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内科学   23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1篇
药学   3篇
肿瘤学   6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1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7篇
  2003年   5篇
排序方式: 共有6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41.
VEGF、HIF-1α在恶性腹水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判断腹水性质提供有价值的指标。方法将87例腹水患者按腹水性质分为恶性腹水组53例、良性腹水组34例;采用ELISA法测定两组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水平:结果恶性腹水组血清、腹水VEGF、HIF-1α水平均明显高于良性腹水组(P〈0.01),且化疗后水平下降;卵巢癌、肝癌患者腹水中VEGF、HIF-1α水平显著高于胃癌、结肠癌患者(P〈0.05)。结论腹水中VEGF、HIF-1α测定有助于腹水性质的判断;VEGF、HIF-1α参与了腹水的形成,抑制其水平有助于控制腹水,治疗肿瘤。  相似文献   
42.
在“标准化病人”教学中培养医学生职业道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前,在我院临床教学中逐渐引入标准化病人,其在塑造医学生职业道德方面的作用体现使医德教育与学习知识融为一体,并作为监督者使医学生职业道德的要求标准化。这一教学方式适应了医学模式的转变,符合社会进步的要求。  相似文献   
43.
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AuuA)水平,探讨AuuA与SLE及狼疮肾炎(lupus nephritis.LN)发生发展的关系,评价其对SLE病情预测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67例SLE患者(其中伴有LN38例),53例其他风湿病患者和27名健康对照者血清AuuA水平,进行组间比较。对34例活动期SLE患者进行随访检测,比较治疗前后AuuA水平。结果SLE患者血清AuuA水平明显高于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并且LN组AuuA水平明显高于非LN组(P〈0.01)。治疗后随病情转归血清AuuA水平明显降低(P〈0.01)。结论AuuA与SLE的发生发展有关,可能是SLE患者并发肾脏损害的诱发因素之一。动态检测血清AuuA水平对临床上监测SLE病情变化,指导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4.
目的 探讨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对小鼠癌性恶病质的治疗效果及对肿瘤坏死因子一α(TNF-α)、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6(IL-6)干预的效果.方法 将50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5组,A组(健康对照组)10只、B组(荷瘤+生理盐水组)10只、C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组)10只、D组(荷瘤+吲哚美辛组)10只、,E组(荷瘤+参芪扶正注射液+吲哚美辛组)10只.用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接种雄性BALB/C小鼠构建癌症恶病质实验模型,测定荷瘤28d后小鼠血清TNF-α、IL-1、IL-6水平变化及小鼠去瘤体质量变化,观察各组对癌性恶病质疾病进展的干预效果.结果 在接种后第14天,A组小鼠体质量逐渐增加(P<0.05),B、C、D、E组小鼠体质量较A组减轻(P<0.05).在接种后第28天,B组小鼠去瘤体质量低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C、D组去瘤体质量均低于E组(P<0.05).第28天B组小鼠瘤体重量重于C、D、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低于B、C、D、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D组、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小鼠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C组和E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C组血清细胞因子水平高于E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参芪扶正注射液联合吲哚美辛较单用参芪扶正注射液或吲哚美辛可有效地延缓小鼠癌性恶病质状态.  相似文献   
45.
目的 探讨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E1AF,MMP-1和MMP-9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 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3种不同乳腺癌细胞中MMP-9的表达,采用RT-PCR方法检测细胞株中E1AF,MMP-1及其mRNA表达.结果 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中E1AF基因、MMP-1及其mRNA的表达水平与MMP-9的表达高于ER(+)乳腺癌细胞MCF-7和ER(-)乳腺癌细胞MDA-MB-435s.结论 乳腺癌细胞中E1AF的表达与MMP-1,MMP-9的表达存在相关性,E1AF可能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6.
患者女,27岁,于1年前因“阴道不规则流血1月余”就诊于青岛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行妇科超声检查发现宫腔内低回声,考虑子宫肌瘤(黏膜下),于2012年9月6日行宫腔肿物切除术。术后病理检查发现肿瘤细胞呈圆形、卵圆形,弥漫浸润性生长,可见核分裂,部分区域向软骨、横纹肌、平滑肌分化;  相似文献   
47.
随着医学模式由单纯生物医学模式向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转变,恶性肿瘤患者的心理健康以及生存质量日益受到人们关注,但其亲属的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状况以及对患者的影响常被忽视。近期我们对80例恶性肿瘤患者配偶及一级亲属(以下简称亲属)进行了心理健康和生存质量水平调查,现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48.
乳腺癌细胞中E1AF、MMP-2、VEGF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乳腺癌发生侵袭和转移的分子机制。方法应用免疫细胞化学技术检测雌激素受体阳性(ER+)乳腺癌细胞MCF-7和雌激素受体阴性(ER-)乳腺癌细胞MDA-MB-231及MDA-MB-435s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采用RT-PCR法检测细胞株中E1AF mRNA表达。结果 MDA-MB-231中E1AF mNA、MMP-2及VEGF表达水平均明显高于MCF-7和MDA-MB-435s,且E1AF表达与MMP-2、VEGF呈正相关。结论 MMP-2、VEGF与E1AF在肿瘤细胞侵袭和转移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其机制可能在转录水平调节基因表达,增加肿瘤侵袭性。E1AF可能是乳腺癌侵袭转移的重要因子。  相似文献   
49.
目的观察细胞因子诱导的杀伤细胞(CIK)与同源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DC—CIK细胞的增殖活性、表型的变化及其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的影响。方法采集健康产妇分娩正常足月胎儿脐血50ml,密度梯度离心法分离出脐血单个核细胞培养。收集非贴壁细胞用于诱导培养CIK,贴壁细胞诱导分化出成熟DC;将成熟DC和CIK按1:5的比例混合培养3d,用MTT法检测Dc—CIK共培养细胞对白血病K562细胞杀伤活性。结果DC与CIK共培养后,DC—CIK细胞群的增殖活性和杀伤活性明显高于单纯CIK。结论DC—CIK共培养可明显提高CIK增殖活性和细胞毒作用。  相似文献   
50.
第18届国际糖尿病联盟(IDF)年会于2003年8月24日-29日在法国巴黎召开,胰岛移植作为糖尿病治疗的手段之一,仍是当前研究的前沿和重点,会议报告的研究涉及胰岛细胞的来源、分离纯化、再生和凋亡以及胰岛移植免疫豁免等方面,现就相关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