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3010篇 |
免费 | 285篇 |
国内免费 | 157篇 |
专业分类
耳鼻咽喉 | 22篇 |
儿科学 | 19篇 |
妇产科学 | 3篇 |
基础医学 | 154篇 |
口腔科学 | 45篇 |
临床医学 | 419篇 |
内科学 | 224篇 |
皮肤病学 | 25篇 |
神经病学 | 129篇 |
特种医学 | 109篇 |
外国民族医学 | 2篇 |
外科学 | 265篇 |
综合类 | 827篇 |
预防医学 | 379篇 |
眼科学 | 41篇 |
药学 | 327篇 |
8篇 | |
中国医学 | 301篇 |
肿瘤学 | 153篇 |
出版年
2024年 | 26篇 |
2023年 | 116篇 |
2022年 | 131篇 |
2021年 | 175篇 |
2020年 | 96篇 |
2019年 | 107篇 |
2018年 | 125篇 |
2017年 | 79篇 |
2016年 | 86篇 |
2015年 | 80篇 |
2014年 | 220篇 |
2013年 | 126篇 |
2012年 | 125篇 |
2011年 | 132篇 |
2010年 | 151篇 |
2009年 | 111篇 |
2008年 | 82篇 |
2007年 | 135篇 |
2006年 | 114篇 |
2005年 | 123篇 |
2004年 | 111篇 |
2003年 | 113篇 |
2002年 | 76篇 |
2001年 | 61篇 |
2000年 | 88篇 |
1999年 | 74篇 |
1998年 | 62篇 |
1997年 | 53篇 |
1996年 | 45篇 |
1995年 | 42篇 |
1994年 | 32篇 |
1993年 | 35篇 |
1992年 | 37篇 |
1991年 | 37篇 |
1990年 | 37篇 |
1989年 | 46篇 |
1988年 | 29篇 |
1987年 | 37篇 |
1986年 | 19篇 |
1985年 | 15篇 |
1984年 | 9篇 |
1983年 | 9篇 |
1982年 | 7篇 |
1981年 | 4篇 |
1980年 | 4篇 |
1974年 | 3篇 |
1964年 | 3篇 |
1960年 | 4篇 |
1959年 | 3篇 |
1957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345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目的:将自体骨髓基质细胞(Bone marrow stromal cells,BMSCs)接种到β-TCP/CPPF/PLLA支架上,进行体外复合培养,构建组织工程人工骨,植入兔桡骨大段骨缺损模型中,评估BMSCs/β-TCP/CPPF/PLLA复合体促进成骨的作用。方法:用新西兰大白兔40只,随机分为BMSCs/β-TCP/CPPF,PLL复合物组(A组)、β-TCP/CPPF/PLLA支架组(B组)、空白对照组(C组)共三组,建立兔桡骨双侧大段骨缺损模型,相应植入自体细胞材料复合物和单纯支架材料,空白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术后4、8、12、16周处死动物,摄X线片观察骨缺损修复情况。结果:X线检查结果:A组术后2周可见缺损处有散在的、少量的模糊状骨痂生成,术后4周可见明显的骨生成影像,成云雾状,均匀分布在骨缺损区,术后8周整个缺损区均可见到骨痂生成,成骨现象较4周更加明显,部分髓腔已通,术后12~16周,缺损区已完全为新生的骨组织充填,骨髓腔已完全再通,修复区比正常的桡骨较细。B组、C组术后2~16周,虽有不同程度的成骨现象,但没有完全修复骨缺损区,B组较C组修复明显。X线评分结果:A组在各时期均明显高于B组,差异具有显著性(P〈0.01)。结论:自体BMSCs与β-TCP/CPPF/PLLA复合物移植能修复大节段的骨干缺损。 相似文献
32.
原发性主动脉附壁血栓(primary aortic mural thrombus, 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是指在主动脉内无动脉粥样硬化或动脉瘤因素情况下, 附着于主动脉壁上的血栓, 其破裂碎片骑跨在腹主动脉末端分叉处, 导致两侧髂总动脉的血流阻断, 引起双下肢急性缺血综合征。北京协和医院血管外科于2022年收治了1例PAMT致腹主动脉骑跨栓, 经多学科协作团队讨论及评估后进行了全身抗凝、升主动脉开放手术、股动脉切开取栓和腹主动脉及双髂动脉球囊扩张支架置入术治疗, 术后患者恢复较好。现就本例患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进行总结, 以期为PAMT致急性下肢缺血甚至腹主动脉骑跨栓的诊疗模式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3.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 125I 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临床疗效. 资料与方法 对31例手术不能切除的晚期胰腺癌患者行CT引导下植入 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采用放射性粒子治疗计划系统(TPS)重组胰腺肿瘤的三维立体图像,计算出 125I 粒子植入的数量和剂量分布率,在CT引导下将 125I 粒子植入胰腺肿瘤内,采用 125I 粒子活度为0.5~0.8 mCi/颗,相隔1.0~1.5 cm植入,避开血管和胰管及周围重要脏器.10例同时行吉西他滨和5-氟尿嘧啶(5-Fu)动脉灌注治疗,3~4周期. 结果 31例的肿瘤平均直径为5.8 cm.治疗后随访2~25个月,术后患者顽固性疼痛症状明显缓解(P<0.05),Karnofsky评分显著提高(P<0.05).平均术后2~5 d疼痛开始缓解.术后2个月CT随访,肿瘤完全缓解(CR)3例,部分缓解(PR)16例,无变化(NC)9例,进展(PD)3例,总有效率(CR+PR)为61.3%.全组中位生存时间为10.31个月.Ⅱ、Ⅲ及Ⅳ期粒子植入术后中位生存期分别为14、11及6个月;6个月和12个月累计生存率分别为89%、70%、58%和44%、30%、0%.10例术后行吉西他滨和5-Fu动脉灌注治疗3~4周期,其中3例合并肝转移患者,则同时行化疗栓塞术.2例术后随访发现2颗粒子迁移至肝脏.在随访过程中未见上消化道出血、胰腺炎、胰瘘及放射性肠炎等并发症. 结论 CT引导下植入 125I 放射性粒子治疗胰腺癌,近期疗效确切,具有很好的姑息止痛疗效,是一种安全、有效、并发症少的微创治疗方法,远期疗效尚待进一步随访和观察. 相似文献
34.
35.
聚磷酸钙纤维和左旋聚乳酸软骨支架复合自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软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应用组织工程学技术,体外初步构建组织工程化人工关节软骨。方法制备三维多孔软骨支架材料CPP/PLLA,体外诱导兔MSCs向软骨细胞表型分化,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软骨特异性Ⅱ型胶原表达,将诱导细胞与软骨支架材料CPP/PLLA复合,体外培养构建人工关节软骨,1周后终止培养,扫描电镜观察组织工程化人工软骨的微观结构;同时将构建人工软骨移植于兔大腿皮下,3周后处死动物,甲苯胺蓝染色观察。结果扫描电镜观察可见该复合材料CPP/PLLA为高孔隙率的网状、连通、微孔结构,微孔分布均匀,孔径大小为300~400Ⅳn之间;兔MSCs经体外软骨表型定向诱导后,Ⅱ型胶原免疫组化染色阳性。诱导后的MSCs可在支架材料内良好贴附生长,细胞被分泌的胶原基质包裹;从体内获取的培养物组织切片观察可见大量的软骨细胞生成,甲苯胺蓝染色阳性。结论经软骨起源诱导后的MSCs与CPP/PLLA复合培养可以构建自体软骨移植的替代物,为应用软骨组织工程方法修复关节软骨缺损和功能重建提供一种新材料,具有较大的潜在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36.
2003年2月~2005年2月,我院对23例高龄不稳定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采用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 相似文献
37.
【摘要】 目的 探讨前列腺体积与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的相关性研究。方法 选取2014年1月至2017年7月经直肠超声引导下行前列腺穿刺活检术的患者,共145例患者。入选标准: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PSA)≥10 ng/mL,4 ng/mL≤总的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otal prostatic specific antigen,tPSA)<10 ng/mL且f/t≤0.16,直肠指检发现前列腺结节,或超声、MRI发现异常影像的患者;排除标准:tPSA>100 ng/mL,或穿刺病理为非前列腺腺癌的患者。其临床资料包括年龄、tPSA、前列腺体积(prostate volume,PV)、PSA密度等。结果 前列腺体积<25 mL(Ⅰ度)、25~55 mL(Ⅱ度)和≥55 mL(Ⅲ度)的前列腺穿刺阳性率分别为53%、33%和17%,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χ2=9.1653,P=0.010)。行Cochran-Armitage趋势检验方法,提示:穿刺阳性率随着前列腺体积的增大而降低,差异比较有统计学意义(Z=2.9948,P=0.003)。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PV是前列腺癌穿刺阳性率的独立危险因素,PV为Ⅰ度相对Ⅲ度的优势比为6.268(95%CI:1.802~21.805,P=0.004);PV为Ⅱ度相比Ⅲ度的优势比为2.444(95%CI:0.962~6.205,P=0.060)。结论 对tPSA<100 ng/ mL的患者行前列腺穿刺,前列腺体积越小则是前列腺癌相对高发的危险因素,前列腺癌的穿刺阳性率也越高。 相似文献
38.
陈凯杨洪吉邓小凡张宇朱世凯赵冀刘兴超陈云飞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2018,(6):452-455
目的分析有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的临床病理特点,探讨淋巴结转移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收集2001至2015年经病理证实且有完整临床及随访资料的胰腺癌216例,运用Kaplan-Meier法计算患者的生存率.描绘有无淋巴结转移患者的生存曲线;采用Log-rank法比较胰腺癌患者有无淋巴结转移与预后的关系。结果患者术后生存时间4~86个月,中位生存时间19个月,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65.1%、33.8%、20.5%。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36.5%、12.2%、0%,无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术后1、3、5年生存率分别为70.3%、38.0%、21.4%,无淋巴结转移组患者的生存时问长于有淋巴结转移组转患者(X^2=15.803,P〈0.001)。结论有淋巴结转移胰腺癌患者预后较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淋巴结转移是胰腺癌根治切除术患者预后的主要影响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39.
吴旻昊蔡林闫飞飞许可可孙文超邓洲铭谢远龙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2018,(2):195-202
目的探讨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加重建术治疗颈椎孤立性浆细胞瘤(solitary plasmacytoma,SP)的可行性,以期为临床治疗颈椎SP提供可靠、有效的手术方式。方法回顾分析2000年6月—2015年3月行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的12例颈椎SP患者临床资料。其中男8例,女4例;年龄28~74岁,平均46岁。病程3~15个月,平均8.4个月。发病部位:C_2 2例,C_3 4例,C_4 2例,C_5、C_6 1例且为复发病例,C_73例。根据WBB(Weinstein-Boriani-Biagini)分期,累及椎体且超过一侧4扇区或9扇区8例,同时超过两侧4扇区或9扇区4例;肿瘤侵及A^D层7例,B^D层5例。术前脊髓损伤按Frankel分级,B级1例,C级6例,D级5例。5例椎动脉被侵袭,其中4例单侧累及,1例双侧累及;病变累及单椎节11例,2个椎节骨质破坏1例。患者术后均接受辅助放疗。记录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采用Frankel分级评价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疼痛恢复情况。结果手术时间6.8~9.3 h,平均7.2 h;术中出血量1 100~2 600 mL,平均1 600 mL。1例C_5、C_6复发SP患者术后1周出现食道瘘,1例术后出现伤口脂肪液化,均经相应处理后治愈;其余患者均未出现脊髓神经功能损伤加重,无大血管损伤(特别是椎动脉),膈神经、喉上、喉返神经损伤,呼吸衰竭等并发症。12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7~98个月,平均58个月。末次随访时神经功能均恢复至Frankel E级;VAS评分由术前(6.7±2.7)分减小至(1.1±0.7)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485,P=0.014)。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29、37个月复发,均行辅助化疗,其中1例进展为多发性骨髓瘤,术后43个月死于多器官功能衰竭;另1例患者带瘤生存。1例术后4年出现内固定物松动、断裂,予以翻修。其余患者随访期间均未见肿瘤复发或恶变,无内固定物松动、断裂等并发症发生。结论手术切除是治疗颈椎SP的主要手段,一期经前后联合入路全脊椎切除术能明显降低颈椎SP复发率,并能缓解脊髓压迫症状,最大限度改善患者生存质量。进展到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应接受个体化治疗,但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4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