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10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44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79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8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13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目的: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on smal celllungcancer,NSCLC)外周血和骨髓中粘蛋 白1(mucin1,MUC1)mRNA的表达。方法:应用 RT PCR技术,对31例肺癌患者、10例肺良性病 变患者和8名健康人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基 因mRNA表达进行检测。结果:31例肺癌患者 中10例检测到外周血,7例检测到骨髓中有 MUC1mRNA表达,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和8名 健康人中未检测到MUC1mRNA表达。肺癌患 者外周血及骨髓中MUC1mRNA表达分别为 32.3%(10/31)和22.6%(7/31),两者之间存在 正相关关系,P<0.05;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 mRNA的表达与肺癌组织学类型、细胞分化程度 及pTNM分期均密切相关,P<0.05。结论:肺癌 患者外周血和骨髓中存在常规方法检测不出的 肿瘤细胞;应用巢式RT PCR法可检测到肺癌患 者外周血和骨髓中MUC1mRNA表达,可为制 定治疗方案和评估预后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42.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中微转移的诊断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应用黏蛋白1(MUC1)mRNA为标志物,检测了31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情况,并初步探讨了肺癌患者外周血微转移诊断的临床意义,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4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应用研究   总被引:13,自引:2,他引:11  
肺癌是我国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长最快、预后最差的恶性肿瘤之一。恶性肿瘤的侵袭和转移是其恶性标志和特征 ,也是导致患者治疗失败和死亡的主要原因。因此 ,控制肺癌的侵袭和转移是改善患者预后、提高生存率的主要措施。肿瘤血管生成是肿瘤生长和转移的形态学基础 ,它不仅向肿瘤提供营养 ,也向宿主输出大量肿瘤细胞导致肿瘤的生长和转移。因此 ,抑制肿瘤血管形成是重要的抗癌战略[1 ] 。目前研究表明 ,肿瘤血管形成 (vascu logenesis)是一个非常复杂的过程 ,它与某些基因的改变、多种细胞因子的正负性调节、细胞外基质 (ext…  相似文献   
44.
车国卫  刘伦旭 《癌症进展》2011,9(6):605-609
正胸腔镜设备和相关外科技术经过近20年的发展和完善,胸腔镜肺癌肺叶切除术(VATS-lobec-tomy)外科治疗早期肺癌的近期和远期临床效果已无争议,而2006年颁布的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非小细胞肺癌治疗指引和2007年发表的美国胸部医师协会(ACCP)肺癌治疗指引把胸腔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肺多形性癌(pleomorphic carcinoma,PC)的临床表现、手术方法及预后,以提高其诊断和治疗的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自2006年1月至2011年8月期间收治7例肺多形性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2例,男女比例为2.5∶1.0;平均年龄58.85(43~69)岁。并使用PubMed检索系统,检索关键词为Pulmonary pleomorphic carcinoma surgery,复习2005~2011年报道有完整资料的8例患者的文献,其中男7例,女1例,男女比例7︰1;平均年龄70.25(51~79)岁。15例患者均行手术治疗并行系统淋巴结清扫术。结果本组资料平均发病年龄64.93(43~79)岁;15例患者中,男12例,女3例,男女比例为4∶1;主要症状多为咳嗽,痰中带血及咯血,胸痛;病理诊断均为多形性癌。本院7例患者中,梭形细胞癌伴鳞癌3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2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和腺癌2例;截至随访时有3例术后死亡,最长生存时间49个月,4例恢复良好。检索文献资料的8例患者中,梭形细胞癌伴鳞癌4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1例,梭形细胞癌伴大细胞癌和鳞癌1例,梭形细胞癌伴腺癌和鳞癌2例;截至随访时有5例术后死亡,最长生存时间22个月,3例恢复良好。结论肺多形性癌极为少见,积极手术治疗可取得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46.
目的 研究全胸腔镜和开放肺叶切除术对肺癌患者围手术期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影响,探讨微创手术能否促进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方法 从2010年9月至2011年1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连续收治161例肺部病变患者中纳入138例肺癌患者,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常规开胸组[开胸组,70例,男53例、女17例,年龄(56.1±9.7)岁]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组[VATS组,68例,男46例、女22例,年龄(53.4±6.5)岁],两组患者临床特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检测两组患者术前和术后(第1d、3d、7d和30 d)疼痛、心率和血氧饱和度的变化. 结果 (1)疼痛程度于术后第1d、3 d 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83±0.79 vs.3.93±0.67,2.88±0.59 vs.3.03±0.71,P> 0.05),但在术后第7d、30 d开胸组显著高于VAST组(1.61±0.33 vs.1.22±0.12,1.58±0.26 vs.1.19±0.31,P< 0.05).(2)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术后静息心率均显著高于术前[(84.13±17.21)次/分vs.(73.67±10.32)次/分,(86.13±19.67)次/分vs.(72.24±14.21)次/分,P<0.05];而VATS组于术后第3d降至术前水平,开胸组于术后第7d恢复至术前水平.(3)VATS组和开胸组患者静息血氧饱和度于术前与术后各时间点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96.34%±2.11%vs.97.12%±2.31%,95.33%±4.13% vs.94.93%±4.31%,P>0.05).(4)术后第3d运动前后VATS组心率和血氧饱和度变化幅度显著低于开胸组[(11.11±4.81)次/分vs.(18.23±6.17)次/分,3.10%±1.20% vs.7.40%±2.70%,P<0.05]. 结论 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对心、肺功能的影响小,有助于肺癌患者术后快速康复.  相似文献   
47.
目的 比较腔镜食管肿瘤切除与Sweet、Ivor-Lewis和McKeown 3种开胸食管肿瘤切除术式的围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方法 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822例食管癌切除手术,经左胸(Sweet) 673例,上腹右胸(Ivor-Lewis) 37例,颈胸腹三切口(McKeown)19例,腔镜辅助(MIE)93例,回顾性分析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4种手术组患者年龄、腹腔及中下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并发症肺部感染、吻合口瘘、膈疝、乳糜胸、胃排空障碍、死亡的发生率等方面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纵隔淋巴结清扫数目McKeown组(4.05±4.29)枚和MIE组(3.16 ±2.34)枚高于Sweet组(1.40 ±2.28)枚和Ivor-Lewis组(1.11±1.82)枚,P<0.001.手术时间MIE组(363.63±98.27) min明显高于Sweet组(199.51 ±46.75) min、Ivor-Lewis组(241.76 ±71.88) min及McKeown组(271.05±92.30) min,P<0.001.术后患者呼吸衰竭的发生率McKeown组(10.5%,2/19)高于Sweet组(1.3%,9/673)、Ivor-Lewis组(2.7%,1/37)和MIE组(3.2%,3/93),P=0.046;声音嘶哑MIE组(4.3%,4/93)高于Sweet组0.3%(2/673)、Ivor-Lewis组(0)和McKeown组(0),P<0.001.MIE小手术量组的手术时间高于大手术量组[(418.10±133.42) min对(337.70±62.31) min,P<0.001].结论 三切口食管癌切除能够获得较左开胸、上腹右胸更彻底的上纵隔淋巴结清扫,腔镜的应用可能有助于降低术后呼吸道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48.
49.
检测CK19 mRNA和MUC1 mRNA诊断非小细胞肺癌淋巴结微转移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目的 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SCLC)淋巴结微转移的基因诊断方法,并分析CK19mRNA、MUC1mRNA作为肺癌微转移检测分子标志物的可行性。方法应用巢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nestedRT-PCR),对31例NSCLC的119枚淋巴结中的粘蛋白1(MUC1)mRNA、角蛋白19(CK19)mRNA表达情况进行检测;对照组为10例肺良性病变患者的35枚淋巴结。结果 31例NSCLC患者的119枚淋巴结中,66枚(55.5%)淋巴结存在CK19mRNA阳性表达,65枚(54.5%)存在MUC1mRNA阳性表达;肺良性病变患者35枚淋巴结中CK19mRNA和MUC1mRNA表达均为阴性,与肺癌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 MUC1、CK19基因均可作为RT-PcR法检测NSCLC患者淋巴结微转移的分子标志物,两者联合检测可能有助于早期诊断肺癌转移。  相似文献   
50.
目的 探讨从人大细胞肺癌细胞株WCQH-9801分离构建不同转移潜能肺癌细胞株的可能性,并鉴定其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差异。方法 应用单个细胞克隆技术分离建立不同肺癌细胞亚系NL9980和L9981;应用Southern blot、RT-PCR、Western blot检测NL9980和L9981细胞株中nm23-H1基因多态性、mRNA和蛋白转录表达水平;应用MTT法、平板法、Boyden小室法、染色体分型法以及动物实验检测NL9980和L9981细胞株的体内体外生物学特征。结果 ①成功分离建立具有不同转移能力的人大细胞肺癌细胞系NL9980和L9981;②L9981细胞系存在nm23-H1等位基因杂合性缺失、mRNA和蛋白表达缺失,而NL9980细胞株:nm23-H1等位基因结构和转录表达均正常;③L9981细胞株的体外增殖能力、克隆形成率和体外侵袭力均显著高于NL9980细胞株;④L9981细胞株在裸鼠体内的成瘤性和肺部转移率均显著高于NL9980;⑤NL9980和L9981染色体众数比较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①NL9980和L9981细胞株具有不同的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②L9981细胞株的高侵袭和高转移潜能可能与nm23-H1等位基因缺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