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751篇
  免费   137篇
  国内免费   78篇
耳鼻咽喉   55篇
儿科学   15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80篇
口腔科学   48篇
临床医学   309篇
内科学   199篇
皮肤病学   18篇
神经病学   31篇
特种医学   106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219篇
综合类   758篇
预防医学   361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455篇
  3篇
中国医学   217篇
肿瘤学   8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41篇
  2022年   35篇
  2021年   34篇
  2020年   35篇
  2019年   51篇
  2018年   44篇
  2017年   24篇
  2016年   40篇
  2015年   39篇
  2014年   108篇
  2013年   81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40篇
  2010年   158篇
  2009年   129篇
  2008年   143篇
  2007年   153篇
  2006年   152篇
  2005年   148篇
  2004年   139篇
  2003年   101篇
  2002年   82篇
  2001年   78篇
  2000年   81篇
  1999年   85篇
  1998年   92篇
  1997年   83篇
  1996年   80篇
  1995年   56篇
  1994年   55篇
  1993年   54篇
  1992年   55篇
  1991年   40篇
  1990年   36篇
  1989年   35篇
  1988年   29篇
  1987年   17篇
  1986年   9篇
  1985年   23篇
  1984年   17篇
  1983年   13篇
  1982年   13篇
  1981年   9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4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9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82.
目的进一步探讨和分析早期牙菌斑控制在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防治中的效果。方法选取该院于2011年11月—2013年11月期间收治的100例2型糖尿病患者,将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各50例患者,观察组患者进行早期牙菌斑控制干预,对照组则不进行,对患者进行为期六个月的随访,观察患者牙周病控制情况,并进行分析。结果经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牙周病控制较对照组好(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采取早期牙菌斑控制干预能够有效防止牙周病,有利于患者的口腔健康,同时,该措施在预防2型糖尿病患者牙周病方面具有积极的作用,在临床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83.
目的:探讨现代社会压力对高血压的影响及相关因素调查。方法:随机选取300例门诊就医的高血压患者,进行生活事件压力量表问卷调查,对目前正在工作状态的人进行职场压力量表测试。结果:在300例高血压患者中,职场中的有187(62.3%),非职场中人113(37.7%),其中经历亲人死亡、被解雇、家人健康情形改变、事业低谷、经济状况改变、新增贷款7中生活压力事件成为高血压的主要影响因素,高血压的发病率与其所承受的社会压力成正比。结论:现代经济社会来自买房购物、升学就业、生病就医、社会激烈竞争等方方面面的压力构成了高血压发生的主要诱因。  相似文献   
84.
急性有机磷农药中毒(AOPP)是我国农村地区常见的中毒之一,具有发病快、毒性大等特点,患者病死率高达10%以上,主要通过消化道、呼吸道及皮肤黏膜等多种途径进入体内而引起中毒.有机磷农药的毒理作用是抑制神经系统的胆碱酯酶活性,使胆碱神经的传递介质乙酰胆碱大量蓄积,蓄积的乙酰胆碱作用于神经突触及其支配的效应器细胞上的胆碱能受体,从而产生多汗、流泪、流涕及肺部啰音等毒蕈碱样症状,皮肤苍白、肌肉颤动、心率加快及肌无力等烟碱样症状和中枢神经系统症状,患者严重时可导致昏迷,以致呼吸衰竭而死亡[1].目前主要的治疗措施是以胆碱能拮抗剂和胆碱酯酶复能剂为基础的综合治疗,但抗胆碱药使用的种类和剂量,各地差别甚大,应根据各个药物的药理作用特点和患者实际情况,采取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85.
86.
目的 探讨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长骨嗜酸性肉芽肿患者的影像学资料.结果 16例患者共检查出病灶21处,其中股骨有12处病灶,胫骨5处,腓骨2处,桡骨2处.影像学表现主要为骨质破坏、皮质改变、骨膜反应、软组织肿块.结论 长骨嗜酸性肉芽肿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结合X线平片和CT、MRI,可提高对该病的影像学诊断能力.  相似文献   
87.
目的探讨SOX-2及OCT-4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理分级的关系及其在宫颈癌发生、发展等方面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和RT-PCR方法在蛋白及核酸水平检测SOX-2及OCT-4在正常宫颈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结果(1)免疫组化染色显示,正常宫颈组织与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SOX-2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5);OCT-4在正常宫颈和宫颈鳞癌组织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2)RT-PCR示SOX-2mRNA在正常宫颈及中、低分化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并且SOX-2的表达随着病理学分级的下降而表达上调;OCT-4mRNA在正常宫颈及宫颈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OCT-4的表达与病理学分级无关.结论 SOX-2和OCT-4可能在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8.
目的以随机对照试验(RCT)为依据,比较生物可吸收支架(BVS)对比依维莫司洗脱支架(EES)在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介入治疗中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计算机检索数据库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和Cochrane Library,并追踪获取文献,查询时间从2008年1月至2017年9月,根据改良Jadad量表评价文献质量并提取资料,运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通过检索共纳入7项对比BVS及EES的RCT,随访时间从9个月~3年,共5546例患者,其中BVS组3241例、EES组2305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应用BVS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OR=1.55,95%CI:1.22~1.96,P=0.0003)、靶血管心肌梗死(OR=1.73,95%CI:1.32~2.27,P0.0001)、支架内血栓(OR=3.62,95%CI:2.12~6.18,P0.0001)的风险高于应用EES患者,但在全因死亡(P=0.1)、心源性死亡(P=0.42)、所有血运重建(P=0.10)、靶病变血运重建(P=0.06)对比中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同时,在各项复合终点的对比中,BVS组的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OR=1.37,P=0.0003)、面向患者的复合终点(OR=1.21,P=0.005)、面向装置的复合终点(OR=1.41,P=0.002)、靶病变失败(OR=1.44,P0.0001)的发生率均高于EES组。结论在目前的冠心病介入治疗随访中,BVS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无论是短期还是长期均不优于EES。临床应用BVS应当更加谨慎,在新一代BVS投入应用之前,现行的治疗方案仍需大量的、更长时间的随访来验证。  相似文献   
89.
目的探讨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FABP指标测定的临床意义,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4年10月我院收治的急性颅脑损伤患者76例为研究组。同时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76例健康人群为健康组。对两组入选对象的H-FABP、c Tn I、CK-MB指标水平及研究组的阳性率水平进行比较。结果 1研究组入选对象的各项指标水平均明显高于健康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研究组H-FABP阳性率显著高于c Tn I和CK-M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FABP水平显著高于健康人群,同时与c Tn I、CK-MB比较,急性颅脑损伤患者血清H-FABP阳性率水平显著升高,血清H-FABP指标检测对急性颅脑损伤患者的临床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0.
197例新生儿骨折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新生儿骨折常见原因、诊疗及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197例新生儿骨折的临床资料,调查孕母情况、分娩情况、患儿一般情况、骨折诊疗及预后等情况。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骨折原因下新生儿骨折部位构成的差异性、不同分娩方式及出生体质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的差异性。结果产伤性骨折193例,其中自然分娩165例,产钳助娩9例,臀位助娩5例,胎吸助娩2例,剖宫产12例;产伤性骨折患儿出生体质量14例<2.5kg,150例2.5~4kg,29例≥4kg;非产伤性骨折4例,其中代谢性骨病骨折3例;先天性成骨不全骨折1例。骨折好发部位前3位依次为锁骨(178例)、颅骨(10例)、股骨(5例),不同骨折原因下新生儿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57.87,P<0.001);不同分娩方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75.02,P<0.001);不同出生体质量下产伤性骨折部位构成存在差异(χ2=36.48,P<0.001)。3例代谢性骨病骨折患儿胎龄均<31周,2例出生体质量<1 000g,1例<1 500g,骨折时日龄≥35d,肠外营养时间均≥33d,2例呼吸机撤离困难,2例血钙降低,3例血磷降低,1例碱性磷酸酶升高。结论新生儿骨折以产伤性骨折为主,骨折发生部位与分娩方式、新生儿出生体质量等因素有关;代谢性骨病是非产伤性骨折的重要原因,与矿物质储备、出生后钙、磷及维生素D摄入等相关。预防上主要为提高助产技术,并注意早产儿营养管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