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871篇 |
免费 | 174篇 |
国内免费 | 114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17篇 |
儿科学 | 20篇 |
妇产科学 | 12篇 |
基础医学 | 87篇 |
口腔科学 | 13篇 |
临床医学 | 441篇 |
内科学 | 188篇 |
皮肤病学 | 17篇 |
神经病学 | 57篇 |
特种医学 | 113篇 |
外科学 | 194篇 |
综合类 | 795篇 |
预防医学 | 299篇 |
眼科学 | 16篇 |
药学 | 437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12篇 |
肿瘤学 | 13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56篇 |
2023年 | 96篇 |
2022年 | 91篇 |
2021年 | 122篇 |
2020年 | 95篇 |
2019年 | 99篇 |
2018年 | 72篇 |
2017年 | 44篇 |
2016年 | 66篇 |
2015年 | 50篇 |
2014年 | 149篇 |
2013年 | 117篇 |
2012年 | 161篇 |
2011年 | 158篇 |
2010年 | 133篇 |
2009年 | 142篇 |
2008年 | 159篇 |
2007年 | 145篇 |
2006年 | 126篇 |
2005年 | 152篇 |
2004年 | 86篇 |
2003年 | 100篇 |
2002年 | 95篇 |
2001年 | 79篇 |
2000年 | 68篇 |
1999年 | 50篇 |
1998年 | 50篇 |
1997年 | 55篇 |
1996年 | 49篇 |
1995年 | 37篇 |
1994年 | 21篇 |
1993年 | 29篇 |
1992年 | 22篇 |
1991年 | 27篇 |
1990年 | 31篇 |
1989年 | 15篇 |
1988年 | 18篇 |
1987年 | 15篇 |
1986年 | 11篇 |
1985年 | 10篇 |
1984年 | 14篇 |
1983年 | 6篇 |
1982年 | 8篇 |
1981年 | 10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2篇 |
1966年 | 2篇 |
1965年 | 5篇 |
1963年 | 2篇 |
1959年 | 1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1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研究rAd-p53与热化疗以不同序贯方式联合应用对不同p53基因状态的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方法通过体外细胞培养,采用P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验证细胞内不同p53基因状态,利用MTT法检测rAd-p53与42℃热浴顺铂的IC30,以及用药物联合指数计算法观察rAd-p53与42℃热浴顺铂不同用药模式下对不同p53基因状态的结肠癌细胞的抑制作用。结果在p53基因野生型的HCT116+/+细胞中42℃热浴顺铂与rAd-p53同时给药表现为协同作用,42℃热浴顺铂序贯rAd-p53给药模式表现为近似叠加作用,rAd-p53序贯42℃热浴顺铂用药模式表现为拮抗作用。在p53基因敲除的HCT116-/-细胞中,42℃热浴顺铂与rAd-p53同时给药表现为强协同作用,42℃热浴顺铂序贯rAd-p53给药模式表现为协同作用,rAd-p53序贯42℃热浴顺铂用药模式表现为拮抗作用。结论在结肠癌细胞中42℃热浴顺铂与rAd-p53在同时给药的模式下疗效最好,然而不同结肠癌细胞中p53基因状况决定其产生不同作用效果,缺失型p53基因细胞协同效果优于野生型p53基因细胞。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一种改良保留颈丛的领式切口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方法:2012年1月至2013年12月9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人在解放军第八五医院普外科行改良保留颈丛的功能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结果:95例完整清扫Ⅱ、Ⅲ、Ⅳ、Ⅴ区淋巴结。保留锁骨上神经的中间及向内的分支等重要颈部结构。Ⅱa、Ⅱb、Ⅲ、Ⅳ、Ⅴa和Ⅴb区淋巴结转移率分别为34.7%、12.6%、55.8%、82.1%、4.2%和14.7%。病人术后外耳、肩部、、锁骨下和颈外侧感觉均存在。结论:该改良术式既能完整清扫与甲状腺乳头状癌有关的颈侧区淋巴结,又保留颈丛神经的大多数感觉功能,可作为替代择区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一种选择。 相似文献
33.
34.
目的比较本科护生社团参与度与就业核心竞争力,探究社团参与度对其就业竞争力的影响,为护生就业教育提供可靠依据。方法采用基本资料、就业能力自评量表对某高校护理学院本科2014级120名护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社团参与度较高的本科护生就业核心竞争力总体高于其他护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得分差异主要体现在洞察与解决问题能力、统筹规划能力、团队协作能力和调节适应能力等4个维度上(P0.05),而其他方面能力得分差距不显著(P0.05)。结论参与社团有利于提高本科护生就业竞争力。 相似文献
35.
目的通过对临床上符合马凡氏综合征(MFS)临床诊断的患者进行分析并提供客观实验室依据,并对MFS患者家系进行FBN1基因突变筛查,希望发现这个家族的致病基因突变和基因突变位点,并探寻该家系的分子发病机制。方法收集MFS患者资料,绘制家系图谱,签署知情同意书后分别采取家系成员中与先证者有血缘关系的人群的外周静脉血血样,提取基因组DNA,进行全外显子测序,再采用Sanger测序法验证。结果通过基因突变筛查,发现该家系中患者的FBN1基因第58个内含子(序列NM-00138.4)出现一个新的7204+1GA的碱基杂合替换,该突变为剪接突变可能引起剪接位点改变。结论发现的FBN1基因第58个内含子(序列NM-00138.4)的剪接突变是该马凡氏综合征家系成员的患病原因。 相似文献
36.
后路显微内窥镜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25,自引:0,他引:25
目的:探讨后路经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endoscopic discectomy,MED)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手术适应证、术中操作要点及并发症处理,方法:回顺性分析2000年3月~2002年3月应用、MED手术治疗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242例.男171例,女71例:年龄19—71岁,平均34岁。术前均行CT检查,常规扫描L3-S1三个椎间隙,48例术前行MR检查,检查结果为单节段椎间盘突出193例.双节段椎间盘突出46例,三节段椎间盘突出3例。手术切除单节段205例,双节段36例.三节段1例。结果:术后1-6d下床活动,平均2.2d,术后住院3~12d.平均5.2乱切口浅层感染1例,经换药后二期愈合,全部病例随访2-15个月.平均6个月.术后平均3.6周基本恢复正常生活和一般工作.恢复原工作率52.4%,接Macnab疗效评价标准.优183例、良44例、可13例、差2例,优良率94%。术中发生硬膜及神经根袖损伤6例.椎间隙定位错误1例~术后椎间隙感染1例.经卧床制动、理疗和抗生素治疗后痊愈。结论:严格掌握适应证、熟练的操作技术是减少MED手术并发症、提高其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37.
患儿女,3岁.2010年12月11日21时,于狭小封闭空间内吸入大量由棉絮燃烧产生的浓烟,2h后被救出.患儿无昏迷及恶心呕吐,咳嗽频繁且痰中带有黑色颗粒,气促、声嘶,无喘鸣音,随即送当地医院救治,给予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等处理.因病情危重,于伤后7d转入笔者单位治疗.查体:患者意识清楚,心律齐、无杂音、双肺呼吸音稍粗,呼吸26次/min,右侧肺可闻及细小湿性啰音,胸前皮下可闻及捻发音,全身未见烧伤创面,其余无异常.诊断:(1)吸入性损伤并发肺部感染.(2)皮下气肿.入笔者单位后次日凌晨3时患儿精神较差,出现意识不清.血气分析结果显示:pH 7.386,PaCO2 33.7 mm Hg(1 mm Hg=0.133 kPa),PaO277.2 mm Hg,SO2 0.94,血钾2.3 mmol/L,血钠143 mmol/L,碳酸氢根19.8 mmol/L,实际剩余碱-4.0 mmol/L,标准剩余碱-4.4 mmol/L.其中SO2呈下降趋势,最低降至0.70.胸部CT示双肺弥漫分布淡薄毛玻璃样密度增高影,边界欠清晰.患儿烦躁不安,呼吸急促(34次/min),可见三凹征,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中细湿性啰音;吸痰不顺,阻力感明显.考虑为插管后痰痂阻塞导管,立即行气管切开,插入直径为5 mm的金属气管套管,吸出大量脓性分泌物后呼吸好转,随后加强气道护理及抗感染治疗.患儿病情逐渐好转后于伤后18d拔管,拔管后未见不良反应.l周后患儿痊愈出院.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体积≤40 mLBPH患者,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汽化切除增生前列腺联合2μm激光膀胱颈切开.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差异.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输血2例;手术前后血电解质及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80±15)min;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道狭窄,1例术后排尿困难改善不明显者给予留置导尿管1月后成功拔除尿管.IPSS评分及QOL评分分别从(24.2±5.4)分和(4.9±0.2)分降至(7.5±1.6)分和(2.3±0.3)分;Qmax由术前(7.1±0.5)mL/s升至(18.2±1.6)mL/s;PVR由术前(82 ± 1.2)mL下降至术后(15.3±3.4)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BP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39.
[目的]比较老年全髋关节置换(total hip arthroplasty, THA)围手术期三种不同血液管理方式的作用效果。[方法]2018年8月—2021年10月,65岁以上拟行单侧THA的激素性股骨头坏死患者60例纳入本研究,采用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三组。常规组20例,应用氨甲环酸;富氢组20例,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富氢水;联合组20例,应用氨甲环酸联合富氢水及铁剂。分析临床结果和检验学指标及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各组手术时间和术中出血量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总失血量、术后引流量以及隐性失血量明显低于其他两组(P<0.05)。联合组输血例数显著少于其他两组(P<0.05)。术后相应时间点,联合组的VAS评分均显著低于其他两组(P<0.05),ROM和Harris评分显著高于其他两组(P<0.05)。术前三组CRP、IL-6、Hb及Hct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 d三组间CRP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联合组IL-6显著低于其余两组(P<0.05);术后3~7 ... 相似文献
40.
目的 报道应用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蒂皮瓣修复足跟及小腿下段大面积软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 方法 应用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进行足跟部及小腿下段7.0 cm×20.0 cm~11.0 cm×23.0 cm大面积软组织缺损修复14例的效果.其中胫、腓骨中下段开放性骨折内固定术后感染并皮肤缺损3例.踝都软组织缺损并跟腱外露4例,足跟皮肤缺损并跟骨外露7例. 结果 14例中13例完全存活,1例皮瓣尖端2.0 cm×2.0 cm缺血坏死,经换药瘢痕愈合.术后出现的膝关节疼痛、僵硬,经1~8周膝关节功能锻炼后均恢复正常.随访8~22个月,平均15.5个月,皮瓣存活好,质地优良,外观满意,膝关节屈伸功能良好. 结论 带蒂股后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切取简捷,手术操作容易掌握,可以吻合神经恢复受区感觉.可作为小腿及足踝部大面积创面修复的方法 在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