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55篇
  免费   88篇
  国内免费   37篇
耳鼻咽喉   22篇
儿科学   9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35篇
口腔科学   37篇
临床医学   220篇
内科学   107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23篇
特种医学   57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262篇
预防医学   92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137篇
  5篇
中国医学   123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36篇
  2022年   39篇
  2021年   32篇
  2020年   34篇
  2019年   29篇
  2018年   38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13篇
  2015年   25篇
  2014年   62篇
  2013年   58篇
  2012年   68篇
  2011年   50篇
  2010年   60篇
  2009年   53篇
  2008年   51篇
  2007年   61篇
  2006年   45篇
  2005年   50篇
  2004年   51篇
  2003年   62篇
  2002年   54篇
  2001年   55篇
  2000年   26篇
  1999年   42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4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7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3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探讨胸膜切除术联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Ⅳa期胸腺肿瘤的效果及手术配合,以期改善局部晚期胸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胸科医院行胸膜切除术联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的11例胸膜转移Ⅳa期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院内死亡。1例患者术中因灌注侧肺不能很好萎陷而取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10例完成胸腔温热灌注化疗的患者灌注前后鼻咽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复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但外周血白细胞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CT,10例行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患者均没有出现胸膜局部复发病灶,仅有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应用胸膜切除联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胸膜转移的Ⅳa胸腺肿瘤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精准的温度管理及无菌无瘤技术的执行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PAP)对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SA)患者血压和昼间嗜睡的影响.方法:入选24例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的患者(简称CPAP组),进行1个月的CPAP治疗加最优化的药物治疗;同时选择24例匹配的患者作为对照组,仅给予最优化的药物治疗.基线时记录所有患者的人口学特征、多导睡眠监测的数据等.治疗1个月后,复查两组患者的诊室血压、心率、Epworth嗜睡评分等.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PAP组舒张压降低,两组的变化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PAP组Δ-5.1±6.5 vs对照组Δ-0.8±6.0(P=0.023);并改善Epworth嗜睡评分(CPAP组Δ-5.2±3.1 vs对照组Δ-0.5±3.2,P<0.001).结论:对于最优化药物治疗的冠心病合并中重度OSA的患者,1个月的CPAP治疗可以显著降低晨起舒张压,改善昼间嗜睡.  相似文献   
33.
气管切开术主要用于因呼吸衰竭需要进行长期的机械通气和存在气道问题的患者。人工气道能开放下呼吸道辅助通气、供氧,并有利于分泌物的排出,但经常有争议气管切开是否会增加上呼吸道并发症的风险。本文综述了气管切开后误吸的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防治的最新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冠心病合并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obstructive sleep apnea,OSA)患者的多项血液生化指标的变化,旨在为合并有OSA的冠心病患者的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178例冠心病患者经多导睡眠监测(polysomnogra-phy,PSG),依据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pnea-hypopnea index,AHI),分为四组:OSA阴性组、轻度OSA组、中度OSA组、重度OSA组;检测各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G)、糖化血红蛋白(HBA1c)、高敏C-反应蛋白(hsCRP)、氨基末端B型钠尿肽原(NT-proBNP)、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等指标,并将检测结果在各组间做比较。结果 FG在重度OSA组高于OSA阴性组、轻度OSA组和中度OSA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值分别为0.006、0.000、0.002),且随着OSA的加重而逐步增高;HBA1c在重度OSA组也高于其他三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01、0.023),且随着OSA的加重而逐步增高;hsCRP在OSA重度组高于OSA阴性组,差异有统计意义(P=0.040);NT-proBNP、TG、TCHO、HDL-C、LDL-C等各项目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意义(P>0.05)。结论冠心病合并OSA的患者糖代谢紊乱突出;冠心病合并重度OSA的患者存在慢性系统性炎症。对合并有OSA的冠心病患者除常规冠心病、OSA治疗外,应早期筛查糖耐量,采取积极的降糖、抗炎症措施可能对其有益。  相似文献   
35.
前苏联教育家维果斯基提出了"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斯基认为,学生具有两种发展水平,第一种水平称之为"现有发展水平",指学生通过系统地学习、认知已经建立起来的心理机能的水平;第二种水平是"潜在发展水平",指学生正在形成和正在发展的过程,其实质表现为学生在自己的这一发展阶段上还不能独立完成任务,在别人的指导或者帮助下可以达到的发展水平.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距,就是"最近发展区".他认为,教学只有落在"最近发展区"中才能更好地促进学生发展[1].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讨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培训对社区糖尿病患者血糖达标率的影响。 方法 选取某社区使用胰岛素笔注射治疗的糖尿病患者70例,通过调查问卷记录患者在胰岛素注射方面存在的问题,将患者随机分为培训组与对照组各35例,培训组根据所反映的问题采取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培训,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培训方式,2组均在培训后6个月进行效果评价。 结果 培训后培训组在胰岛素注射知识掌握及注射技巧方面优于对照组,血糖达标率高于对照组(χ2=4.644,P=0.031)。 结论 通过规范化胰岛素注射培训可提高社区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注射知识及注射技巧掌握情况,提高患者血糖达标率。  相似文献   
38.
目的:采用三腔起搏器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RAAVD)功能,探索通过单左心室起搏实现心脏再同步(CRT)的效果,并评价该方式下右心室的收缩功能。方法:选择慢性心力衰竭患者30例,随机分成单左心室起搏组和双心室起搏组,各15例。植入起搏器后优化两组起搏参数,比较两组患者术前及术后12个月的房室间期(AVD)、QRS时限、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左心房内径(LAD)、左心室舒张末内径(LVEDD)、二尖瓣反流面积(MRA)、三尖瓣环收缩期位移(TAPSE)、左心室舒张充盈时间占心动周期的比例(LVFT/RR)、心室间机械延迟时间(IVMD)、前间隔与后壁收缩期轴向应变达峰时间差(SPWMD)的差异,评估频率适应性房室延迟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的疗效,评价心脏再同步化治疗中右心室收缩功能的改变。结果:与术前相比,单左心室起搏组与双心室起搏组患者术后12个月LVEF、TAPSE、LVFT/RR均增大,AVD、QRS时限、LVEDD、MRA、IVMD、SPWMD均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与双心室起搏组相比,术后单左心室起搏组AVD、TAPSE、LVFT/RR增大(P0.01);QRS时限、程控优化时间缩短(P0.01);起搏器电池预估寿命延长(P0.01);MRA减小(P0.05)。结论:RAAVD单左心室起搏与传统双心室起搏均可改善心衰患者心功能;前者在延长左心室舒张期充盈时间、缩短QRS间期及改善右心室收缩功能方面优于后者,且能缩短程控优化时间、延长起搏器电池寿命。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胸膜切除术联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Ⅳa期胸腺肿瘤的效果及手术配合,以期改善局部晚期胸腺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至2016年4月在上海胸科医院行胸膜切除术联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的11例胸膜转移Ⅳa期胸腺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其治疗效果,总结手术护理配合要点。结果 11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后恢复良好,无院内死亡。1例患者术中因灌注侧肺不能很好萎陷而取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10例完成胸腔温热灌注化疗的患者灌注前后鼻咽温度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血氧饱和度的变化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术后复查肝肾功能未见异常,但外周血白细胞较术前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6个月复查CT,10例行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患者均没有出现胸膜局部复发病灶,仅有1例患者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结论应用胸膜切除联合胸腔温热灌注化疗治疗胸膜转移的Ⅳa胸腺肿瘤安全有效。充分的术前准备、术中精准的温度管理及无菌无瘤技术的执行是治疗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40.
宫蕾  赵青  刘娜 《北方药学》2015,(6):68-68
目的:探讨研究消旋卡多曲、思密达、培菲康三联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的临床疗效。方法:从我院2011年4月~2012年4月收治的婴幼儿秋季腹泻患者中,随机抽取120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分为两组(观察组和常规组),每组60例。观察组采取消旋卡多曲、思密达、培菲康三联疗法治疗,常规组采用常规治疗,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的总有效率远远高于常规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5%,常规组总有效率为8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消旋卡多曲、思密达、培菲康三联治疗婴幼儿秋季腹泻在临床上取得了满意的疗效,治疗过程中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