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59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3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6篇
内科学   8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28篇
综合类   62篇
预防医学   13篇
药学   16篇
中国医学   4篇
肿瘤学   12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4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14篇
  2005年   17篇
  2004年   14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9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目的评价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松龙在治疗胸腰段骨折引起急性脊髓损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6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对照组采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并对比两组病例神经功能改善情况。结果两组病例均获随访,时间16~36个月,平均26个月。治疗组神经功能改善的有效率为89.3%,优于对照组的64.3%,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丹参川芎嗪注射液联合甲基泼尼松龙治疗胸腰段急性脊髓损伤,能减轻脊髓水肿和改善脊髓微循环,使脊髓组织的压力降低,供氧供血得到保障并促进脊髓损伤的修复,比单独应用甲基泼尼松龙治疗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32.
目的检测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和AKT在原发性肺腺癌中的表达,探讨其与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1,IGF1R和AKT在31例原发性肺腺癌及12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1、IGF1R和AKT在肺腺癌中的表达率分别为41.9%(13/31)、67.7%(21/31)和51.6%(16/31),显著高于良性肺组织(P值分别为0.0252、0.0016和0.0071)。IGF1和IGF1R及IGF1和AKT在肺腺癌中表达呈显著相关(P值分别为0.0344和0.0179)。晚期肺癌(Ⅲ+Ⅳ)IGF1和IGF1R表达显著高于早期(Ⅰ+Ⅱ)(P值分别为0.0109和0.0303)。IGF1、IGF1R和AKT在伴有淋巴结转移肺癌中的表达显著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P值分别为0.0468、0.0490和0.0443)。低分化肺癌中IGF1和IGF1R表达显著高于中或高分化肺癌(P值分别为0.0484和0.0291)。IGF1和IGF1R阳性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短于阴性者(IGF1:10比14个月,P=0.0103;IGF1R:13比26个月,P=0.0056)。IGF1和IGF1R是肺腺癌预后的影响因素,AKT无预后意义。结论IGF信号通路关键蛋白IGF1、IGF1R和AKT表达在肺腺癌的发生和发展中可能起重要作用,进一步的研究有望展示其在肺癌预后和治疗方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3.
目的: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与肺癌临床病理学特征和生存时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免疫印迹技术检测IGFBP3在34例肺鳞癌和25例肺腺癌(共21例含癌旁肺组织)及15例良性肺病变组织中的表达。结果:IGFBP3在良性肺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而在肺癌组织中表达定位于细胞质和细胞核(分别称为IGFBP3质表达和核表达),后二者阳性率为44%(26/59)和29%(17/59)。IGFBP3使表达在肺癌和良性肺组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伴有局部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无淋巴结转移肺癌组织,P=0.0029;在低分化肺癌组织中IGFBP3核表达显著低于中或高分化肺癌,P=0.0292。IGFBP3质表达与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在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相关,P=0.0007。IGFBP3质表达阳性者预后差,而IGFBP3核表达阳性者预后优于阴性表达者。结论:在NSCLC组织中,IGFBP3质表达可能与调节IGF作用有关,而核表达则可能与抑制肿瘤生长有关,IGFBP3质或核表达具有一定的预后意义。  相似文献   
34.
1992年8月25日我院进行了1例原位心脏移植。患者男性,25岁,患充血性心肌病,手术经过顺利,在术后第3天死于急性排斥反应和急性心衰。本文详细报告了原位心脏移植的术前准备,手术技术,排斥反应的诊断和治疗,并结合文献加以讨论。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针对人RON基因跨膜区段(RONm)反义核酸对肺癌细胞系A549活性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研究以RONm为靶的肺癌基因治疗的可能性?方法将人RONm cDNA反向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3.1中,转染肺癌细胞A549,利用ELISA检测细胞模型RON基因表达水平,同时利用MTT和细胞计数方法监测细胞生物学活性的变化.结果转染后的肺癌细胞RON基因表达量和细胞活性明显降低,并出现明显的细胞凋亡?结论RONm反义核酸明显抑制RON基因的表达,同时对肺癌细胞的生长有抑制作用,促进细胞凋亡?  相似文献   
36.
涎腺型肺癌的诊断及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涎腺型肺癌的临床特点及预后.方法:收集1987年4月~2002年6月肺癌住院病例并对其中的涎腺型肺癌进行分析.结果:9例涎腺型肺癌患者,男4例,女5例,占同期肺癌患者的0.5%,其中粘液表皮样癌6例,腺样囊性癌3例.4例患者术后生存超过5年,其中1例超过10年.结论:涎腺型肺癌发病率低,属低恶性度肿瘤,手术切除是治疗的首选方法.  相似文献   
37.
目的用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体外模型,探讨落新妇甙对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的影响。方法分离BALB/C小鼠心肌细胞(2×105m l-1)和C57BL/6小鼠的脾细胞(1×106m l-1),前者做刺激细胞,后者做反应细胞,进行混合细胞培养,建立小鼠心脏移植急性排斥反应体外模型。实验分2组:对照组,心肌细胞与脾细胞混合培养;落新妇甙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入落新妇甙(15μg/m l)。TUNEL法检测T淋巴细胞凋亡情况。RT-PCR法检测T细胞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情况。结果落新妇甙组T细胞凋亡指数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穿孔素和颗粒酶B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落新妇甙诱导心脏移植排斥反应中活化T细胞凋亡的同时也抑制了穿孔素和颗粒酶B的释放,从而有效拮抗心脏移植排斥反应。  相似文献   
38.
采用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转换术治疗二尖瓣病变患者26例。结果表明,该手术方法简单易行,临床闻效确切,手术后患者心功能均有显著改善,心脏射血分数(EF)提高,心脏较术前均有明显缩小。从解剖学基础上探讨了该手术方法的可行性及优点。并保留全部二尖瓣结构的二尖瓣转换术的手术适应证、手术方法及并发症作了讨论。  相似文献   
39.
对 34例先心病患者 (病种如下 )在手术前进行了肺循环阻抗图及其二维向量环检测 ,并与术前心导管实测肺动脉平均压 (m PAP)进行相关分析。结果表明 ,肺循环阻抗图及其二维向量环的某些指标能够反映 m PAP的变化 ,其中以 I环 /总环 ,B- YI(B- Y间期指数 )最为敏感。所建立的多元逐步回归方程可用于换算先心病患者的 m PAP,为临床了解先心病 m PAP提供了一种无创、简便、快速的电脑辅助检测方法。  相似文献   
40.
报道了7例左房粘液瘤(LAM组)患者血浆抗凝血酶Ⅲ(ATⅢ)的变化,并与8例瓣膜置换术患者(瓣膜置换术组)及8例健康献血员(正常对照组)检测结果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LAM组患者的ATⅢ含量明显低于瓣膜置换术组及正常对照组(P<0.05)。LAM组中有4例出现肝素相对耐药现象,而瓣膜置换术组无1例发生,差异亦有显著性(P<0.01)。因此,认为对左房粘液瘤患者进行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时应密切观察及监测激活全血凝固时间(ACT)的变化及防止抗凝现象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