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1篇
  2018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3年   2篇
  2011年   1篇
  2009年   5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4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湿毒清胶囊由黄芩、白鲜皮、丹参等9味中药组成,属国家中药保护品种,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瘙痒、皮肤过敏等症,对湿疹疗效尤为显著.有关湿毒清胶囊各组分药材的基源、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已有报道,但对于湿毒清胶囊整体的化学成分及药理学研究报道甚少.对湿毒清胶囊及其各味中药材的植物基源、化学成分、抗菌和抗炎等药理学研究等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2.
细胞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致力于确定单细胞分子表型,进而研究细胞结构及分子功能的科学。其本质是使用高灵敏多参数荧光分析方法整合多种单细胞的不同事件,阐释组织和有机体的复杂事件和行为。借助于快速发展的细胞生物成像和生物信息技术及其高内涵和高通量的分析能力,细胞组学已应用到新药筛选、候选药物优化等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为高效发现创新药物提供了颇具优势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3.
木脂素是一类基本结构由苯丙素组成的多聚体,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抗癌活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近年来从植物中获得的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从化学结构分类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4.
近年国内外植物内生菌产生物活性物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植物体内生菌能够产生丰富的生物活性物质,其中绝大部分还能产生与寄主植物相同或相似的次经及代谢产物。这为发现新的先导化合物、开发新药及保护濒危植物提供了重要的开发和利用途径。这方面的研究,我国学者曾进行过详细的综述。现就近几年来,内生菌的相关研究进展,做简要的综述。  相似文献   
15.
木脂素是一类基本结构由苯丙素组成的多聚体,具有广泛的生物活性,其抗癌活性已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对近年来从植物中获得的新的木脂素类化合物,从化学结构分类方面进行了综述,并简要介绍了部分化合物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16.
17.
细胞组学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一种致力于确定单细胞分子表型,进而研究细胞结构及分子功能的科学。其本质是使用高灵敏多参数荧光分析方法整合多种单细胞的不同事件,阐释组织和有机体的复杂事件和行为。借助于快速发展的细胞生物成像和生物信息技术及其高内涵和高通量的分析能力,细胞组学已应用到新药筛选、候选药物优化等新药研发的各个阶段,为高效发现创新药物提供了颇具优势的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8.
端粒酶具有逆转录酶特性和维持端粒长度的功能,其活性与肿瘤防治及诊断、延缓衰老密切相关。对端粒酶的结构和功能,端粒酶活性的调控,端粒酶与肿瘤、衰老的关系,端粒酶抑制剂的研究进展以及以端粒酶抑制剂治疗肿瘤存在的问题和端粒酶活性检测的方法进行了综述,为进一步开发天然来源的端粒酶抑制剂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岩黄芪属三种药用红芪中氨基酸的成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20.
杨阳  董晓芳  申美伦  徐尹  张绪阳  赵长琦 《中草药》2018,49(23):5503-5509
目的研究鸢尾属2种植物膜苞鸢尾Iris scariosa和中亚鸢尾Iris bloudowii中的抗炎活性成分。方法利用正、反相硅胶柱色谱、凝胶柱色谱、反相薄层制备色谱、半制备液相色谱等技术进行分离纯化,根据波谱学数据(MS、~1H-NMR、~(13)C-NMR)进行化合物的结构鉴定。用脂多糖(LPS)诱导小鼠巨噬细胞RAW264.7炎症模型对分离到的化合物进行抗炎活性筛选。结果从膜苞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5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鸢尾苷(1)、野鸢尾苷(2)、尼鸢尾苷(3)、芒果新苷(4)、芒果苷(5)。从中亚鸢尾的根及根状茎中分离得到了7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尼鸢尾苷(3)、尼鸢尾黄素(6)、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7)、5,5′-二羟基-3′,4′-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8)、4′-羟基-5,3′-二甲氧基-6,7-亚甲二氧基异黄酮-4′-O-β-D-吡喃葡萄糖苷(9)、irifloside(10)和尼鸢尾黄素-4′-[O-β-D-吡喃葡萄糖基-(1′′′→6″)-β-D-吡喃葡萄糖苷](11)。化合物2、3、5、6、7、9、11及此前报道的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的野鸢尾黄素和irilone均对LPS诱导的RAW264.7细胞NO分泌有一定的抑制作用。结论化合物1~5是首次从膜苞鸢尾中分离得到,化合物4、6~11是首次从中亚鸢尾中分离得到。生物活性结果提示化合物2、3、5、6、7、9、11以及野鸢尾黄素和irilone具有潜在的抗炎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