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5篇
  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1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6篇
药学   1篇
  2023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成人梅克尔憩室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法:对10例成人梅克尔憩室的病例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仅有2例术前获得诊断,全部接受手术治疗,术后痊愈。结论:成人梅克尔憩室少见,且术前诊断困难。对于原因不明的急腹症应考虑梅克尔憩室的可能,确诊后手术治疗效果好。  相似文献   
12.
目的:动态观察近交系大鼠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发生规律,探讨该模型对小肠移植排斥反应研究的价值.方法:选用近交系大鼠F344(RT11)和BN(RT1n),根据改良Monchik法建立下腔静脉回流式异位全小肠移植模型.实验分为同系移植组(F344→F344,ITx组)和同种移植组(BN→F344,ATx组),每组各制作实验模型8只.结果:①ITx组大鼠平均生存期30d以上,ATx组大鼠平均存活12d.②ITx组大鼠术后各时点的大体观察无明显差异,而移植小肠病理组织学POD 3d呈非特异性炎症反应表现,POD 0、5、7、9d 与正常小肠的组织学特征基本相同.③IL-2Rα和γ-INF mRNA转录水平显著性改变早于排斥反应的病理诊断.④ATx组在POD 5、7、9d的大体表现与组织病理改变分别符合轻、中、重度排斥反应的诊断标准.结论:近交系大鼠BN→F344与近交系大鼠F344→Wistar适用于小肠移植排斥反应实验研究.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肝移植中供肝热缺血再灌注损伤发生机制。方法:建立大鼠动脉化肝移植胆道外引流模型,测定术后24h移植肝组织学、肝功能和移植肝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mRNA转录水平的变化。结果:随着供肝热缺血时间的延长,移植肝损伤加重,血清ALT、AST、LDH、GGT、DBIL和ICAM-1mRNA转录水平显著升高。结论:肝移植中供肝热缺血主要损伤肝细胞,血清ALT、AST、LDH是反映供肝热缺血造成肝细胞损伤的指标。ICAM-1可能是导致移植肝缺血再灌注时肝细胞损伤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14.
目的建立大鼠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方法分别以Wistar和SD大鼠为供、受体进行肝/小肠联合移植,并进行单独肝移植或小肠移植作为对照,不同移植组各取12只受体进行生存期观察。结果肝/肠联合移植手术52次,手术成功43例,成功率82.7%。联合移植组受体有9只(75%)存活时间超过60 d,且小肠移植物存活。单独小肠移植组受体均于20 d内死亡,单独肝移植组10只受体(83.3%)存活60 d以上。结论肝/小肠联合整块移植模型是研究肝/肠联合移植免疫学特性的有力模型。  相似文献   
15.
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制作体会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前大鼠原位肝移植已被广泛应用于肝移植术后免疫学、缺血—再灌注损伤及脏器保存效果等研究。我们根据Kamada[1]及张文海[2]等报告的双套管法对肝移植模型的制作加以改进,效果较好。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 采用Wistar、SD两种远交系雄性大鼠(北京医科大学动物室提供,试验室清洁度饲养)体重200~250g,胆道插管、下腔静脉和门静脉套管用内径和外径分别为0.6cm、0.8cm,2.8cm、2.2cm,2.2cm、1.9cm的聚乙稀管制作,制作方法同曾琪华等[3]。术前禁食12h,不禁水,清洁手术,于双人双目显微镜下操作(德国蔡司公司出品)。1.2 方法1.2.1 供体手术…  相似文献   
16.
目的:建立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摸索稳定的手术方法。方法:结合国内外手术方法,将供者心脏的升主动脉和肺动脉分别与受者腹主动脉和下腔静脉行端侧吻合,成功地建立了小鼠异位心脏移植模型。结果:手术25次,成功18次,手术成功率72%。结论:手术方法稳定,为以后进一步进行移植免疫学研究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评估栀子苷元 (Genipin) 对盲肠结扎穿孔术 (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 诱导的脓毒症小鼠模型的治疗效果,并探讨其潜在的作用机制。方法 将雄性 C57BL/6 小鼠分为假手术组 (Sham组)、脓毒症模型组 (CLP组)、栀子苷元治疗脓毒症组 (Genipin+CLP组)。栀子苷元治疗组在建模后0 h和20 h经尾静脉注射2.5 mg/kg栀子苷元,而Sham组和CLP组注射等体积生理盐水。实验1,观察栀子苷元对脓毒症小鼠120 h生存率的影响;实验2,基于生存率的结果选取建模后36 h为采样时间点,并行以下方法检测: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 (Enzym-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 检测肿瘤坏死因子α (Tumor Necrosis Factor α,TNF-α) 和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 6,IL-6) 含量;常规苏木精-伊红 (Hematoxylineosin,HE) 染色法检测肺和肝组织病理损害;Western Blot法检测脾脏内质网应激相关蛋白的表达变化,包括葡萄糖调节蛋白 78 (Glucose 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蛋白激酶 R 样内质网激酶 (Protein Kinase R-like Endoplasmic Reticulum Ki‐ nase,PERK)、磷酸化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 (p-eukaryotic Initation Factor 2α,p-eIF2α) 和C/EBP同源蛋白 (C/EBP Homolo‐ gous Protein,CHOP);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 (Terminal-deoxynucleotidyl Transferase-mediated dUTP Nick End-labeling,TUNEL) 检测脾细胞凋亡变化。结果 与 CLP组相比,栀子苷元治疗提高了脓毒症小鼠 120 h生存率 (P<0.05),降低了血清 TNF-α和 IL-6含量 (P<0.05),并减轻肺和肝脏组织病理学损伤。另外,栀子苷元显著下调了脾脏GRP78、PERK、p-eIF2α和CHOP蛋白的表达水平 (P<0.05),并进而减少内质网应激诱导的脾细胞凋亡数量 (P<0.05)。 结论 栀子苷元能够明显减轻脓毒症所导致的脏器损害和过度炎症反应,改善脓毒症预后。该效应的作用机制可能与栀子苷元减轻脾脏内质网应激导致其凋亡机制的启动被阻断,进而减轻脾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8.
大鼠肝肠联合移植IL-2、IL-4及IFN-γ基因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细胞因子白细胞介素2(IL-2)、IL-4和干扰素γ(IFN-γ)在大鼠肝/小肠移植中的变化规律,从细胞因子角度探讨大鼠肝肠联合移植免疫耐受机理。方法:建立大鼠肝肠联合移植(LSBTx组)和单独小肠移植(SBTx组)模型,每组取6只受鼠观察生存期,每组另取6只大鼠于移植后5 d、7 d收集小肠移植物,术后14 d单独收集LSBTx组小肠移植物,分别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同时采用RT-PCR方法检测移植物中IL-2、IFN-γ和IL-4等细胞因子的mRNA表达。结果:LSBTx组大鼠均获得长期存活(>28 d),SBTx组大鼠中位生存期12.7 d。组织学提示SBTx组大鼠死于严重排斥反应,而LSBTx组至术后14 d移植肠排斥反应已明显缓解,SBTx组术后5 d、7 d移植肠排斥反应评分高于LSBTx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间不同时段IL-2基因表达水平未见显著性差异(P>0.05),SBTx组术后5 d IL-4基因表达高于LSBTx组(P<0.05),SBTx组术后5 d、7 d IFN-γ基因表达也高于同时段的LSBTx组(P<0.05)。结论:移植物中IL-2基因转录水平并不能反映术后移植排斥反应强度;术后早期IL-4水平的下调与免疫耐受有关;持续低水平的IFN-γ表达是肝脏诱导小肠耐受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病原因。方法:回顾性分析240例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患者资料,并对部分患者进行随访。结果:240例中有发病诱因者136例(56.7%),未发现明确发病诱因者104例(43.3%)。结论:恶性肿瘤及各种手术尤其妇产科手术后、创伤与骨折、住院卧床是导致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主要诱发原因。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肾动脉平面下腹主动脉瘤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传统开放手术治疗27例中择期手术19例,动脉瘤破裂行急症手术8例;腔内手术治疗4例。结果:围手术期并发心力衰竭3例,呼吸衰竭8例,急性心肌梗死1例,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术后严重出血1例,死亡5例,余均治愈。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肾动脉平面下腹主动脉瘤的有效手段,而腔内治疗以其安全、微创、对人体内环境干扰小等优点将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