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6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18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5篇
中国医学   5篇
  2023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3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6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探讨慢性丙型肝炎(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动态变化和转归,阐明基线因素对甲状腺功能改变的影响。方法:取基线甲状腺功能正常的CHC患者243例,均给予干扰素-α2b联合利巴韦林抗病毒治疗48周,分别在12、24、36、48、60和72周时对甲状腺功能和HCV RNA定量等进行检测,根据治疗后甲状腺功能变化情况分为持续正常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亚甲减)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甲减)组和甲状腺功能亢进(甲亢)组,观察各组患者甲状腺功能变化的规律。结果:82例(33.7%)患者发生甲状腺功能改变,其中亚甲减51例(20.9%),甲减13例(5.3%),甲亢18例(7.4%)。随访至72周时,亚甲减、甲减
、甲亢患者恢复正常的分别为32例(39.0%)、12例(14.6%)和7例(8.5%),甲减转变为亚甲减的为6例(7.3%),甲亢转变为亚甲减的为3例(3.7%);19例(23.2%)患者病情无明显改善,1例(1.2%)表现为持续亚甲减,13例(15.9%)持续甲减,5例(6.1%)持续甲亢;3例(3.7%)患者由甲亢转变为甲减。女性甲减发生率高于男性(P<0.05);发生甲亢患者平均年龄低于甲减、亚甲减及持续正常患者(P<0.05);发生甲亢和甲减患者基线γ-谷氨酰转肽酶水平低于亚甲减和持续正常者(P <0.05);发生甲亢患者中HCV2a型患者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发生甲减、亚甲减及持续正常者(P <0.05)。结论:CHC患者抗病毒治疗可使甲状腺功能发生改变,性别、年龄、肝功能和基因型对甲状腺功能改变具有预测意义。  相似文献   
12.
我院于2005~2006年对淋菌所致的盐腔脓肿,采用经阴道穿刺抽出脓液芳典稀释液冲洗脓腔的方法治疗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3.
最近的数据表明,维生素A能调节I型干扰素受体的表达,增强α-干扰素抑制丙型肝炎病毒(HCV)复制效果。本研究旨在探讨慢性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的患者维生素A缺乏的流行病学,评估是否维生素A缺乏症与干扰素的抗病毒治疗无应答相关。  相似文献   
14.
15.
为预防剖宫产术后感染,我们采用芳碘宫腔冲洗,取得满意效果,现总结如下。1 对象和方法 1.1对象我院2006-01~2006-12将剖宫产患者210例择期剖宫产72例,临产剖宫产138例,随机分为芳碘组、甲硝唑组及对照组,进行临床观察。三组均为新式子宫下段剖宫产,腹部横切1:3,可吸收线皮内缝合,不拆线。  相似文献   
16.
日前,经过中华全国总工会严格评选,石家庄市第一医院荣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状",也是全市唯一获此殊荣的医院。医院始建于1938年,历经70余年的风雨历程,现已发展成为石家庄市唯一的集医疗、教学、科研、保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抗病毒联合经导管肝动脉化疗栓塞(TACE)治疗在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肝细胞癌(HCC)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抗病毒联合TACE治疗78例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患者的临床疗效,并与同期单独行TACE患者81例对比,观察比较两组患者1、2年生存率、肝功能Child-Pugh积分及HBV DNA定量的变化。两组基线临床资料(如性别、年龄、肿瘤的大小、实验室检查及Child-Pugh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果治疗1、2年后,治疗组HBV DNA阴转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001),肝功能Child-Pugh积分治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和对照组1、2年生存率分别为83.33%、66.67%和59.2%、36.67%(P均<0.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应用核苷酸类似物联合TACE治疗乙型肝炎后肝硬化合并HCC的患者,可抑制HBV复制,保护患者肝功能,提高患者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海洛因对C6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基因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检测海洛因对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基因表达的影 响,为探索海洛因成瘾的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依据。方法:大鼠神经胶质瘤C6细胞加入浓度为0~100 mg•L-1的海洛因进行细胞培养,24 h后用MTT法检测海洛因对C6细胞存活率的影响。RT-PCR法检测海洛因作用下C6细胞PCNA mRNA的表达。结果:MTT结果显示海洛因浓度为10、20和100 mg•L-1时C6细胞存活率分别为90.62%、80.97% 和62.73%,与对照组比较明显下降 (P<0.05)。在转录物水平,浓度为20 mg•L-1的海洛因作用于C6细胞48 h时,PCNA基因的转录产物PCNA mRNA明显减少,与对照组比值为0.297(P<0.01)。结论:海洛因浓度为20 mg•L-1时对C6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接近30%,可能与海洛因成瘾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海洛因对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双向电泳图谱差异,从蛋白质水平初步探索阿片类毒物-海洛因的作用机制。方法 提取对照组与海洛因组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质,以固相pH梯度等电聚焦为第一向,SDS-PAGE垂直电泳为第二向进行2-DE。以图像分析软件ImageMaster V 5.0分析电泳图谱。结果 将对照组与海洛因组C6胶质瘤细胞的2-DE图谱匹配后,检测到570个蛋白点,差异大于1.5倍的斑点有29个,其中20个下调,9个上调。结论 初步建立了大鼠C6胶质瘤细胞的蛋白质组学分析方法;差异点的发现为深入理解海洛因的分子机制提供了线索。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究产程中合理应用磷酸肌酸钠对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期间在该院收治的636例产妇,随机分为观察组、对照1组、对照2组,每组各212例,观察组产妇临产后8h应用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对照1组宫口开全后给予小剂量磷酸肌酸钠,对照2组未应用磷酸肌酸钠,比较3组新生儿ApgaR评分及血气分析。结果观察组胎儿窘迫发生率、新生儿窒息率均明显低于对照1、2组,新生儿出生后1min时的ApgaR评分明显高于对照1、2组,新生儿脐静脉血血气pH值、PvO2值、HCO3-值高于对照1、2组,PvCO2值低于对照1、2组,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产妇临产后8h给予小剂量磷酸肌酸钠治疗可提高新生儿ApgaR评分,改善新生儿血气分析,降低胎儿窘迫发生率和新生儿窒息率,提高新生儿出生质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