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75篇
  免费   39篇
  国内免费   1篇
儿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300篇
内科学   33篇
特种医学   31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40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3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4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2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25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24篇
  2008年   30篇
  2007年   32篇
  2006年   36篇
  2005年   56篇
  2004年   45篇
  2003年   23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8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4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的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血管紧张素Ⅱ 1型受体拮抗剂氯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 (EH)患者左室结构和功能及升主动脉弹性的影响。方法 :分别于氯沙坦服用前和服用 3个月后 ,对 2 6例轻至中度EH患者进行超声心动图检查。结果 :服用氯沙坦 3个月后 ,血压从 (14 8± 13) / (95± 9) (1mmHg =0 .133kPa)下降到 (138±12 ) / (88± 8)mmHg (均 P <0 .0 1) ;升主动脉弹性显著增加 ,显示为Ep指数从 (44 .2± 5 7.9)下降到 (19.9±14 .9)N/cm2 (P 0 .0 5 )和 β指数从2 7.4± 32 .9下降到 13.3± 9.9(P 0 .0 5 )。氯沙坦治疗后Ep指数和 β指数百分变化率与舒张压百分变化率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 (Ep指数 ,r =0 .4 0 ,P <0 .0 5 ;β指数 ,r =0 .5 5 ,P <0 .0 1) ;E/A比值 (1.2 0± 0 .32 )明显高于服用前 (1.0 7± 0 .31,P <0 .0 1) ,E峰减速时间从 (185± 32 )下降到 (16 4± 2 9)ms(P <0 .0 1) ;左室重量从 (2 2 0± 5 3)减低为 (194± 5 3)g(P <0 .0 1)。结论 :氯沙坦的降压作用与左室舒张功能的改善和升主动脉弹性增加有关 ,并且氯沙坦具有消退左室肥厚的作用  相似文献   
52.
53.
目的 探讨基于腹腔镜超声图像的纹理分析在鉴别诊断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中的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经病理证实的83例肾细胞癌患者的腹腔镜超声检查资料,其中肾透明细胞癌66例,非透明细胞癌17例.在腹腔镜二维超声图像上通过ITK-SNAP软件手工勾画感兴趣区,采用Pyradiomics工具包提取纹理特征.使用组内相关系数选择具有良好稳定性和可重复性的特征;使用最大相关最小冗余(mRMR)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回归进行特征选择并构建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该预测模型的诊断效能.结果 基于6个纹理特征构建的预测模型为:Y=-1.452+0.329×wavelet.LL glszm SmallAreaLowGrayLevelEmphasis-0.187×wavelet.LH firstorder Mean-0.209×wavelet.HH glszm SmallAreaLowGrayLevelEmphasis-0.107×original gldm DependenceVariance+0.351×wavelet.LH glrlm RunEntropy+0.058×wavelet.HH glszm ZonePercentage.该模型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的ROC曲线下面积、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率及其对应的95例可信区间分别为0.860(0.771~0.945)、0.765(0.529~0.941)、0.864(0.788~0.939)、0.843(0.747~0.914).结论 基于腹腔镜超声图像的纹理分析可以准确鉴别肾透明细胞癌与非透明细胞癌.  相似文献   
54.
目的 采用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研究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收缩期左室心肌应变特点.方法 采用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对37例原发性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及27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室壁运动分析,测量左室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比较两组间各应变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各项整体应变参数与左室射血分数(LVEF)的相关性.结果 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的左室整体纵向、径向和面积应变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减低,左室整体圆周向应变与对照组间无明显差异.纵向、径向、圆周向应变在左室基底段、中段明显减低,圆周向应变减低仅见于基底段.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向、径向、面积应变与LVEF具有相关性.结论 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斑点追踪技术可检测到高血压心肌肥厚患者左室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减低.  相似文献   
55.
Flow dependentdilation(reactivedilation)oftheepicardialcoronaryarterycanbeinducedbyre activehyperemiafollowingbriefcoronaryocclu sion.Thereactivedilationisassociatedwithava rietyofvasodilatorsreleasedfromcoronaryendo thelium,includingnitricoxide(NO),prostacyclin(PGI2),andendothelium derivedhyperpolarizingfactor(EDHF)[1-3].InhibitorsofendothelialNOsynthasesuchasNG nitro L argininemethylester(L NAME),NG monomethyl L arginine(L NMMA)andnitro L arginine(L NA)diminishedthereactivedilati…  相似文献   
56.
目的应用斑点追踪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同时应用心肌超声造影观察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灌注改变,并探讨局部心肌收缩功能与灌注之间的关系。方法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35例)和健康对照组(17名)行常规超声心动图检查,应用斑点追踪技术测量各节段二维应变值。按照患者就诊顺序随机进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后对35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中的20例愿意行造影检查者行心肌超声造影检查,测量系统自动给出心肌造影强度定量分析拟合指数函数Y=A(1-e-Kt)中的A值、K值并进行分析。结果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心肌的总体纵向应变值、总体圆周应变值和总体径向应变值(23.48±1.86,24.22±3.95,41.05±10.28)均较健康对照组(15.76±3.63,20.03±4.24,30.83±11.28)明显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775、-3.167、-2.913,P均<0.01);总体圆周应变绝对值和A值正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610,t=3.079,P<0.01);总体纵向应变绝对值与K值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469,t=-2.252,P<0.05);总体圆周应变绝对值与K值负相关,有统计学意义(R=0.550,t=-2.632,P<0.05)。结论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减低与灌注损伤有关,心肌超声造影检查是研究和诊断肥厚型心肌病可靠、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在肝脾外伤中利用超声造影检查具有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我院接受治疗的肝脾外伤患者76例,按照住院顺序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每组38例。对照组使用常规超声进行肝脾外伤的检查;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使用超声造影对肝脾外伤进行检查。在检查结束后对比两组患者在对肝脾外伤进行诊断时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分级准确率。结果:经过手术或是CT检查发现38例患者均为肝脾外伤,利用超声造影对肝脾外伤进行诊断其敏感度为92.1%,特异度67.9%,而使用常规超声检查其敏感度为60.5%,特异度32.1%,同样超声造影检查分级准确率为89.5%,常规超声检查分级准确率为55.2%,两组比较差异明显。结论:利用超声造影检查肝脾外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特异度以及分级准确率,对肝脾外伤的程度做出正确的评价,有利于下一步的治疗,可将超声造影作为肝脾外伤影像诊断手段的首选,值得在临床中推广使用,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目的 应用超声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室整体应变特征及与左室整体收缩功能的相关性.方法 使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对24例心肌梗死患者及20例正常人进行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并比较心肌梗死组与正常组之间的各应变指标变化情况及与LVEF的相关性.结果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测得心肌梗死患者的LVEF及各整体心肌应变参数均较正常组减低(P<0.05).心肌梗死组左室整体纵向、圆周、径向及面积收缩期峰值应变与LVEF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626、-0.770、0.772和-0.748(P<0.01).Bland-Altman分析显示应变测值在心肌梗死组和正常组均有良好的一致性.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技术可通过测量心肌应变无创、客观地评价左室整体收缩功能,为评估左室收缩功能提供一种新方法.  相似文献   
59.
目的 评价三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测量正常人左室心肌应变的能力,并对心肌总应变矢量的大小和角度进行初步研究.方法 使用三维超声斑点追踪和二维超声斑点追踪技术对31例健康志愿者进行了心肌运动分析,测量左室的纵向、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并通过纵向及圆周向应变计算心肌总应变矢量的大小及角度.结果 三维斑点追踪测得的纵向及圆周向应变在左室整体及各短轴水平均小于二维应变,而径向应变则相反.三维斑点追踪测得的心肌应变在左室不同水平间存在差异,左室中部水平的纵向、圆周向及径向应变均大于基底部及心尖部水平,而二维应变在不同水平间的差异未显示出明显规律.通过测量的纵向及圆周向应变计算得到心肌总应变矢量大小和角度,应用三维应变计算出的心肌总应变矢量绝对值在左室中部水平最大,而总应变矢量角度在不同水平间无明显差异.结论 三维斑点追踪可通过测量心肌应变对左室局部功能进行准确评价且重复性良好,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应用超声二维斑点追踪检测无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患者颈动脉整体圆周应变(circumferential strain,CS),探讨其评价颈动脉弹性及其在心血管危险分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95例心内科住院患者,根据Framingham危险评分(Framingham risk score,FRS)分为低危组、中危组、高危组.测量各组患者颈总动脉收缩期峰值CS和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l thickness,IMT),并对CS加以脉压差校正(CS/PP),比较各组的CS、CS/PP和IMT,并对CS、CS/PP和IMT进行相关分析.结果 CS、CS/ PP、IMT在低危组和中危组,低危组和高危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MT、CS在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23,P=0.57).CS/ PP在低危组、中危组和高危组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S、CS/PP与IMT呈负相关(r分别为-0.30,-0.33,P<0.05).结论 超声二维斑点追踪可以反映颈动脉的弹性变化,IMT和CS可以分别从结构和功能上评价颈动脉硬化,二者的结合能够更准确地评价动脉硬化的亚临床状态,预测冠状动脉病变的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