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篇
  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6篇
内科学   21篇
综合类   13篇
预防医学   25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7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2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4篇
  199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华支睾吸虫病是重要的食源性寄生虫病之一。华支睾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肝胆管系统, 可引起胆结石、 胆囊炎和胆管炎等严重的并发症, 并可致胆管癌。该病在我国流行范围广, 流行区人群感染率高, 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之一。广东省是我国发现华支睾吸虫病最早和流行最严重的省份。全国第二次人体重要寄生虫病分布调查结果显示, 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区平均感染率为16.42%, 估计全省感染华支睾吸虫人数超过600万。当前, 我国华支睾吸虫病的防控尚处于起步阶段, 防控工作中还存在疾病流行特征和传播模式不清、 长效防控机制缺乏等问题。本文就广东省华支睾吸虫病流行情况、 防控策略和措施, 以及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等作一介绍, 并就今后的防治工作提出有关建议。  相似文献   
22.
广东省第二次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按全国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方法,1997年在广东省8个县进行第二次人体肠道寄生虫分布调查。共查8217人,总感染率为48.11%;男、女感染率分别为48.78%和47.48%。总感染率学龄前儿童最高为52.56%,其次为中小学生50.87%。这次调查共查出38种人体寄生虫,包括线虫12种、吸虫8种、绦虫4种、原虫13种和棘头虫1种,其中比翼线虫、念珠棘头虫和巨片吸虫为我省首次报道。感染1、2、3、4、5和6种虫者分别占感染人数的57.58%、28.53%、10.40%、2.71%、0.63%和0.10%。人群中蛲虫、蛔虫、鞭虫和钩虫的感染率较高,分别为19.46%、19.20%、18.24%和6.56%。华支睾吸虫感染率为4.08%,感染率最高的年龄组是30~岁组,为9.06%;感染率最高的职业是干部,为16.15%,农民次之,为7.38%。  相似文献   
23.
目的 分析广东省输入性疟疾疫情态势,为维持广东省消除疟疾状态制订有效的防控策略。 方法 收集广东省 2011-2019 年疟疾监测数据进行回顾性描述。 结果 2011-2019 年广东共报告输入性疟疾病例 1 524 例,其中恶性疟占 75. 26%(1 147 / 1 524)、间日疟占 14. 30%(218 / 1 524)、三日疟占 5. 91%(90 / 1 524)、卵形疟占 1. 97%(30 /1 524),混合疟 10 例、诺氏疟 1 例和未分型 28 例。 全省 19 个地市有病例报告,报告发病数前三位的地市为广州(51. 84%,790 / 1 524)、深圳 ( 19. 49%,297 / 1 524)、佛山 ( 5. 64%,86 / 1 524),三个地市报告数占全省病例数的76. 97%(1 173 / 1 524)。 病例主要来源于非洲、东南亚等国家,输入病例排在前三位的分别为尼日利亚(20. 47%,312 / 1 524)、加纳(8. 27%,126 / 1 524)和喀麦隆(6. 50%,99 / 1 524)。 病例男女性别比为 7. 51 ∶ 1;发病人群主要为20~ 49 岁的男性(76. 25%,1 162 / 1 524)。 病例从事职业前三位的为商业服务(25. 98%,396 / 1 524)、劳务输出工人(24. 54%,374 / 1 524)和家务及待业(9. 38%,143 / 1 524),共占总病例数的 59. 91%(913 / 1 524)。 全省报告外籍病例 287 例,主要来自非洲(90. 24%,259 / 287),其中尼日利亚籍占 16. 38%(47 / 287)、安哥拉籍占 6. 97%(20 / 287)、喀麦隆籍占 6. 62% ( 19 / 287);报告虫种前三位为恶性疟 ( 85. 71%,246 / 287)、间日疟 ( 10. 10%,29 / 287) 和三日疟(1. 74%,5 / 287)。 共报告 15 例死亡病例,无输入继发疟疾病例发生。 结论 广东省的疟疾防控措施是敏感有效的,输入性疟疾是目前乃至今后疟疾防控的主要威胁,需适当调整防控策略,继续加强监测和治疗。  相似文献   
24.
目的为了解广东省内疾病预防控制机构(简称CDC)健康教育工作的科室设立、经费投入、设备配置情况,为制订疾病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分析全省各市县区CDC填报统一报表,重点对珠江三角洲与非珠江三角洲区域的地市级CDC单位专项经费投入进行分类研究。结果收集了101个上报单位,大部分(占71·3%)CDC没有独立的健康教育部门;健康教育经费严重短缺,非珠江三角洲区域的政府投入人均不足0·01元,珠江三角洲的政府投入人均不足0·1元;大部分CDC相应仪器设备不足,在非珠江三角洲区域情况更为突出。结论有必要根据要求,对健康教育工作进行投入,满足社会和人民群众对健康促进的需要。  相似文献   
25.
26.
惠州市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惠州市梁化镇进行人体寄生虫分布调查。共检查1011人,其中520人阳性,感染率为51.43%。查出寄生虫30种,包括线虫11种、棘头虫1种、吸虫5种、绦虫1种、原虫127种。其中念珠棘头虫、比翼线虫和巨片形吸虫属省内首次报道。寄生虫分布及流行因素分析表明,寄生虫感染与年龄、性别、职业、生活环境、生活习惯、生产方式、经济状况、卫生条件等自然、社会因素有一定关系,并对防治工作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27.
PCR方法检测血液和蚊体内马来丝虫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根据马来丝虫Hha I基因重复序列,合成马来丝虫特异性引物,用于检测血液中的微丝蚴和蚊体内的幼丝虫。结果显示该方法可检出100μd阳性血样中1条微丝蚴;50只蚊中含有一只仅感染1条幼丝虫阳性蚊亦能准确检出。  相似文献   
28.
广州管圆线虫病防治与疫情应急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邓卓晖 《华南预防医学》2007,33(5):69-70,72
1概述1.1病原广州管圆线虫是动物寄生虫,但其幼虫可侵犯人体中枢神经系统,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性脑膜炎或脑膜脑炎或脊神经根脑膜脑炎等,所以,它又是人兽共患寄生虫。其终末宿主主要是啮齿类中的各种鼠类。成虫寄生在鼠类右心及肺动脉内。雌虫产卵,卵随血流进入肺部毛细血管,数日后孵化为第一期幼虫,由肺泡内脱出,沿气管上升至咽部被咽下,再经胃、肠随粪便排出体外,在自然界可存活2周,被中间宿主(某些种类的陆生或水生螺、蛞蝓等软体动物)吞食进体内,经2次蜕皮变为第3期幼虫,可长期存在于螺体内,其对鼠类及人类都具有传染力。鱼、虾、蟹、…  相似文献   
29.
目的 分析和总结2004—2013年广东省疟疾流行特点, 为广东省消除疟疾提供依据。方法 从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疾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系统收集2004—2013年广东省网络报告疟疾病例数据, 并进行流行病学特征分析。结果 2004—2013年广东省共报告疟疾1 253例, 年平均发病率为0.135 1/10万;全省21个地级市、106个县(市、区)均有报告疟疾病例, 主要分布在深圳、广州和东莞, 共报告疟疾653例, 占全省病例数的52.11%(653/1 253);全年每月均有病例报告, 无明显的季节分布;男女性别比为3.76:1;病例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20~50岁, 占总病例数的占72.39%, 发病以工人、农民和民工为主, 三者占总数的49.72%;2011—2013年广东省报告的413例疟疾病例, 其主要输入来源地区为非洲和亚洲, 分别占总发病数的78.21%和14.77%。结论 2004—2013年广东省疟疾疫情相对稳定, 但是输入性疟疾病例的诊断和治疗将成为疟疾预防控制的工作重点。  相似文献   
30.
广东省13市传染性非典型肺炎首发病例流行病学分析   总被引:56,自引:3,他引:5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分析广东省首例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病例(SARS)的流行病学特征,为追溯传染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统一的个案调查表对广东省SARS首发病例进行调查,同时对其密切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分析首发病例流行病学特征、续发病例情况及各市首发病例之间的联系。结果 2002年11月16日至2003年4月16日,广东省有13个地级市报告发生SARS(依次为佛山、河源、中山、江门、广州、深圳、肇庆、东莞、汕头、惠州、汕尾、湛江、韶关等市)。对13个市的首发病例进行分析:13例首发病例中,厨师和干部各有3例,农民、退休人员、工人各2例、商业人员1例;男女比为1:0.6,年龄在18-84岁之间,30—50岁组占77%(10/13);死亡4例。2000年11月至2003年1月期间,7个市报告的首发病例中,6例为本市感染病例,1例怀疑为从广州输入病例,均无明确同类病例接触史,其中有6例引起二代或三代病例;2003年2月无新发病市;2003年3月一4月16日,6市报告新发病例,2例为本市感染发病,3例感染地为香港、1例感染地为广州,5例有明确的同类病例密切接触史,只有2例引起第二代病例。结论 未发现13例首发病例间存在相互传播的线索。从13个市追溯到的可能传染源集中在珠江三角洲的6个市和香港地区。报告病例早期由于对SARS认识不足,出现二代或三代病例较多。厨师感染3例,提示SARS的感染可能与接触动物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