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眼科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背景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后的黄斑水肿是影响视功能的主要原因,中医药疗法减轻组织水肿疗效独特,但其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后黄斑水肿的防治作用少有报道。目的探讨口服活血化淤汤对白内障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黄斑区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设计。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行常规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150例180眼分为单纯手术组和手术+药物组。单纯手术组86例100眼仅行手术治疗,手术+药物组64例80眼手术后给予活血化瘀汤12I服14d。两组分别于术前,术后1、2、4、6、8和12周对比患眼的最佳矫正视力、角膜反应及前房反应、黄斑中心凹视网膜厚度及黄斑区组织变化情况。结果术后12周手术+药物组视力≥1.0的跟数分布基本与单纯手术组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066,P〉0.05)。术后1周手术+药物组房水闪辉的眼数明显少于单纯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341,P〈0.05)。单纯手术组、手术+药物组术后2~8周中心凹厚度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8周手术+药物组中心凹厚度低于单纯手术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2.315、2.323、3.104、2.470,P〈0.05)。单纯手术组13眼(13/100,占13%)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均发生于术后2~6周,包括中心凹增厚11眼,黄斑囊样水肿2眼,其中10眼术后12周内水肿消失。手术+药物组3眼(3/80,占3.75%)出现术后黄斑水肿,包括黄斑中心凹增厚2眼及黄斑囊样水肿1眼,发生于术后4—6周,术后12周水肿消失。结论活血化淤汤能够促进超声乳化联合IOL植入术后眼前节炎症的恢复,改善术后黄斑区的功能。  相似文献   
42.
结合情商的涵义及当今医学研究生的培养状况,提出医学研究生情商培养的必要性,并探讨情商培养的途径。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氮-2,环己氧-4,硝基苯-甲基磺胺(NS398)对白介素1α(IL-1α)诱导的兔角膜基质细胞环氧化酶2(COX-2)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兔角膜基质细胞,实验组分别以含0、25、50、100、200μmol/LNS398的培养液孵育2h后加入IL-1α诱导COX-2表达,24h后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兔角膜基质细胞中COX-2基因表达的差异,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比色法检测不同浓度NS398对细胞生长的影响,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结果Real—Time PCR结果显示IL—1α诱导后24h各组COX-2 mRNA表达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988.45,P〈0.01);对照组与各实验组以及各实验组之间COX-2 mRNA表达量进行多重比较可见,0μmol/LNS398浓度组与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q=1.3322,P〉0.05),其他NS398浓度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q=34.7896,48.3298,65.8010,70.8131,P〈0.01),随培养液中NS398浓度的增加,IL-1α刺激后兔角膜基质细胞中COX-2 mRNA表达量不断下降(q=36.1218,49.6620,67.1332,72.1453,13.5402,31.0114,36.0235,17.4712,22.4833,5.0121,P〈0.01);MTT法检测结果显示,100μmol/L、200μmol/L的NS398对兔角膜基质细胞生长均有明显的抑制作用(q=12.7693,20.9087,P〈0.01)。结论NS398能够有效抑制IL-1α诱导的兔角膜基质细胞COX-2的表达,但超过一定浓度会对细胞产生明显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44.
背景:单纯药物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效果不佳,目前穿透性角膜移植已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主要手段.目的:观察穿透性角膜移植治疗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的随访结果.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于2000-01/2007-01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完成.对象:选择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穿透性角膜移植的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51例(51眼),其中12例穿孔,前房积脓35例,移植前合并白内障8例,合并青光眼5例.方法:移植前给予抗真菌联合抗细菌治疗,51例患者均在入院4d内完成了穿透性角膜移植,移植后局部和全身给予抗炎和抗真菌药物治疗,随访6~24个月.主要观察指标:观察移植后视力变化和真菌复发、植片排斥、继发性青光眼、并发性白内障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①51例患者中18例随访6~12个月,25例随访13~18个月,8例随访19~24个月.②49例患者(占96.1%)成功地保存了眼球,48例(占94.1%)患者视力有不同程度提高.③移植后6例患者(占11.8%)真菌复发,中4例药物治疗后治愈,2例摘除眼球;18例患者(占35.3%)植片发生排斥,其中13例经抗排斥治疗植片转为透明,5例因药物治疗无效而行二次穿透性角膜移植:4例患者(占7.84%)植片发生溃疡,其中3例治愈,1例因合并角膜内皮功能失代偿而行再次穿透性角膜移植;7例患者(占13.7%)继发青光眼,眼压均得到成功控制;6例患者(占11.8%)发生并发性白内障,其中3例行白内障摘除.其余患者移植后随访期间眼部情况稳定,植片保持透明.最终随访时,45例患者(占88.2%)角膜植片透明.结论: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高危真菌性角膜溃疡患者,穿透性角膜移植是挽救眼球和视力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45.
文章就目前我国医学研究生专业英语的教学现状进行分析,并针对眼科研究生的特点,发现在眼科研究生专业英语能力培养过程中存在许多问题,如研究生学习专业英语思想上有误区,缺乏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教学模式单一等。文章就这些问题产生的原因,初步探讨了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46.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广泛应用,网络平台的建设在现代教育中发挥着愈加重要的作用。利用网络平台开展眼科教学,构建眼科学网络教学系统,能够有效辅助现行的教学模式,对学生进行更全面的教学指导,进而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临床医学本科生眼科学教学质量。文章从学生学习方式、师生教学交互、教学资源共享、教学评价四个方面介绍了网络平台在本科生眼科学教学中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7.
随着医学研究生招生规模的不断扩大,在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两种学位制度下,如何培养出临床与科研能力兼备的研究生,是目前亟须解决的问题。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根据两种学位研究生的培养要求及临床工作的实际需求,结合目前研究生培养的大环境及本学科的专业特点,制定相应可行的培养方案,对科学学位和专业学位眼科研究生的培养模式进行了初步探索。  相似文献   
48.
目的::通过建立C57 BL/6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探究Smad1在近视形成中的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3周龄C57 BL/6小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正常对照组(NC),包括形觉剥夺3wk组(FDM 3W,n=20),形觉剥夺4wk组(FDM 4W,n=20),FDM3W正常对照组(FDM 3W-NC,n=10)和FDM4W正常对照组(FDM 4W-NC,n=10),实验组右眼遮盖,左眼自然暴露作为自身对照,正常对照组不予任何处理。在实验3 wk及4 wk时检测所有小鼠屈光状态,HE染色观察巩膜及视网膜组织结构变化,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及实时荧光定量PCR观察Smad1在视网膜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自身对照眼和正常对照组呈生理性远视化发展,FDM3W、FDM4W实验眼均呈相对近视化发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与自身对照组及正常对照组比较,FDM3W、FDM4W实验眼巩膜及视网膜明显变薄;实验眼视网膜中Smad1表达明显下降,差异具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小鼠形觉剥夺性近视眼视网膜(尤其是内核层及内丛状层)中Smad1的表达呈下调趋势, Smad1极有可能通过转导视网膜信号参与了近视发生发展过程。  相似文献   
49.
目的 探讨真菌性角膜炎的病因、诊断及治疗.方法 对2001 ~ 2011年在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眼科就诊的508例(508眼)真菌性角膜炎患者的发病危险因素、病原学诊断及诊疗经过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8例真菌性角膜炎患者中,农民437例,占86%(437/508),50% (254/508)例有角膜外伤史,其中植物划伤147例(29%),异物损伤107例(21%),但仍有约40%患者无明显诱因.KOH刮片检查阳性率为75% (381/508),真菌培养阳性率61%(310/508),分离得到的真菌中镰刀菌属占67%(208/310),其次是曲霉菌属25%(77/310),共焦显微镜检查阳性率91%(133/146).32%(163/508)患者给予那他霉素治疗,治愈率为58% (94/163),68%(345/508)患者给予氟康唑治疗,治愈率为37%(128/345),286例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其中31%的患者行板层切削术联合碘伏烧灼,13%的患者行板层角膜移植术,17%的患者行板层切削联合羊膜或结膜瓣覆盖术,39%的患者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最终行眼球摘除者23例.结论 植物划伤为真菌性角膜的主要病因,共焦显微镜检查菌丝阳性率较KOH湿片镜检高,角膜清创、碘酊烧灼联合那他霉素点眼为目前早期治疗真菌性角膜炎的主要手段.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那他霉素、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联合碘酊烧灼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的疗效。方法:将160例真菌性角膜溃疡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1组(60例)、治疗2组(67例)和对照组(33例)。三组病例均先行局部清创碘酊烧灼术,治疗1组采用50g/L那他霉素滴眼液点眼,治疗2组采用50g/L那他霉素滴眼液及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点眼,对照组使用2g/L氟康唑滴眼液点眼,比较三组病例的治愈率和疗程。结果:三组治愈率分别为71.7%,76.1%,51.5%,有效率分别为90.0%,91.0%,78.8%。治疗1,2组分别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中治愈病例的平均治愈时间分别为20±15,16±12,30±13d,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结论:抗真菌药物50g/L那他霉素滴眼液及细胞生长因子重组牛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眼用凝胶与传统的碘酊烧灼法联合治疗真菌性角膜溃疡,尤其是早期患者,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