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1篇
内科学   3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10篇
中国医学   75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4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4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16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10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81.
目的观察愈萎平对慢性萎缩性胃炎(CAG)大鼠胃组织病理形态的影响。方法复制脾虚证CAG大鼠模型,愈萎平治疗12同后,光镜下观察胃组织病变。结果愈萎平高剂量组可显著抑制CAG大鼠胃黏膜的平均厚度、萎缩程度和炎性反应程度(均有P〈0.01),改善胃慢性炎性反应损伤。结论愈萎平有改善CAG胃组织病变的作用。  相似文献   
82.
目的 分析2001 ~ 2010年广东省中药专利授权状况,了解广东省中药专利整体发展情况.方法 查询中国知识产权官方网站,获取广东省2001~2010年每年中药专利申请文献.结果 2001~2010年广东省中药专利申请2 645件,授权率总体呈递增趋势;实用新型专利授权率为64.1%,外观专利为50.0%,发明专利为39.2%.根据申请人的不同,授权率最高的是高校(50.6%),其次为企业(50.3%),最低的是个人(29.7%);而失效率最高的为个人(19.4%),最低的为研究机构(13.0%);未授权率最高的为个人(13.7%),最低的为高校(6.3%);未批准率最高的亦为个人(36.2%),最低的为企业(22.1%).应用领域分类,授权率中药制品类专利的最低(39.5%),而装备类最高(53.8%),但同时失效率也较高(22.6%);失效率技术与方法类最低(10.4%),外观类最高(60%).结论 广东省中药专利申请量虽然多,但是授权率和专利维持率却比较低,中药创新能力不强.  相似文献   
83.
目的:研究四抗神农养生片对实验动物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用腹腔巨噬细胞功能测定、淋巴细  相似文献   
84.
目的:观察血汗净口服液对小鼠的急性毒性作用和大鼠的长期毒性作用。方法:按最大给药法一日内分3次灌服(960g/kg)小鼠,观察7天内动物的死亡情况;按不同剂量(80g/kg、40g/kg、2g/kg)给大鼠连续灌胃12周,停药2周,检测其血象、血液生化指标、脏器重量及重量指数,并做病理切片观察组织形态学变化。结果:小鼠7天内未引起死亡;大鼠血象、血液生化指标、脏器重量及重量指数检测未见异常,病理组织切片无异常改变。结论:小鼠灌服血汗净960倍于临床剂量,大鼠灌服血汗净80倍、40倍、20倍临床剂量末见急性毒性反应和长期毒性反应。  相似文献   
85.
目的测定姜黄素透过Caco-2单细胞层的浓度,研究其吸收特征。方法用Caco-2细胞单层模型来考察时间、浓度、不同药物酮康唑、维拉帕米、胡椒碱对姜黄素吸收的影响。采用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法,测定姜黄素浓度并计算其表观渗透系数(Papp)。结果不同浓度姜黄素在90 min之前Papp大小顺序为:180>240>300μg/ml;与对照组比较,胡椒碱,低浓度酮康唑,维拉帕米对姜黄素的吸收均呈不同程度的促进作用(P<0.05)。结论姜黄素的吸收具有明显的高浓度饱和现象,且不呈线性变化,初步判定其吸收为主动吸收机制;促进姜黄素吸收的原因可能与酮康唑抑制Ⅰ相代谢酶CYP450 3A4和1A2酶的活性;胡椒碱抑制姜黄素Ⅱ相代谢酶—葡萄糖醛酸苷酶;维拉帕米抑制药物外排性转运蛋白—P-糖蛋白的活性有关。  相似文献   
86.
目的:观察丹参配方颗粒与丹参标准煎剂体内抗血小板聚集效应的药理等效性。方法:对比观察8个剂量丹参标准煎剂(1/4—32倍临床等效剂量)、丹参配方颗粒(1/4—32倍临床等效剂量)和复方丹参滴丸(1/8~16倍)一次口服给药后对家兔血小板1,3,5min和最大聚集抑制率(MAIR)的影响,并以MAIR为效应指标,根据所拟合量效曲线,在可比区间内计算三药等效应剂量(DEE)和等剂量效应(EED)。结果:丹参标准煎剂、丹参配方颗粒和复方丹参滴丸各8个剂量组灌胃给药后,均可显著抑制ADP所诱导家兔血小板的聚集(P〈0.01);丹参配方颗粒和复方丹参滴丸抗血小板聚集效应均显著高于同等临床等效剂量的丹参标准煎剂(P〈0.01);MAIR47.15%-63.99%,DEE*拳&i《粗(mg·kg^-1)=-62.432+0.115×DEE丹参标准煎剂(mg·kg^-1),1/4—2倍临床等效剂量(175~1400mg·kg^-1),EED丹参配方颗粒(%)=30.558+0.775XEED丹参标准煎剂(%)。结论:一定剂量范围内,丹参颗粒抗血小板聚集的效应劣于丹参滴丸,而优于丹参煎剂。  相似文献   
87.
中药渣综合利用的可行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药渣富含粗纤维、粗脂肪、氨基酸及微量元素,近年来被广泛加工利用成为绿色农肥、保健饲料、食用菌栽培料等,既能保护环境又能节约资源,达到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但目前中药渣的综合利用的范围较窄,无害化加工技术有待系统化,其可行性仍遭到各方的质疑,该研究将重点针对中药渣综合利用的安全性、可利用性、社会效益性等方面进行客观分析,为相关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检测糖尿病大鼠胃肌间丛神经元尼氏体的变化.方法 应用链脲佐菌素建立SD大鼠糖尿病模型,成模30周后,采用甲苯胺蓝染色法检测糖尿病30周大鼠、中药治疗组及正常对照组的胃肌间丛神经元尼氏体.结果 糖尿病30周大鼠胃肌间丛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少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中药治疗组数量较多,与正常对照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 糖尿病30周大鼠胃肌间丛神经元尼氏体数量减少,显示神经损害;中药治疗组尼氏体数量较多,显示中药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舒乳通口服液的抗炎镇痛作用。方法 :用二倍稀释法、挖洞法观察舒乳通口服液的抑菌作用 ;用耳廓肿胀法和蛋清足跖肿法观察舒乳通口服液的抗炎作用 ;用扭体法和热板法观察其镇痛作用。结果 :舒乳通口服液能抑制二甲苯性小鼠耳廓肿胀程度及蛋清性足跖肿胀程度 ,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对醋酸引起的小鼠扭体反应有明显抑制 ,并可提高热板法痛阈值 ,与对照组比较 (P <0 .0 1及P <0 .0 5 ) ;舒乳通口服液对金葡菌、大肠杆菌等常见致病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结论 :舒乳通口服液有一定程度的抗炎镇痛和抑菌作用 ,且镇痛作用略优于消核片。  相似文献   
90.
目的:观察中医证型和结肠动力随年龄增高的改变。方法:观察普通成年人90例中医证型随年龄增长出现的频率改变和结肠电各高、中、低段的缺失率的比率的变化。结果:年龄36~50岁组受检者脾虚便溏的出现率显著高于18~35岁组,年龄>50岁组受检者脾虚便溏的出现率显著高于18~35岁组。说明,随着年龄增高正常大便的出现率降低,尤其是大便稀烂的出现率显著增高,而脾虚便溏型的出现率随年龄增高也增多。结肠频谱与年龄的相关分析表明,年龄较大者其乙状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显著降低,降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亦倾向降低。结论:脾胃气虚、脾虚便溏、气虚便秘构成比有随年龄增加而增加的趋势,而脾胃气虚、肝肠气滞构成比有随年龄增加而减小的趋势。年龄较大者其乙状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显著降低,降结肠高频段肠电缺失的比率亦倾向降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