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198篇
  免费   222篇
  国内免费   161篇
耳鼻咽喉   91篇
儿科学   44篇
妇产科学   156篇
基础医学   221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1101篇
内科学   355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79篇
特种医学   105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27篇
综合类   1863篇
预防医学   642篇
眼科学   64篇
药学   793篇
  9篇
中国医学   672篇
肿瘤学   116篇
  2024年   29篇
  2023年   156篇
  2022年   165篇
  2021年   181篇
  2020年   163篇
  2019年   163篇
  2018年   160篇
  2017年   91篇
  2016年   146篇
  2015年   186篇
  2014年   369篇
  2013年   410篇
  2012年   489篇
  2011年   504篇
  2010年   495篇
  2009年   386篇
  2008年   402篇
  2007年   396篇
  2006年   333篇
  2005年   241篇
  2004年   249篇
  2003年   196篇
  2002年   157篇
  2001年   119篇
  2000年   99篇
  1999年   76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40篇
  1996年   24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15篇
  1992年   5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7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4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7篇
  1981年   4篇
  1979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58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01.
目的总结化疗所致口腔黏膜炎的预防与护理措施。方法通过健康指导,结合营养支持,做好化疗期间的口腔护理,减少化疗期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并通过口腔降温等改善口腔黏膜炎带来的不适。结果本组127例患者,其中47例口腔黏膜炎患者症状转为0级,其余患者无口腔溃疡的发生,总有效率为100%。结论通过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能明显降低化疗致口腔黏膜炎的发生率,减轻患者的不适。  相似文献   
102.
影响替加氟脂质体包封率的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考察各因素对替加氟脂质体包封率(EN)的影响。方法在单因素考察的基础上,采用均匀设计法进行优化实验。结果替加氟脂质体最佳制备工艺为:磷脂质量分数为4.00%、磷脂与胆固醇的质量比为6.00∶1.00、药脂的质量比为1.00∶8.40、pH值为7.40、水化温度为40℃、水化时间为60 min。优化后的包封率为37.5%。结论药脂质量比和磷脂质量分数对替加氟脂质体包封率的影响最大。  相似文献   
103.
刘宝瑛  钟梅  余艳红  顾红  郑磊  王前 《天津医药》2002,30(12):710-712
目的 :观察妊娠高血压综合征 (妊高征 )患者的血管内皮损伤、血小板活化状态、抗凝及纤溶系统部分功能指标的变化 ,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 :检测正常非孕妇女、正常晚期妊娠妇女各20例和62例妊高征患者的血管性血友病因子 (vWF)、血小板α_颗粒膜蛋白 (GMP_140)、抗凝血酶_III(AT_III)、蛋白C系统筛选 (ProCGlobal)、纤溶酶原 (PLG)、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 (t_PA)及其抑制物 (PAI)和D_二聚体 (D_Dimer)的含量。结果 :与正常非孕组及正常晚期妊娠组比较 ,妊高征组vWF、GMP_140水平均显著增高 ,并随病情加重而呈增高趋势 (P<0.01) ,而AT_III、ProC活性均显著下降 (P<0.01) ,病情越重下降越明显 ;妊高征组PLG、D_Dimer、PAI均显著增高 (P<0.01) ,中重度患者尤其明显 ,而t_PA无显著性改变 (P>0.05)。结论 :正常晚期妊娠妇女血液处于高凝状态 ,而妊高征患者存在明显血栓前状态 ,因此产前测定凝血和纤溶功能指标 ,对监测病情、指导治疗、改善预后具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4.
太田痣合并脉络膜黑色素瘤一例管,瘤体下方有少量针尖状渗漏点,静脉期渗漏点增大,晚期形成强荧光区。左眼眼眶正侧位片未见异常。血尿常规、肝功能实验室检查正常。胸透、肝胆脾B型超声波检查均未见异常。诊断:①左眼脉络膜黑色素瘤?②左侧太田痣。于1991年1月...  相似文献   
105.
FXYD家族属于一类小分子跨膜蛋白家族,具有离子通道或离子通道调节作用,是Na -K -ATP酶的新的调节者。FXYD3(domain-containing iontransport regulator3precursor,FXYD3)即Mat-8(mammary tumor,8KD)是这个家族的成员之一,不仅具有这一家族的共同功能,还有许多特有的性质。本文  相似文献   
106.
目的 探讨分期行吻合器痔上黏膜及黏膜下层组织环切术(procedure for prolapse and hemorrhoids,PPH)在直肠内脱垂伴脱垂型内痔治疗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分2次手术对9例直肠内脱垂伴脱垂型内痔患者行PPH治疗进行分析总结.结果 术后随访3~6个月,治愈8例(88.9%),好转1例(11.1%),总有效率达100%.结论 分期行PPH在直肠内脱垂伴脱垂型内痔的治疗中疗效可靠,且可以解决1次PPH术后复发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不同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对大鼠海马神经元缺氧/复氧损伤的保护及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的作用。方法取离体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随机分成7组:对照组(Con组);CoC l2组(CoC l2组):加入300μM CoC l2处理1 h,然后更换正常的培养基培养24 h,之后更换无血清的培养基培养;脂肪乳剂组(Intralipid,Intra组):加入10%脂肪乳剂90μL预处理1 h后加入300μM CoC l2;异丙酚组(prop组)培养孔中加入10、20、50、100μM浓度的异丙酚预处理1 h后,同CoC l2组。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测定细胞的凋亡。为进一步研究不同浓度的异丙酚对NGF及其受体TrkA表达的影响,本研究将大鼠海马神经元分为6组,分别为对照组,CoC l2组,10、20、50、100μM浓度异丙酚组,用RT-PCR检测NGF mRNA和TrkA mRNA表达。为探讨NGF/TrkA的作用,将细胞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CoC l2组,50μM异丙酚组,1.0μmol/L K252a组。结果脂肪乳剂组与CoC l2组比较,细胞活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0μM异丙酚预处理可以明显增加大鼠海马神经元的增殖能力,减少凋亡(P<0.01),50μM异丙酚预处理上调NGF mRNA和TrkA mRNA的表达(P<0.05或P<0.01),10、20、100μM异丙酚组与缺氧/复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异丙酚对海马神经元的保护作用被K252a抑制(P<0.01)。结论 50μM异丙酚预处理对缺氧/复氧后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有保护作用,NGF及其受体TrkA在异丙酚的预处理中起到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研究螺旋藻多糖(PSP)对肝癌细胞增殖及Caspase-3表达的影响,以探讨其抗肝癌的作用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肝癌细胞BEL7404,用MTT法检测螺旋藻多糖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后的细胞增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Caspase-3的表达。结果:螺旋藻多糖对肝癌细胞BEL7404增殖有抑制作用;螺旋藻多糖作用于肝癌细胞BEL7404,随着螺旋藻多糖浓度的增加,Caspase-3表达明显增加。结论:螺旋藻多糖能有效地抑制肝癌BEL7404的细胞增殖,抑制肝癌细胞增殖可能与螺旋藻多糖使细胞Caspase-3的活化增强有关。  相似文献   
109.
跟骨解剖支持板的研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目的 设计跟骨解剖支持板并研究其治疗跟骨骨折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通过对跟骨生物力学和骨折机理的探讨,设计了一种用于跟骨骨折内固定治疗的新型跟骨解剖支持板,并应用该钢板治疗跟骨骨折38例(46足).其中39足经过6个月以上随访(6~46个月,平均14.6个月).均行跟骨侧、轴位X线片和印横轴位、冠状位检查,按Sanders分型,其中Ⅱ型骨折10足,Ⅲ型骨折17足,Ⅳ型骨折12足.手术前后对Bohler角、Gissane's角、跟骨水平全长、丘部总高、轴长和体宽等多项指标进行比较,采用Mar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术后功能.结果 术后4例切口延迟愈合,2例腓肠皮神经损伤,1例腓骨长短肌腱滑脱,对症处理后均痊愈.术后功能评价显示:优21足,良15足,可3足,优良率达92.3%.结论 跟骨解剖支持板设计合理,结构性能良好,对其进行的多项生物力学测定表明该板可达到跟骨骨折固定的要求.可有效减少并发症,为治疗跟骨骨折提供了一种新的内固定方法.  相似文献   
110.
在中医针灸学现代化和国际化进程中,灸法的应用日益受到关注。灸法作用机理研究已成为针灸医学研究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该文在总结前期灸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对灸法下一步深入研究进行了思考和展望,认为亟需开展多学科交叉研究,阐明灸法的内源性调节机制,揭示艾灸得气、灸温、灸材等因素的作用特点、规律和机制,明确艾灸热、光、烟与灸效的关系,并确证艾灸与针刺作用的异同,以推动灸法研究新一轮的发展和创新;并展望灸法在“治未病”及防治疾病中的作用与贡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