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2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5篇
内科学   18篇
皮肤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篇
综合类   3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8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3篇
  2011年   7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4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1年   1篇
  196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21.
1 病历摘要 患者女,27岁.主因"发热1个半月,皮下结节1周"于2009年7月10日收入院.患者1个半月前于劳累后出现发热,体温37.3~38℃,无其他不适,给予口服退热药后体温可降至正常,但患者仍反复发热,无明显规律,曾多次就医均未明确病因.  相似文献   
22.
23.
患者女,66岁,主因“左上肢麻木40余年,左腕关节肿胀30年,加重1年”就诊。患者40余年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左上肢麻木,对疼痛感觉迟钝。30年前开始出现左腕关节肿胀,伴活动受限,疼痛不明显。近1年来出现右腕关节轻微肿胀伴疼痛。曾长期在当地诊断为类风湿关节炎。  相似文献   
24.
老年多发性脑梗塞性痴呆(MID)是因患者长期高血压和动脉粥样硬化,使脑微小动脉出现变性、坏死,产生微动脉血栓后,在脑组织中留有腔隙,使中枢神经系统多次、多处受损,患者出现多发性卒中,最后导致某些精神症状及痴呆.我院于2007年2月~10 月共收治30例老年MID患者,现将对该病的预见性护理及特殊护理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25.
2003-2005年,我院应用灯盏花素联合654—2治疗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56例,效果较好,现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26.
病例介绍:聂某,女,26岁,护士。1991年6月18日因不全流产收住妇科。清宫术前常规备皮,肥皂水清洁外阴后依次用温开水、1‰新洁尔灭冲洗会阴及大腿内侧。术中顺利,无用其它药物。术后16小时患者自感会阴部及两大腿内侧瘙痒难忍,继之红肿,阴唇肿如鹅蛋大小,双侧对称,不能行走,两大腿内侧各有18×12cm 的片状红肿区,高出皮肤。查 T、P、R、BP 正常。口服息期敏等抗过敏药物效果不佳。七天后肿胀开始消退,仍瘙  相似文献   
27.
人性化护理给患者人文关怀,实行家居或开放式管理,富有精神科特色礼仪服务,大力倡导医院文化,营造爱心服务气氛,满足患者整体需要,护患关系融洽,提高护理服务质量,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双赢。  相似文献   
28.
血液透析抢救药物中毒,是一项有效的治疗措施,它可在短时间内直接析出体内毒物,达到抢救目的.凡可透性药物,服用致死量或危重型中毒患者,采用血透加综合治疗,将会提高抢救成功率。我院遇到2例危重型药物中毒患者,采用血透加综合治疗抢救成功.病历摘要例1,男,50岁,住院号:9978。因坐骨神经疼,服用含川乌、草乌各10g 的中药一剂,服后半小时,自觉头晕、恶心、口舌  相似文献   
29.
土茯苓及其同属植物药用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土茯苓及其同属植物药用研究概况谭军1赵金霞1闻家伦2中国第三冶金建设公司职工医院1(114000)鞍山市药检所土茯苓为百合科植物光叶菝葜(SmilaxglabraRoxb)的根茎,作为药用始载于《名医别录》。明朝俞弁的《幺壳医说》中记载本品为杨梅疮的...  相似文献   
30.
目的:研究初治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 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者占比情况以及临床特征,并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的发生情况及临床特点进行比较。方法:纳入2015年8月至2019年10月北京大学深圳医院和北京大学第三医院风湿免疫科住院期间行颈椎X线检查且有临床用药记录的RA患者,收集包括颈部症状等临床表现和实验室资料以及颈椎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人群的构成比,比较有无颈椎失稳两组初治RA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初治及经治RA患者的颈椎失稳情况和临床特点。结果:408例RA患者中初治患者105例,女性87例,占82.9%,患者平均年龄(52±14)岁,病程中位数24个月,最短2周,最长30年。28.6%(30/105)合并颈椎失稳,其中病程≤24个月的初治RA颈椎失稳的发生率达13.6%。颈椎失稳组和无颈椎失稳组患者的颈部相关症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未合并颈椎失稳患者相比,颈椎失稳患者病程更长[60(18,180)个月vs. 16(8,51)个月],更多合并外周关节畸形(63.3%vs. 21.3%),血红蛋白水平较低 [(106.90±21.61) g/L vs. (115.77±14.69) g/L],经治及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合并颈椎失稳RA患者中,初治RA患者除病程更短[120.0 (72.0, 240.0)个月vs. 60.0 (27.0, 167.5)个月]外,各类型构成情况与经治RA患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初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较高,与经治RA患者颈椎失稳发生率相似,病程小于24个月的早期初治RA患者中已有相当比例合并颈椎失稳;颈部相关症状在初治RA患者合并颈椎失稳人群中并无明显特异性;对具有病程长、外周关节畸形比例高及血红蛋白水平低临床特点的初治RA患者应注意排查颈椎失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