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5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3篇
口腔科学   29篇
临床医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3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5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目的: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模型,分析上颌前牵引联合腭部扩弓时,其牵引角度的不同对颅面骨缝应力分布的影响。方法:利用Mimics、Geo-magic软件建立颅面复合体-牙列的有限元模型,在进行腭部扩展的同时与尖牙近中处施加1000 g作用力,方向分别与眶耳平面成10°,20°,30°,40°,50°,60°,采用ANSYS 10.0软件分析复合体各骨缝的主应力变化。结果:随着牵引角度的逐渐增大,颧颌缝,颧额缝主应力变化趋势不明显;在20°的牵引角度主应力最小;颧颞缝、蝶上颌缝的主应力基本线性减小;鼻上颌缝的主应力基本线性增大;在40°~50°的牵引角度时,各主应力接近。结论:在伴有腭部扩弓的情况下,不同的牵引角度对颅面骨缝的影响不同,随着牵引角度的增大,上颌骨由前上旋转逐渐变为前下,在40°~50°时,上颌骨旋转不明显。  相似文献   
22.
目的应用锥形束CT(CBCT)测量分析下颌中切牙不同唇倾度与牙槽骨厚度的关系。方法选择60例患者的头颅侧位片和CBCT影像资料,按照下颌中切牙-下颌平面角(L1-MP)分为3组,即舌倾组L1-MP<85.6°;正常组L1-MP为85.6°~99.6°;唇倾组L1-MP>99.6°。三维重建CBCT,在矢状面图像上沿下颌中切牙长轴,选择牙槽骨截面最大的图像,将牙根从釉牙骨质界到根尖点平均分为4段,测量唇、舌侧牙槽骨厚度并合计得到总厚度,观察计数骨开窗及骨开裂发生情况。采用SPSS17.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在各测量位点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根中1/2、根尖1/4及根尖处牙槽骨厚度唇侧均小于舌侧。舌侧牙槽骨厚度在各测量位点均为舌倾组小于唇倾组, 牙槽骨总厚度在根尖、根尖1/4、根中1/2处舌倾组比唇倾组薄。唇倾组和舌倾组的骨开裂发生率均高于正常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下颌中切牙舌侧及总牙槽骨厚度从根尖区到根颈区逐渐变小,舌倾组舌侧及牙槽骨总厚度比唇倾组薄,下颌中切牙牙轴过度唇倾或舌倾易发生骨开裂。  相似文献   
23.
对36例行前方牵引器治疗患者治疗前、后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发现前方牵引器疗效是骨骼和牙齿在矢状方向及垂直方向共同发生变化的结果,软、硬组织均有改善;不同(牙合)期指标改善无显著性差异;男性骨骼的改善程度较大,女性的牙齿代偿更加明显.  相似文献   
24.
目的对六项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的指标进行对比研究,以对其作出客观评价。方法对东北地区100名成年人正常及64名成人错畸形患者(Ⅱ类33人;Ⅲ类31人)的侧位X线头颅定位片进行测量,以SPSS专业统计软件包进行描述性统计、相关性分析、方差分析及逐步判别分析。结果得出各项指标的正常值及标准差;各项指标之间均有相关性(P&;lt;0.05),其中AFBF与FABA、PABA与AppBpp可视为完全相关(r&;gt;0.9,P&;lt;0.01),除AmmBmm外,其他指标均与反映颅颌部垂直关系的指标有极显著的相关性(P&;lt;0.01);各项指标在三组间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lt;0.01);进行判别分析筛选出PABA、AppBpp及AmmBmm三项指标来综合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判断正确率为82.9%,其中AmmBmm的单项判断正确率最高,为77.4%。结论AppBpp、PABA及AmmBmm三项指标综合起来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比较敏感,判断效率较高。AmmBmm是评价上下颌基骨矢状关系最好的单项指标。  相似文献   
25.
目的 研究Cdc42在纳米化种植体促进成骨细胞功能中的作用.方法 将纳米化种植体与成骨细胞联合培养,通过Western Blot检测Cdc42活性蛋白含量,以及荧光染色检测成骨细胞内F-actin分布,扫描电镜观察成骨细胞形态,MTT检测成骨细胞增殖.结果 纳米化种植体使成骨细胞内Cdc42活性蛋白含量明显增多,Toxin B抑制后其活性明显下降,纳米化种植体表面成骨细胞形态不规则,细胞骨架明显,伸出较多伪足,采用Toxin B处理后细胞形态变圆,伪足减少.成骨细胞增殖功能随种植体纳米化而明显增高,在Toxin B处理后下降.结论 种植体粗化使Cdc42表达增加,可能通过Cdc42调节成骨细胞的黏附及增殖.  相似文献   
26.
目的  探讨正畸牙受力后龈沟液内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动态变化及其生物学意义。方法  选择15例正畸患者为研究对象,将每位患者的4颗尖牙按左右侧随机分入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用橡皮链加力拉尖牙向远中,对照组尖牙不加力。分别在戴矫治器前,戴矫治器后1、24、48、72和168 h时收集两组尖牙远中颊面龈沟液,应用放射免疫法测定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的含量。结果  实验组在加力24 h后IL-1β和TNF-α水平开始升高,72 h达到最高,168 h基本恢复至基线水平;对照组在整个实验过程中IL-1β和TNF-α含量均保持在基线水平。48 h和72 h实验组IL-1β和TNF-α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24 h实验组 TNF-α含量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IL-1β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牙齿正畸过程中受机械力的作用龈沟液内IL-1β和TNF-α水平发生动态变化,表明这两种生物活性因子早期即参与牙齿移动和牙槽骨重建过程。  相似文献   
27.
目的观察牙龈成纤维细胞表面形态和细胞核糖体S6蛋白激酶(P70s6k)的表达,评价镀氮化钛钕铁硼磁体的生物相容性。方法将托槽、镀氮化钛及未镀膜钕铁硼磁体加入DMEM中制备成浸提液,以10%浓度加入培养的大鼠牙龈成纤维细胞,通过扫描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的改变,免疫印记分析P70s6k的表达。结果加入托槽、镀氮化钛磁体浸出液培养的细胞表面形态良好、细胞膜完整,高倍扫描显示细胞膜表面及边缘有较多、较长的微绒毛,未镀膜磁体浸出液培养的细胞表面形态可见不光滑、不完整,细胞表面及边缘微绒毛短小。免疫印记结果显示,P70s6k表达的平均灰度值托槽组(76.0±1.50)与镀氮化钛磁体组(75.5±2.65)无显著差异(P>0.05)。未镀膜磁体组(40.4±1.75)与托槽组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镀氮化钛钕铁硼磁体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  相似文献   
28.
正畸治疗的目标是功能与美观的和谐统一,无托槽隐形矫治技术也应遵循此原则。由于无托槽隐形矫治在软件设计过程中无法模拟髁突铰链轴的运动,因此我们应将动态的功能牙合纳入隐形矫治的设计中。在矫治开始前要确保盘髁关系的稳定,在下颌生理性正中关系位进行牙齿咬合三维方向的设计,制定矫治计划时在矢状向要关注切牙保护与纵牙合曲线的协调,在横向要关注尖牙保护与横牙合曲线的协调,并且在矫治全程均应进行咬合监控。  相似文献   
29.
目的评价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矫治早期安氏Ⅱ1错[牙合]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05--2012年在中国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正畸科就诊的安氏Ⅱ’错[牙合]畸形患儿26例,应用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进行功能性矫治,在治疗前后拍摄头颅侧位片,并用winCeph8.0头影测量软件进行分析。结果26例患儿矫治时间6~14个月,平均10.08个月。矫治后侧貌均得到明显改善,磨牙关系达中性或偏近中,前牙覆拾、覆盖基本正常。结论FRⅡ型功能性矫治器可促进下颌生长,同时刺激上、下颌牙齿及牙槽骨发生有利的改变,从而协调上、下颌关系,改善安氏Ⅱ1错[牙合]拿畸形患者侧貌。  相似文献   
30.
一种新型助萌装置在闭合牵引助萌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埋伏牙在临床上较为多见,对牙弓形态、功能以及美观影响较大。作者在闭合牵引助萌术中应用一种自行设计的新型助萌装置,对23颗埋伏牙进行牵引治疗,取得满意效果。1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23颗埋伏牙,包括上颌切牙9颗,上颌尖牙4颗,下颌尖牙1颗,上颌前磨牙4颗,下颌前磨牙5颗,均无自行萌出的可能。1.2治疗方法1.2.1助萌装置根据测定的距离,使用0.41mm不锈钢丝弯制成连续的小圈,小圈直径尽量小以避免刺激唇、颊黏膜,用结扎丝将其与切牙托槽或双翼舌扣结扎(图1)。图1不锈钢链连接于正畸附件1.2.2使用方法在闭合牵引助萌术过程中黏结助萌装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