA的含量。结果恶性胸腔积液组其CA15-3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良性胸腔积液组及结核性胸腔积液组(P<0.001),恶性胸腔积液组及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其GPDA的含量均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良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核性胸腔积液组其ADA、TNF-α含量显著高于非结核性良性胸腔积液组及恶性胸腔积液组(P<0.01)。结论联合检测胸腔积液中CA15-3、TNF-α、ADA、GPDA可提高对胸腔积液性质判断的准确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 通过对HBsAg低值血清样本的检测,评价ELISA方法的检测性能。方法 收集化学发光法(CMIA)检测结果为0.05~9.99IU/ml的HBsAg低值血清样本305份,采用ELISA方法进行复孔检测。结果 HBsAg低值样本占HBsAg阳性样本的18.12%,主要分布于中老年人群。ELISA方法的总检出率为87.87%,其中0.05~0.11,0.12~0.20,0.21~0.50,0.51~1.00,1.01~5.00 IU/ml和5.01~9.99 IU/ml水平的检出率分别为36.00%,61.11%,78.38%,84.62%,99.11%和100.00%,各水平检出率之间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χ2=99.84,P=0.000)。ELISA方法检测HBsAg低值样本的S/CO结果与CMIA方法检测结果存在较高的相关性(r=0.874,P=0.000)。结论 ELISA方法检测HbsAg低值血清存在漏检的情况,临床实验室应根据实验目的合理选择实验方法。  相似文献   
24.
左凤琼  程威  邓安彦  高放  廖再波  幸倚帆 《西部医学》2020,32(8):1238-1240,封三
目的 分离外周血、脐血中的单个核细胞,经过体外大体系培养扩增其中的NK细胞,对比两种来源的NK细胞在扩增倍数、数量、比例上的差异。〖HTH〗方法 收集外周血和脐血,通过同样的培养方法扩增NK细胞,检测起始细胞数、细胞总数、增殖倍数并通过流式方法检测其中CD3-CD56+细胞的比例。结果 同样体积的外周血中分离的单核细胞(起始细胞)数量比脐血中的单核细胞数量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过同样大体系方法培养后,脐血来源扩增的细胞总数多于外周血来源扩增的细胞总数(P<0.01);脐血来源NK细胞扩增倍数、CD3-CD56+细胞比例高于外周血来源,但两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同样的大体系细胞培养方案既可以扩增培养外周血来源NK细胞,也可以扩增培养脐血来源的NK细胞;培养后的NK细胞总数有差异,造成差异的主要原因是起始细胞数量的不同。  相似文献   
25.
目的深入分析并比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与化学发光法对血清中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的检测结果。方法分别采用ELISA法和化学发光法对患者血清和标准物质进行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和丙肝抗体的检测,然后对检测结果进行资料整合并分析。结果相同公司生产的3种抗体标准物质,用化学发光法丙肝抗体检测结果为阳性,HIV-1/HIV-2及梅毒抗体为阴性,ELISA法检测均为阳性;化学发光法检测HIV-1/HIV-2抗体为阴性标本的测定数据会出现一定的波动;化学发光法测定结果为测定值较低的阳性标本,ELISA法测定有一定可能会显示为阴性。结论临床上采用化学发光法对HIV-1/HIV-2抗体、梅毒抗体及丙肝抗体检测的灵敏度高于ELISA法,因此在实际检测过程中,关于检测方法的选择更多的应倾向于化学发光法。  相似文献   
26.
目的观察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治疗肾综合征出血热(HFRS)发热期患者的疗效.方法 1980年1月~1987年12月1 494例为对照组,仅给予单纯静脉补液及口服维生素.1988年1月~2000年12月687例为治疗组,发热早期用病毒唑、赛庚啶及654-2以抗病毒、抗过敏及改善微循环.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同时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及少尿期分别为18.78%(129/687)和13.79%(206/1 494)、χ2=8.629、P<0.005,超越低血压休克期分别为37.70%(259/687)和31.46%(470/1494)、χ2=8.027、P<0.005,超越少尿期分别为39.88%(274/687)和33.60%(502/1494)、χ2=8.347、P<0.005,入院后热程(d)分别为3.04±1.26和4.05±1.44、t=15.757、P<0.001,病死率分别为4.66%(32/687)和7.56%(113/1494)、χ2=6.687、P<0.01.结论两组病例在性别、年龄、职业和病程上均无明显差异,且治疗组重危病人多(P<0.001),但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输血发热性非溶血性反应(FNHTRs)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分析发生原因。方法对我院自2007年3月至2010年5月收治的184例输血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发生FNHTRs患者的临床诊治方法,分析发生FNHTRs的原因。结果 FNHTRs患者以发热为主要表现,其次还包括恶心、呕吐、寒战、呕吐等伴随症状;输注单纯白细胞、血小板可增加FNHTRs的发生率。结论 FNHTRs临床预后较好,通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可明显降低FNHTRs的临床发生率。  相似文献   
28.
目的观察机械通气对黏蛋白(mucin,MUC)-5AC表达的影响及复方川贝精片的干预作用。方法新西兰兔25只,6个月龄,雄性;随机分为对照组、机械通气12h组及复方川贝精片低、中、高剂量组。收集支气管灌洗液,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法和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支气管灌洗液中p38MAPK mRNA,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机械通气能增强MUC-5AC的分泌(P〈0.05);加用复方川贝精片能降低机械通气后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复方川贝精片中、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比较,能降低机械通气后MUC-5AC蛋白和mRNA的表达(P〈0.05)。结论机械通气能促进支气管黏膜上皮细胞分泌MUC-5AC,复方川贝精片能抑制机械通气所致MUC-5AC表达升高,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p38MAPK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多指标检测、梅毒诊断及筛查的价值。方法:应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梅毒总抗体(TPAb),甲苯胺红不加热血清反应素试验(TRUST),ELISA法梅毒IgM型抗体(TPIgM),观察分析其在不同疾病诊断中的分布情况。结果:梅毒血清学三指标中TPAb检出率最高(87.3%),高滴度TPAb及TPAb加上另外一项或两项多指标阳性,在显性及潜伏梅毒中表达比例较高(83.6%),单一TPAb或TPIgM低滴度反应与TRUST单项阳性病例,难以支持临床对梅毒的疾病诊断。结论:多指标联合检测有利于临床筛查及诊断梅毒。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