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8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1篇
儿科学   122篇
妇产科学   9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1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特种医学   6篇
综合类   22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8篇
  2021年   1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8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93 毫秒
191.
目的 分析儿童肺结核CT特征的临床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2006年7月至2014年12月经临床诊断并确诊为肺结核的734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年龄、性别、临床表现,疫苗接种史、接触史及实验室检查等),基于CT分型对其CT特征、临床特点进行分析。结果 734例患儿中159例(21.7%)为经病原学检测确诊;CT分型中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最多见(365例,50.4%),并发2种及以上类型者次之(199例,27.3%);3岁以下婴幼儿以原发性肺结核和气管、支气管结核多见(189例,26.1%), 7~14岁青春期儿童以结核性胸膜炎多见(94例,13.0%);并发肺外结核患者以结核性脑膜炎(109例,34.5%)及肺外播散累及2个及以上器官或组织者(103例,32.6%)最多见。192例(26.2%)患儿并发其他疾病或患有基础疾病。结论 不同年龄阶段患儿的肺结核CT分型不同,且常并发肺外结核;儿童肺结核CT表现有其自身特点及年龄分布特点。  相似文献   
192.
目的:探讨患者瓣膜置换术后高血糖与新发心房颤动(房颤)的相关性。方法:对我院2017-01-2018-02行瓣膜置换手术的328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单因素分析筛选所有患者的新发房颤高危因素,并对有意义的变量进行多因素回归分析。同时分别对糖尿病和非糖尿病患者新发房颤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328例患者中,有118例出现了房颤,发生率为35.98%,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左室射血分数(LVEF)、BMI、术后白细胞计数(WBC)、平均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糖尿病史、BMI、术后WBC及平均血糖值是发生术后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无论是否合并糖尿病,平均血糖水平均为新发房颤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患者瓣膜置换术后应激性高血糖是房颤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93.
<正>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monia,MPP)是我国5岁及以上儿童最主要的社区获得性肺炎(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CAP)。如何早期发现重症和危重症病例、合理救治、避免死亡和后遗症的发生是MPP诊治的核心和关键问题。为此,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委托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牵头撰写儿童MPP诊疗指南。国家儿童医学中心组织了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全国儿科呼吸、重症、血液、影像、检验、药学等多学科专家,参照现有国内外证据和经验制定了本诊疗指南,以期指导和规范儿科医生对MPP的诊治,减少抗微生物药物的不合理使用,减少后遗症、降低病死率、减轻医疗负担等。本指南为总体指导性原则,各地各级医院在临床实践中应结合具体情况运用。  相似文献   
194.
内酰胺类-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方制剂是治疗儿童感染性疾病的常用药物。虽然已有针对成人的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应用的共识,但由于儿童不同于成人的生理特点,亟需一个专门针对儿童的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应用的指导文件。该共识从β内酰胺类复方制剂的药物学特点、儿童药代动力学特点、儿童药效学特点、在常见儿童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及药物管理等方面,对该类药物在儿童中的应用给出了全面建议,以规范儿科临床的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195.
重症肺炎是全球5岁以下儿童病死的主要原因,早期识别重症肺炎的危险因素并及时预防和治疗,可以有效地降低其病死率。建立临床可行的重症肺炎评估体系,规范肺炎诊疗路径,对基层儿科将有积极指导意义。该共识旨在从临床实践出发,结合可行的实验室、影像学检查等指标,推荐简易便捷的预警评分模型,帮助基层医生对重症肺炎的危险患儿早判断、早治疗、早转运,以期提高救治成功率,并为合理配置医疗资源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96.
目的探讨预测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RMPP)可能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的因素。方法回顾性病例总结, 收集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二科2013年1月至2017年6月收治RMPP的230例患儿的临床资料、实验室结果、影像学结果及随访资料等, 依据支气管镜下表现以及出院1年以上的肺部影像学表现, 分为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组(简称闭塞组)和非闭塞性支气管炎组(简称非闭塞组), 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和非参数检验比较两组患儿临床特征的差异, 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闭塞性支气管炎发生的危险因素, 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遗留闭塞性支气管炎的预测价值。结果 230例RMPP患儿中男115例、女115例, 闭塞组95例, 就诊年龄(7.1±2.8)岁;非闭塞组135例, 就诊年龄(6.8±2.7)岁。闭塞组的发热持续时间、C反应蛋白(CRP)峰值水平、乳酸脱氢酶(LDH)峰值水平、≥2/3肺叶实变、胸腔积液、发生气道黏液栓以及黏膜坏死占比均高于非闭塞组[(17±9)比(12±3)d、(193±59)比(98±42)mg/L、730(660, 814)比486(452, 522)U...  相似文献   
197.
近年来, 非结核分枝杆菌(NTM)感染呈快速增长趋势。该病可侵犯肺部引起NTM肺病(NTM-PD), 尤其易发生在囊性纤维化和免疫功能受损的儿童中。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影像学多表现为结节、空洞、树芽征、支气管扩张和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诊断需要通过呼吸道标本分离培养出分枝杆菌并进行菌种鉴定。儿童NTM-PD治疗方案根据感染菌种、药物敏感性试验和参照成人指南制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