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8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3篇
儿科学   5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6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7篇
药学   2篇
  2篇
肿瘤学   4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1.
目的 总结术中唤醒麻醉下,皮质电刺激(CS)联合皮质脑电图(ECoG)监测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癫(癎)的临床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功能区28例胶质瘤及13例脑膜瘤继发癫(癎)病人的临床资料,采用唤醒麻醉下开颅,通过CS定位感觉、运动及语言区,ECoG定位致(癎)区,显微手术切除肿瘤及处理致(癎)灶.结果 术中CS定位功能区33例,阴性8例;ECoG发现致(癎)灶29例,无异常12例.胶质瘤全切21例,次全切7例;脑膜瘤全切12例,次全切1例.术后暂时性神经功能障碍加重或新发障碍25例,均于1个月内恢复.随访41例,时间6个月~5.5年.癫(癎)发作消失29例,明显减少12例.结论 唤醒麻醉下联合CS、ECoG治疗功能区肿瘤继发性癫(癎),能最大限度保护脑功能,安全处理致(癎)灶.  相似文献   
32.
申新  张义长  赵鸽  陈亚丽 《医学争鸣》2009,(18):1808-1810
目的:观察肝脏移植麻醉及手术过程中麻醉意识深度指数(CSI)、脑电双频谱指数(BIS)、听觉诱发电位指数(AAI)和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的变化及其在肝脏移植手术中监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终末期肝病患者20例,麻醉诱导采用异丙酚靶控输注系统(TCI),改良清醒镇静评分(OAA/S)从5分降至0分时,静脉注射维库溴铵0.1mg/kg,芬太尼2μg/kg,3min后行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异氟烷吸入维持麻醉.记录OAA/S从5分下降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I的值.麻醉维持期间,异氟烷呼气末浓度分别为0.5,1.0,1.5MAC时给予强直电刺激(ETS)1次,记录ETS前后各时点的CSI,BIS和AAI值,同时记录ETS后30s内HR及动态有创血压SP,DP的最高值.结果:CSI,BIS和AAI均能很好地反映肝脏移植手术诱导期间镇静程度及意识的变化,OAA/S评分从5分逐渐降低至0分的过程中,CSI,BIS和AAI值也相应下降(P〈0.05).ETS前后各参数比较,CSI和BIS无明显变化(P〉0.05),AAI有显著性变化(P〈0.05).与ETS前比较,ETS后HR,SP和DP明显增高(P〈0.05).结论:CSI和BIS能准确反映镇静状态下患者意识深度的变化,但不能反映镇痛.AAI不仅可以反映麻醉中的镇静成分,而且在监测手术伤害性刺激及镇痛方面亦有一定的意义.强直电刺激-循环反应可以反映术中伤害性刺激.  相似文献   
33.
目的 研究人工合成的新的钠尿肽-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对肝纤维化的抑制作用及其信号转导通路.方法 用四氯化碳处理小鼠12周,实验组在后6周使用VNP,对照组不使用VNP.对肝组织行伊红和苏丹红染色来评价肝纤维化水平.在体外实验,用梯度浓度的VNP处理HSC-T6细胞,分别采用[3H]-胸苷和[3H]-脯氨酸掺入法检测细胞合成DNA和胶原的水平.用8-br-cGMP(一种可穿过细胞膜的cGMP类似物)模拟VNP.用HS-142-1(一种钠尿肽受体阻断剂)、KT-5823(PKG阻滞剂)阻断VNP的作用通路.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胞内cGMP水平.结果 VNP显著减轻四氯化碳诱导的小鼠肝纤维化.离体实验发现,经VNP处理的HSC-T6细胞,其DNA和胶原合成呈现VNP剂量依赖性减少;VNP显著增高了胞内的cGMP水平.VNP的这些效应可以被8-br-cGMP模拟,也可以被HS-142-1或KT-5823阻断.结论 VNP可通过激活NPR/cGMP/PKG信号传导通路减少肝星形细胞胶原的产生.VNP可能是一个新的有效的治疗肝纤维化的药物.  相似文献   
34.
目的:对医务人员的医德医风状况全面掌握、精准评价,真正发挥医德考评导向、激励和惩戒作用.方法:整合多方面信息,对医务人员医德状况进行量化打分.结果:基本实现了对医务人员医德医风情况的全面掌握和精准评价,量化的医德考评结果作为考核评优的依据.结论:采用延伸多触角模式加强医德医风监督,能全面、客观、准确、及时地反映医务人员医德医风状况,为公立医院人员监督管理、有效评价激励、倡导以德为先的行业新风尚,提供可靠依据和基础保障.  相似文献   
35.
张艺杰  赵鸽  郭强  高晓猛  党彩艳 《中国医药》2023,(12):1831-1834
目的 探讨帕瑞昔布用于接受肝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控制疼痛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 选取2020年1月至2023年1月西安交通大学附属西安市中心医院收治的接受TACE治疗的肝细胞癌患者213例。完全随机分为塞来昔布组、帕瑞昔布组、羟考酮组,各71例。患者在TACE术后即刻(T0)接受塞来昔布、帕瑞昔布或羟考酮治疗,TACE术后48 h内每12小时(术后12、24、36 h,分别记为T12、T24、T36)给药1次。评估并比较3组各时点的疼痛评分。分析患者最高疼痛评分时点发生疼痛的独立危险因素。观察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 3组患者最高疼痛评分均出现在T12时点。T12时,帕瑞昔布组最高疼痛评分低于塞来昔布组和羟考酮组[(2.75±0.23)分比(4.40±0.23)、(4.17±0.26)分],T24时帕瑞昔布组疼痛评分低于塞来昔布组(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肝实质栓塞术、胆囊腔内栓...  相似文献   
36.
目的在新冠肺炎疫情大流行背景下,提出一种基于磁导航技术的气管插管装置,旨在提高气管插管成功率,减少医护人员职业暴露风险.方法基于磁导航技术的磁场环境和磁力转向的独特性,设计了一套磁导航气管插管装置,并在模拟人上进行初步的磁导航气管插管实验.结果磁导航气管插管装置可成功实施气管插管,且所需时间低于传统喉镜下气管插管.结论...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究儿童肾母细胞瘤临床病理特征与预后影响因素。方法 95例肾母细胞瘤患儿,随访中位时间为(63.92±3.61)个月,所有患儿均获得完整随访。依据术后恢复状况将患儿分为两组为无瘤生存组(83例),死亡组(12例),对影响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的相关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 无瘤生存组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术前放化疗比率与死亡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症状表现、发病部位、高血压、合并畸形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临床分期、病理类型、术前放、化疗治疗是影响儿童肾母细胞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OR值≥1,且P<0.05)。结论 临床分期、病理类型及术前放化疗治疗均是影响肾母细胞瘤患儿的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在临床干预中需首先明确患儿肿瘤类型,同时明确肿瘤分期,依据病情表现给予术前放、化疗治疗,以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用于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护理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7月—2017年12月本院收集的140例接受剖宫产的子痫前期妊娠者为研究对象,依据护理模式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70例。观察组采用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模式。比较两组的依从性、疾病不确定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切口渗血、切口愈合、切口感染及并发症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依从性、疾病不确定感、健康知识掌握程度评分等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干预后观察组上述指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切口渗血率、切口甲级愈合率、切口感染率、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医护一体化干预模式用于子痫前期剖宫产术护理有助于增强患者的依从性,减少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健康知识掌握程度,促进切口愈合,减少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39.
目的了解在我院体检的2962例健康体检者14种食物不耐受敏感度的现状。方法2008年1月至2010年6月在我院体检中心进行食物不耐受成年体检者的2962例血清标本。采用酶联免疫方法(ELISA)检测人血清中14种食物过敏原特异性IgG抗体。用t检验对所获得的数据进行了分析。结果在14种食物中,不耐受率为0.4%(蘑菇)~38.0%(鸡蛋)。鸡蛋、螃蟹、虾、牛奶、鳕鱼不耐受阳性率高(鸡蛋32.5%、螃蟹26.0%、虾19.8%、牛奶13.8%、鳕鱼12.0%)。小麦、猪肉、蘑菇的不耐受阳性率低(小麦0.8%、猪肉0.4%、蘑菇1.4%)。女性不耐受阳性率高于男性(女性9.4〉男性8.2)。结论通过研究发现,在普通人群中,造成不同食物的不耐受差异与4种因素有关:性别因素、年龄因素、食物特异性和个体差异性。应通过健康管理加强对普通人群的食物不耐受状况进行调查和研究。  相似文献   
40.
血管钠肽减轻MPP+所致多巴胺神经元损伤*   总被引:6,自引:6,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血管钠肽(vasonatrin peptide,VNP)的神经保护效应。方法:原代培养取自小鼠中脑腹侧的多巴胺神经元,暴露于1-甲基-4-苯基吡啶离子(1-methyl-4-phenylpyridinium,MPP+)。采用细胞活力分析和免疫荧光染色评价VNP对MPP+神经毒性的影响,并应用多种阻断剂和激动剂探讨VNP神经效应的机制。结果:MPP+造成多巴胺神经元损伤,VNP增强多巴胺神经元的细胞活力,增加神经元轴突数目和长度。VNP还可抑制MPP+造成的神经元β-微管蛋白III解聚。另外,VNP显著升高细胞内cGMP水平。VNP的效应可以被8-Br-cGMP(一种膜通透性的cGMP类似物)所模拟,被HS-142-1[鸟苷酸环化酶偶联的钠尿肽受体(NPR)的阻断剂]或KT-5823[cGMP依赖性蛋白激酶(PKG)的阻断剂]所阻断。结论:VNP通过NPR/cGMP/PKG通路减轻MPP+的神经毒性,提示VNP可能成为一种新的有效药物,治疗帕金森病的神经退行性病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