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41篇
  免费   350篇
  国内免费   261篇
耳鼻咽喉   9篇
儿科学   24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42篇
口腔科学   22篇
临床医学   377篇
内科学   689篇
皮肤病学   31篇
神经病学   67篇
特种医学   85篇
外国民族医学   7篇
外科学   429篇
综合类   1182篇
预防医学   527篇
眼科学   35篇
药学   376篇
  6篇
中国医学   1016篇
肿瘤学   117篇
  2024年   23篇
  2023年   116篇
  2022年   159篇
  2021年   155篇
  2020年   104篇
  2019年   94篇
  2018年   87篇
  2017年   55篇
  2016年   102篇
  2015年   81篇
  2014年   239篇
  2013年   217篇
  2012年   257篇
  2011年   228篇
  2010年   241篇
  2009年   265篇
  2008年   268篇
  2007年   249篇
  2006年   221篇
  2005年   221篇
  2004年   173篇
  2003年   187篇
  2002年   133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140篇
  1999年   100篇
  1998年   83篇
  1997年   108篇
  1996年   112篇
  1995年   99篇
  1994年   59篇
  1993年   51篇
  1992年   43篇
  1991年   47篇
  1990年   54篇
  1989年   39篇
  1988年   25篇
  1987年   3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27篇
  1984年   26篇
  1983年   20篇
  1982年   18篇
  1981年   11篇
  1980年   9篇
  1979年   5篇
  1978年   4篇
  1965年   5篇
  1957年   4篇
  1956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51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 探讨乙肝病毒(HBV)复制活跃者肝移植时保留下腔静脉与否与术后HBV再感染的关系。方法 采用免疫组化SLAB法及HBV DNA原位杂交法检测15例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的HBV标志物,对20例不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经典组)与7例HBV复制活跃并保留腔静脉的肝移植受体(背驮组)肝移植术后HBV再感染率及术后生存率进行比较。结果 经典组10例(50.0%)及背驮组5例(71.4%)肝移植时切除的病肝下腔静脉壁的HBV标志物HBsAg、HBcAg及HBV DNA均呈阴性。经典组术后随访6~30个月,平均16个月,HBV再感染1例,再感染率5.0%(1/20),再感染时问在术后22个月;背驮组术后随访5~12个月,平均8个月,无一例发生HBV再感染,再感染率为0(0/7)。结论 本研究结果提示,HBV复制活跃者其肝后下腔静脉组织中无HBV存留及复制。因此,保留肝后下腔静脉的背驮式肝移植术式不会增加肝移植术后移植物受体HBV再感染或乙肝复发。  相似文献   
42.
ֱ�����෽�ܰͽ���ɨ105������   总被引:49,自引:0,他引:49  
目的 探讨中下段直肠癌侧方淋巴结转移规律及影响因素。方法 对1995-2000年行侧方淋巴结清扫的105例直肠癌病人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中下段直肠癌侧方转移率为21%,肿瘤的大小、部位、病理分型、分化程度及浸润深度是影响侧方转移的重要因素。在侧方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中,单纯闭孔及髂内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占54.5%,单纯髂外及髂总淋巴结转移阳性病人为18.1%。侧方淋巴结转移阴性病人术后局部复发率为6.7%,阳性病人为36.3%。行侧方清扫局部复发率较传统术式由17.6%降至11.4%。侧方转移阴性病人平均生存期为88个月,阳性病人为37个月,二者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侧方淋巴转移是中下段直肠癌淋巴转移的重要途径。闭孔和髂内淋巴结是侧方淋巴结清扫中需要着重清扫的部位。侧方淋巴清扫较传统术式可明显降低局部复发率。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评价盆腔脏器联合切除术(PE)对局部进展期直肠癌的疗效。方法 对12年中79例局部进展期直肠癌PE术后结果进行回顾性总结。结果 全盆腔脏器切除术(TPE)46例,其中保肛TPE5例,TPE联合骶骨切除1例,TPE联合半骨盆切除1例,后盆腔脏器切除术(PPE)33例。根治性切除65例(82.8%),合并症发生率48.6%,手术死亡2例(2.5%),根治术后再复发36例(58.1%),术后1、3、5年生存率75.8%、39.3%、35.8%。根治性切除与大体根治切除术后3年、5年生存率分别为44.2%、40.8%与11.1%、0。结论 PE是目前治疗局部进展期直肠癌有效的方法,积极的根治性切除病灶,可以有效提高其治愈率,改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4.
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超低位保肛手术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介绍一种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直肠恶性肿瘤的超低位保肛手术。方法对8例瘤灶下缘距离齿状线小于或等于2cm的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进行术前评估,对6例患者首先进行术前放疗化疗使肿瘤明显缩小。手术在完成全直肠系膜和(或)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向下切断骶骨直肠韧带,达到肛管直肠肌环上缘,相当于齿状线(直肠肛管交界处)水平。如果癌下缘远侧正常肠管长度仍小于2cm,可沿外括约肌环和肠壁之间再向下分离1~2cm。肛门手术组充分显露肿瘤部位,在直肠癌向下侵犯最低侧所在的1/2象限,于癌灶下缘2cm处垂直于肛管长轴切开肛管全层,然后沿外括约肌环向上游离,切除癌侧部分齿状线,与腹部手术组会师,在没有癌灶或癌侵犯较高的一侧,则沿齿状线上缘切断直肠。游离横结肠脾区并在降结肠远切端作长5cm的“J”形结肠储袋,将结肠储袋向下脱出至肛管断端,与癌灶侧肛管、癌灶对侧的齿状线用3-0可吸收线间断手工缝合。结果在遵守根治原则的基础上,采用本方法成功地为8例直肠超低位恶性肿瘤患者进行了保肛手术,部分切除齿状线的患者术后肛门功能与Dixon手术患者近似。结论在直肠全系膜切除和盆腔淋巴清扫的基础上,尤其在术前放疗化疗的基础上,切除部分齿状线和肛管全层的保留肛门的手术方法可达到根治要求并保留功能  相似文献   
45.
直肠癌术后局部复发的诊断和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直肠癌根治性切除术后局部复发率高达30%,不经外科切除,其平均生存时间仅为7个月。大多数患者均缓慢而痛苦地死于盆腔内局部复发病灶。单纯放疗虽然可暂时缓解局部复发的疼痛但缓解期仅数月[1]。局部介入治疗疗效并非满意,月均为非根治性。如何治疗直肠癌局部复发长期以来是人们极为关注的课题,积极的再次手术干预需冒手术死亡率、并发症增加的危险,是否值得已成为目前争议的焦点。  相似文献   
46.
原发性小肠肿瘤112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特点以及诊断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了112例原发性小肠肿瘤的临床资料,病理特点及术前诊断方法。结果:小肠肿瘤多位于十二指肠,占62.5%(70/112),良性肿瘤以平滑肌瘤为主,多位于回肠,空肠,恶性肿瘤以腺癌最常见,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肉瘤。首选的检查方法为X线钡餐,尤其是低张小肠灌肠造影,内镜检查可提高十二指肠肿瘤的诊断率,对诊断困难的消化道出血可行选择性肠系膜上动脉造影,CT对判断肿瘤的良恶性,术前分期及术后有无复发有独特的意义。结论:十二指肠腺癌是最常见的原发性小肠肿瘤,其次为恶性淋巴瘤,平滑肌瘤及平滑肌肉瘤。低张小肠灌肠造影是诊断和定位最为有效的方法,CT,内镜及肠系膜上动脉造影有助于诊断。  相似文献   
47.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   总被引:8,自引:3,他引:8  
目的 改善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2000年收治的34例慢性胰腺炎病人的临床资料,并将其分为慢性钙化性胰腺炎及慢性梗阻性胰腺炎两组。结果 男性23例(68%),女性11例(32%),平均年龄52.89岁。嗜酒者23例(67.65%),合并胆石症者13例(38.24%),继往有急性胰腺炎发作者11例(32.35%)。主诉腹痛者28例(82.35%),合并黄疸者17例(50%),慢性钙化性胰腺炎与慢性梗阻性胰腺炎在某些临床表现间存在显著性差异,提示二者可能存在不同的发病机制。34 病人分别采用9种不同的手术方式,无围手术期死亡。Puestow手术及胰十二指肠切除可有效地缓解疼痛,并可改善胰外分泌功能,对胰内分泌的影响不大。Puestow手术并行胆肠吻合适于合并胆道狭窄的慢性胰腺炎病人,而仅行胆道引流效果不佳。结论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如合并胰管扩张可行Puestow引流手术,胰头炎性包块病人应行切除手术。  相似文献   
48.
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与外科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及外科术式选择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外科1983年1月至2006年12月间收治并手术治疗的31例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和疗效。结果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患者多见于酗酒所致的酒精性胰腺炎,腹痛为最突出临床表现,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减退较为常见。B超及CT为最常用的检查手段,对胰管结石的诊断准确率分别达到96.8%(30/31)和100%(26/26),患者多同时存在胰腺萎缩及钙化、胰管扩张等。31例患者共接受32例次手术,胰管取石+括约肌成形术2例,胰尾空肠吻合3例,改良Puestow术13例,Whipple手术9例,Frey手术5例。手术效果满意。结论胰管结石性慢性胰腺炎临床表现复杂,病因以酒精性为主,腹部B超和CT检查多可明确诊断。手术治疗是缓解症状的主要治疗手段,外科治疗应采用个体化原则。  相似文献   
49.
足踝外科学是骨外科学重要的分支学科之一,我国骨科医师治疗足踝创伤性疾病已经有很长的历史,而足踝外科在我国却是一个比较新兴的专业,最近几年才得到人们的广泛重视,在国家医疗行政部门的支持和关怀下,开始进入了发展快车道,从事足踝外科专业的骨科医师也在逐年增加。  相似文献   
50.
目的 了解明胶/聚己内酯(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对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愈合的影响. 方法 将16只家兔背部制作全层皮肤缺损创面,其中8只行同体对照实验,分别以Gt/PCL纳米纤维膜覆盖(Gt/PCL组)、PCL纤维膜覆盖(PCL组);余下8只家兔创面用凡士林纱布覆盖(对照组),各组创面数均为8个.记录创面愈合时间;于伤后3、7、10 d计算创面愈合率,并取创面及创周组织行组织病理学观察. 结果 Gt/PCL组创面愈合时间为(18.2±1.3)d、PCL组(20.3±1.1)d、对照组为(22.0±0.6)d,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Gt/PCL组伤后各时相点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其他2组(P<0.05).与其余2组比较,Gt/PCL组真皮层肉芽组织增生少,上皮细胞移行速度明显增快,胶原排列规则. 结论 Gt/PCL电纺复合纳米纤维支架能明显促进家兔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的愈合,是目前可供选择的效果比较确切的组织工程支架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