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876篇
  免费   133篇
  国内免费   110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29篇
妇产科学   4篇
基础医学   8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441篇
内科学   220篇
皮肤病学   13篇
神经病学   55篇
特种医学   79篇
外科学   137篇
综合类   853篇
预防医学   344篇
眼科学   11篇
药学   421篇
  2篇
中国医学   312篇
肿瘤学   107篇
  2024年   20篇
  2023年   78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50篇
  2020年   71篇
  2019年   76篇
  2018年   59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117篇
  2013年   100篇
  2012年   144篇
  2011年   145篇
  2010年   148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42篇
  2007年   131篇
  2006年   130篇
  2005年   161篇
  2004年   95篇
  2003年   122篇
  2002年   120篇
  2001年   99篇
  2000年   91篇
  1999年   55篇
  1998年   52篇
  1997年   62篇
  1996年   56篇
  1995年   48篇
  1994年   37篇
  1993年   40篇
  1992年   37篇
  1991年   38篇
  1990年   56篇
  1989年   34篇
  1988年   31篇
  1987年   24篇
  1986年   20篇
  1985年   19篇
  1984年   19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9篇
  1981年   13篇
  1980年   7篇
  1979年   4篇
  1965年   5篇
  1964年   2篇
  1963年   3篇
  1960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31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873 毫秒
131.
目的 探讨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良性前列腺增生(BPH)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 45例体积≤40 mLBPH患者,采用经尿道2 μm激光汽化切除增生前列腺联合2μm激光膀胱颈切开.观察术中出血情况、手术时间、术后尿管留置时间、手术并发症,比较手术前后患者国际前列腺症状评分(IPSS)、生活质量评分(QOL)、最大尿流率(Qmax)及残余尿量(PVR)等指标差异.结果 45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输血2例;手术前后血电解质及血红蛋白浓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手术时间(80±15)min;术后留置尿管4~6d.术后随访2~12个月,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尿道狭窄,1例术后排尿困难改善不明显者给予留置导尿管1月后成功拔除尿管.IPSS评分及QOL评分分别从(24.2±5.4)分和(4.9±0.2)分降至(7.5±1.6)分和(2.3±0.3)分;Qmax由术前(7.1±0.5)mL/s升至(18.2±1.6)mL/s;PVR由术前(82 ± 1.2)mL下降至术后(15.3±3.4)mL,手术前后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2 μm激光汽化切除技术联合2 μm激光膀胱颈内切开治疗小体积BPH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32.
介绍数据素养概念,从教学目标、方法、过程几方面探讨大数据背景下医学生数据素养培养模式,指出该模式有助于提高医学生数据分析与挖掘能力,树立数据意识和数据伦理,提升数据素养。  相似文献   
133.
目的 研究苦味酸类成分蛇麻酮和葎草酮对大鼠成骨细胞及破骨细胞活性的干预作用。方法 以新生24 h的Wistar大鼠所分离的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蛇麻酮处理低(10-15 mol/L)、中(10-14 mol/L)、高(10-13 mol/L)剂量组,以及葎草酮处理低(10-15 mol/L)、中(10-14 mol/L)、高(10-13 mol/L)剂量组。药物处理后,分别用MTT法、碱性磷酸酶(ALP)活性检测以及茜素红染色法评价蛇麻酮和葎草酮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及骨矿化水平的影响。采用破骨细胞计数以及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RAP)活性检测评价蛇麻酮和葎草酮对破骨细胞活性的影响。采用试剂盒法检测骨钙素(OCN)水平,采用蛋白质印迹法检测骨形成相关蛋白骨桥蛋白(OPN)、骨涎蛋白(BSP)、骨形成蛋白(BMP-2)以及骨吸收相关蛋白组织蛋白酶K(CK)、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的表达,评价蛇麻酮和葎草酮在骨代谢调控方面的作用。结果 在大鼠成骨细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蛇麻酮在10-15、10-14 mol/L浓度下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P<0.05),在10-14、10-13 mol/L浓度下可提高ALP活性以及骨矿化水平(P<0.05,P<0.01),在10-13 mol/L浓度下可促进OCN的表达(P<0.01),在10-14、10-13 mol/L浓度下可提高骨形成相关蛋白BSP和BMP-2的表达(P<0.05);葎草酮在10-15~10-13 mol/L浓度下可促进成骨细胞增殖、提高ALP活性以及骨矿化水平(P<0.01)、提高骨形成相关蛋白OCN、OPN的表达(P<0.05,P<0.01),在10-14、10-13 mol/L浓度下可促进BSP和BMP-2的表达(P<0.05)。在大鼠破骨细胞水平上,与对照组相比,蛇麻酮和葎草酮在10-15~10-13 mol/L浓度下均可降低破骨细胞数目(P<0.01),抑制CK的表达(P<0.05,P<0.01);葎草酮在10-15~10-13 mol/L浓度下可抑制MMP-9的表达(P<0.05,P<0.01)。结论 本研究在细胞水平上初步明确了蛇麻酮和葎草酮可通过促进成骨细胞骨形成、抑制破骨细胞骨吸收来防治骨丢失,为骨质疏松药物的开发提供了新资源。  相似文献   
134.
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作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硼替佐米对多发性骨髓瘤干细胞的作用?方法:本实验采用人多发性骨髓瘤细胞系KMS-11及OCI-MY5常规体外培养,随机设定空白组和硼替佐米干预处理后的实验组,通过流式细胞仪利用肿瘤干细胞外排Hoechst33342染料的特性来分析比较侧群细胞的比例?结果:硼替佐米作用后侧群细胞比例明显上升(P < 0.05)?结论:硼替佐米主要的作用靶点是非侧群细胞,为硼替佐米的序贯治疗提供了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3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FI)在宫角妊娠诊断中的价值,以提高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收治并经宫腔镜或手术后病理证实的30例宫角妊娠患者的声像图表现及术前超声诊断资料。结果声像图表现为孕囊型(11例),包块型(19例)。术前超声诊断符合率73.3%(22/30),其中2例2~7 d后随诊演变为宫内妊娠;4例误诊为输卵管间质部妊娠;1例误诊为子宫肌瘤并宫内可疑早孕;1例误诊为滋养细胞疾病。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宫角妊娠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目前超声仍是诊断宫角妊娠的主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136.
目的:研究戴力新合并多西环素对慢性前列腺炎伴状态焦虑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0例慢性前列腺炎伴状态焦虑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一组采用多西环素加戴力新治疗,另一组采用多西环素加安慰剂治疗,疗程4周.结果:多西环素加戴力新组和多西环素加安慰剂组治疗慢性前列腺的总有效率分别为55.8%和27.3%(二者比较:P<0.01),治疗状态焦虑的总有效率分别为79.1%、29.5%(二者比较:P<0.01).结论:对慢性前列腺炎伴状态焦虑患者,给予多西环素治疗慢性前列腺炎的同时,给予戴力新抗焦虑治疗,能取得良好的综合疗效.  相似文献   
137.
138.
17例弥漫性肺泡出血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提高对弥漫性肺泡出血的诊断及治疗水平。方法分析1998年7月至2008年5月期间17例因弥漫性肺泡出血入住RICU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7例患者中确诊为韦格纳肉芽肿6例,显微镜下多血管炎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4例,Goodpasture综合征1例,二尖瓣狭窄2例,特发性肺嗜铁血黄素沉着症1例。临床表现:发热76.4%(13/17),咯血47%(8/17),贫血100%(17/17),呼吸困难100%(17/17),低氧血症100%(17/17),白细胞升高76.4%(13/17)。血红蛋白(78.0±2.4)g/L。胞浆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C-ANCA)滴度1∶(46.0±3.7);核周型中性粒细胞胞浆抗体(p-ANCA)滴度1∶(108.0±16.1)。支气管肺泡灌洗液呈血性35.3%(6/17);噬含铁血黄素巨噬细胞计数阳性100%(17/17)。胸部CT呈弥漫性肺泡浸润实变影、磨玻璃影、网格影100%(17/17),15例呈两肺弥漫性阴影,2例呈右肺弥漫性阴影。死亡率29.4%(5/17)。结论弥漫性肺泡出血是危及生命的危重症,咯血、呼吸困难、贫血及胸部X线影像为诊断弥漫性肺泡出血提供线索。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是治疗弥漫性肺泡出血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39.
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的并发症及预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提高手术质量,减少腹腔镜胆囊切除术(LC)的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450例LC各种并发症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中,发生并发症14例,占3%,包括腹腔内出血2例,胆管损伤8例,切口感染3例,腹腔感染1例,其中中转开腹7例。结论重视术者基本功训、严格掌握LC适应证、适时中转开腹、严格消毒尽量减少切口污染及重视留置引流管等有助于预防LC开展初期的并发症。  相似文献   
140.
目的 回顾分析慢性重型肝炎患者行血浆置换术(plasmaexchange,PE)的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应用血浆置换联合内科综合治疗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分析总结患者的治疗效果和影响疗效的有关因素。结果 60例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经血浆置换治疗后有效率为61.7%。PE的疗效与患者年龄、临床分期、PE治疗前血清胆红素值及凝血酶原活动度(PTA)、并发症的发生率有密切关系(P〈0.01)。PE的疗效与治疗次数无明显关系(P〉0.05)。结论 行血浆置换术可明显提高慢性重型肝炎患者的存活率,尤其是对于年龄在60岁以下、血清总胆红素(TBIL)水平较低、PTA值较高、临床处于早中期的患者。改善重型肝炎的预后仍需针对患者病情特点早期治疗,积极防治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