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048篇
  免费   169篇
  国内免费   92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41篇
妇产科学   13篇
基础医学   90篇
口腔科学   49篇
临床医学   521篇
内科学   186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29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国民族医学   4篇
外科学   233篇
综合类   909篇
预防医学   340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34篇
  4篇
中国医学   268篇
肿瘤学   76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79篇
  2022年   69篇
  2021年   80篇
  2020年   74篇
  2019年   72篇
  2018年   66篇
  2017年   50篇
  2016年   59篇
  2015年   69篇
  2014年   143篇
  2013年   115篇
  2012年   154篇
  2011年   173篇
  2010年   181篇
  2009年   161篇
  2008年   150篇
  2007年   181篇
  2006年   179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60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9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75篇
  1999年   53篇
  1998年   72篇
  1997年   66篇
  1996年   60篇
  1995年   43篇
  1994年   31篇
  1993年   48篇
  1992年   42篇
  1991年   35篇
  1990年   30篇
  1989年   26篇
  1988年   19篇
  1987年   10篇
  1985年   10篇
  1984年   15篇
  1983年   8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5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0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治疗对肝功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乙型肝炎病毒(HBV)、结核(TB)杆菌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所致肝损伤的临床及组织学特点。方法:单纯TB感染者45例,TB合并HBV感染者35例,前4月均服用异烟肼、利福平、吡嗪酰胺、乙胺丁醇,后2月服用异烟肼、利福平。每2~4周复查肝功能、HBV标记物、T细胞亚群等指标,部分患者进行了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TB HBV组肝功能异常发生率为34.3%,较单纯TB组高,发生时间较单纯TB组早半月,发生平均年龄小8岁;谷丙转氨酶水平、肝组织学炎症积分均较TB组高(P<0.05);肝功能异常者中80%为HBeAb阳性,T细胞免疫功能紊乱较重,CD4 细胞明显减少(P<0.05)。结论:HBV、TB合并感染时,抗TB药物的肝毒性增强,治疗过程中应及时复查肝功能。  相似文献   
22.
肿瘤细胞的转移过程包括几个特定的阶段,即 肿瘤细胞从原发病灶上脱落,吸附于基底膜、细胞 外间质和血管内皮细胞。肿瘤细胞的吸附作用是 通过具有不同特异性配体的表面受体介导的,因  相似文献   
23.
目的 研究择期手术患者靶控输注(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效应室靶浓度的50%患者意识消失时的药物浓度(EC50)与脑电双频谱指数(BIS)的关系。方法 5家医疗中心405例择期手术患者(国人),ASAⅠ或Ⅱ级。靶控输注异丙酚,以血浆靶浓度1.2μg/ml为起点,到达预期血浆靶浓度后每30秒递增0.3μg/ml,直至患者意识消失。采用概率单位回归分析计算患者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效应室靶浓度的EC05、EC50和EC95及其所对应的BIS。结果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异丙酚血浆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2.9μg/ml、3.8μg/ml和4.8μg/ml,效应室靶浓度EC05、EC50和EC95分别是1.3μg/ml、2.2μg/ml和3.2μg/ml,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是58,5%和95%患者意识消失的BIS分别是77和40。结论 择期手术患者TCI异丙酚意识消失时血浆靶浓度和效应室靶浓度EC50及95%置信区间分别是3.8μg/ml(3.8~3.9μg/ml)和2.2μg/ml(2.2~2.3μg/ml), 50%患者意识消失的BIS用95%置信区间是58(58~59)。  相似文献   
24.
女性内生殖器恶性肿瘤发展早期临床上常无症状或症状轻微不典型,患者缺乏恶性肿瘤防治知识,对医生羞于启齿,甚至隐瞒病情;医生对恶性肿瘤认识不足,过分信赖诊断仪器的检查结果,均可导致延误诊。除此之外,医疗条件、医疗规范、医疗政策以及临床医生的思维、培训等都是可造成女性内生殖器恶性肿瘤延误诊不可忽视的条件。本文对女性内生殖器常见恶性肿瘤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卵巢癌延误诊原因作如下综述。  相似文献   
25.
There were 48 strains of thermophilic actinomyces isolated from the specimens of mouldy hay and sputum of the patients suffering from farmer’s lung (FL). Streptomyces thermohygroscopicus (STHs),one strain of them, was used for this investigation. The microorganisms were injected into the lungs of rabbits and rats by thyrocrico – or tracheocentesis. 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pathological changes in the lungs including macrophage alveolitis, granuloma formation and diffuse interstitial were similar to that induced by other thermophilic actinomyces. IgG and C3 deposition in the lesions were also observed by immunofluorescence examination. Specific immunocomplexes in the sera of some animals were detected by ELISA with the STHs was possibly one of the pathogens responsible for FL in China’s countryside.  相似文献   
26.
日光福射对大气中细菌粒子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相似文献   
27.
梨状窝瘘(PSF)是一种儿童罕见疾病,随着近年来发病率的逐渐增加,该病的诊治方法也越来越受到重视。目前临床诊断以喉镜下观察到瘘管为金标准,治疗以非感染期内镜下封闭内瘘口术式为主,完全切除瘘管为根治性治疗术式。  相似文献   
28.
超短波治疗慢性肺源性心脏病患者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超短波对慢性肺心病CCP患者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急性发作期CCP患者87例分为超短波治疗组45例和对照组42例,治疗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给予超短波治疗,对照组行常规治疗。治疗前后分别测定两组患者血浆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内皮素(ET-1)含量,动脉血氧分压(PaO2)和平均肺动脉压(mPAP)水平。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治疗后PaO2显著升高(P<0.01),VEGF、ET-1、mPAP明显降低(P<0.01)。VEGF、ET-1与PaO2呈负相关(P<0.01)、与mPAP呈正相关(P<0.01)。结论:超短波可以通过降低肺动脉高压对CCP患者起治疗作用。  相似文献   
29.
博莱霉素A5诱发大鼠肺间质纤维化的实验病理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用博莱霉素A_5诱发大鼠肺间质纤维化,动态观察其病理形态及肺间质内Ⅰ、Ⅲ型胶原的变化,所用方法包括光镜、电镜及间接免疫荧光法。结果表明,实验第1周内动物以肺泡炎病变为主并有肺泡“腔内芽”形成,第2周起则以间质纤维化病变为主;Ⅰ、Ⅲ型胶原显著增多分别主要发生于实验晚期和早期。本研究提示,“腔内芽”可能参与了纤维化的形成过程,该过程中Ⅰ、Ⅲ型胶原呈动态变化。  相似文献   
30.
对 1 0 3例早期胃癌 ,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 ,进行 P53基因突变蛋白检测 ,结果显示 :P53蛋白表达率在早期胃癌为 2 9.1 %。P53蛋白表达与肿瘤分化有关 ,阳性表达多见于分化型腺癌 (P<0 .0 1 )。当肿瘤侵入粘膜下层 ,P53蛋白表达阳性肿瘤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升高 (P<0 .0 5 )。同时 ,P53蛋白表达与早期胃癌预后有关 ,表达阴性病例 5年生存率明显高于P53 蛋白表达阳性组 (P<0 .0 5 )。此项研究表明在肿瘤早期 ,P53 突变基因已在肿瘤浸润、发展及预后方面起到相应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