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8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1篇
综合类   17篇
眼科学   26篇
  2022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6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10篇
排序方式: 共有5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在医学院校研究生招生规模不断扩大的趋势下,培养高质量、能适应多层次需要的医学研究生必须重视综合素质的培养。医学研究生不仅要了解所从事专业疾病的诊疗知识,还要具有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务实求真的创新精神,这就需要社会广泛注重其思想道德的教育、精神心理卫生的建设、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以及交互式知识网络的构建等全方位的综合教育,培养出实用的医教研一体的新世纪高级医学人才,使医学教育满足社会医学研究和患者的需要。我们结合我院眼科学教育的经验,就眼科学研究生素质教育作一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32.
目的 观察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膜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对54例(90只眼)先天性白内障进行手术治疗,均采用超声乳化仪吸除白内障、后囊膜连续环形撕囊及前部玻璃体切割术,3岁以上患儿一期植入人工晶体.术后进行视功能恢复,对术后并发症、视力改善情况进行10~24月随访.结果 28只眼因年龄小不能配合检查,但表现为明显追光,其余62只眼术后校正视力<0.1者3只眼(4.84%),0.1~0.3者10只眼(16.13%),0.3~0.5者25只眼(40.32%),0.6~1.0者18只眼(29.03%),>1.0者6只眼(9.68%),与术前相比明显提高;19只眼(30.65%)周边部后囊膜不同程度混浊,8只眼(12.90%)发生新生膜,其余撕囊区清亮.结论 白内障超声乳化、后囊膜切开联合前部玻璃体切割是治疗先天性白内障的一种理想的手术方法,能有效提升视力,减少后发障的形成.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针对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受体c-Met的RNA干扰对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 构建针对人c-Met基因的小干扰RNA(siRNA),转染体外培养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利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PCR)检测细胞中c-Met mRNA的表达变化,应用MTT法检测HGF诱导后人晶状体上皮细胞增殖.结果 与对照组相比,转染后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Met mRNA表达水平明显下降(P《0.01);与单纯HGF诱导组相比,转染后H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生长明显减慢,增殖能力明显下降(P《0.01).结论 针对人c-Met基因的RNA干扰可以有效阻断人晶状体上皮细胞中c-Met mRNA的表达,并能抑制HGF诱导的人晶状体上皮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34.
目前国外已证实,配戴原虫污染的角膜接触镜以及角膜轻度擦伤是诱发棘阿米巴角膜炎的主要原因[1].棘阿米巴原虫的包囊对外界的抵抗力较强,临床上药物疗效不佳,常需角膜移植进行治疗[2],所以建立良好的动物模型对于该病的深入研究至关重要.在以往的研究中有通过多种方法建立大鼠、家兔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的报道[3-4],但这些方法不符合该病的自然病程,明显限制了对该病的基础研究.本实验设计了新的棘阿米巴角膜炎动物模型,并对其临床经过与病理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相似文献   
35.
车成业  赵桂秋  王青  胡丽婷  姜楠 《重庆医学》2013,42(2):233-234,240
数字化医院与传统医院的不同点是运用数字化医疗设备、计算机网络平台和各类应用软件,系统、及时、准确、便捷地对医疗服务和管理信息进行收集、整理、统计、分析和反馈,实现医院各项业务数字化运作和智能化管理,并与医院外部的信息系统进行数据交换和信息共享,以此提升整个医院的医疗服务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植入多焦点人工晶状体后的视近功能。方法对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47例(73眼)行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术,观察术后的近视力(UCNVA、BCNVA、DCNVA),近立体视锐度、阅读速度、偏心值与倾斜度及满意度。结果高度近视伴老视白内障患者植入Restor后UCNVA、BCNVA、DCNVA分别为(0.12±0.04)D,(0.10±0.03)D,(0.10±0.03)D(标准近视力表100%对比度下)。最适阅读距离下的近视力及阅读速度较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平均近立体视锐度为(70±1.45)″。脱镜率为87%。结论超声乳化联合多焦点人工晶状体植入能为高度近视伴老视的白内障患者提供较好的近视力。  相似文献   
37.
目的:应用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糖尿病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前后角膜内皮的变化。方法:随机选取年龄相关性白内障合并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50例56眼和单纯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50例60眼(对照组),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式人工晶状体植入术。术前及术后1wk;1,3mo应用共聚焦显微镜分别对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及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进行观察,分析结果。结果:两组术前中央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密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跟术前相比,术后两组角膜厚度、内皮细胞变异系数均增加,内皮细胞密度、六角形细胞百分比均呈下降趋势;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中央角膜厚度均高于对照组(P<0.05),内皮细胞密度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1wk;1,3mo糖尿病组六角形内皮细胞百分比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内皮细胞变异系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合并糖尿病的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角膜内皮的损伤更严重,且创伤愈合的速率和效率均差于单纯相关性白内障患者。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不同手术方式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研究2007年1月至2011年1月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152例因真菌性角膜炎行手术治疗的患者,按照病变程度及手术方式分为4组,A组行角膜板层切削术、B组行角膜板层切削联合羊膜或结膜瓣覆盖术、C组行角膜板层移植术、D组行穿透性角膜移植术,所有患者术后随访6~24个月,观察每组的临床疗效.结果 152例患者中,有148例保留眼球,有139例患者视力较术前有所提高.A、B、C、D组经各组手术治疗有效率分别为81.4%、84.4%、86.4%、92.8%.结论 针对不同的病情,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对真菌性角膜炎的治疗有良好的疗效,穿透性角膜移植术对真菌性角膜炎尤其是高危患者仍是有效的治疗措施.  相似文献   
39.
目的:评价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人工晶状体(intraocular lens,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并分析其原因。 方法:本研究根据患者术前屈光状态以及有无后巩膜葡萄肿分为三组:A组为高度近视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B组为高度近视无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C组为正视眼的白内障患者。于手术后3d观察A、B、C三组裸眼远视力(un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UCDVA)和最佳矫正远视力(best-corrected distance visual acuity,BCDVA),术后6mo观察A组视力与眼轴的关系、A、B、C三组UCDVA和BCDVA、对比敏感度、眼底检查及患者术后满意度调查。 结果:在本实验收集的472例患者(545眼)中,A组患者74例(91眼);B、C组各199例(227眼)。术后3d及6mo,B、C组的UCDVA及BCDVA均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3d,C组的裸眼远视力及最佳矫正远视力优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mo患者UCDVA及BCDVA在B、C两组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A组和B组在4种状态5种空间频率下的对比敏感度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C组的对比敏感度高于A、B组,B组的对比敏感度要高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经统计学检验,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视力与眼轴长短之间呈负相关性。 A、B组患者术后视觉质量满意度高于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A、B组间患者术后质量满意度无明显差异。 结论:高度近视伴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患者行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联合IOL植入术后的视觉质量较高度近视不伴有后巩膜葡萄肿的白内障及正视眼的白内障患者差,这与高度近视眼底病变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40.
目的:探讨PBL(problem-based learning)教学法在眼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的应用。方法:以青岛大学医学院2009级眼科硕士研究生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2010级眼科硕士研究生为实验组采用PBL教学法,探讨不同教学法的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专业课成绩较对照组提高,对教学效果的满意率也较高。结论:PBL教学法值得在眼科硕士研究生专业课教学中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