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0篇
  免费   15篇
  国内免费   12篇
耳鼻咽喉   1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6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8篇
综合类   51篇
预防医学   25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8篇
肿瘤学   10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6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11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20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11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2篇
  1988年   1篇
  196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柳花散加味治疗尿毒症合并念珠菌性口腔炎16例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330006)赵纪生赵翔关键词尿毒症念珠菌性口腔炎柳花散笔者从1992年9月~1996年12月用柳花散加味外敷内服,治疗尿毒症合并念珠菌性口腔炎16例,获得较好疗效,现报告如下。1临床...  相似文献   
22.
MK801对沙土鼠脑缺血后海马神经元内白细胞介素-1Ⅰ型受体mRNA表达的影响安林,刘国法,赵翔,吕证宝,谭曾鲁一、资料与方法在实验将沙土鼠分为空白对照组、缺血组和MK801组。缺血组和MK801组动物均夹闭两侧颈总动脉30分钟。缺血组动物夹闭前后均...  相似文献   
23.
背景:白杨素是保健食品和中草药中常见的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食源黄酮类天然产物。白杨素是否有助于防治肝癌?其作用机制为何?是否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分化?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以人肝癌细胞为对象,揭示白杨素的亚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酸性磷酸酶实验、扫描电镜、免疫印迹技术探讨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结论:白杨素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9mol/L或6.3mg/L。白杨素与PI3K-AKT途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抗癌效应。但白杨素本身并不改变AKT、磷酸化pAKT、AKT下游分子GSK-3和磷酸化pGSK-3的表达水平,虽然高剂量下β-catenin略有下调。白杨素导致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密度明显增加并形成纳米膜粒;细胞回缩,间隙加宽;出现形态上不同于凋亡的死亡细胞。白杨素显著改变多种蛋白质的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对酪氨酸磷酸化亦有广谱下调作用,接近于表柔比星对照。白杨素对CDK1、磷酸化pCDK1和pCDK2、CDC25A、CDC25B和CD133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ARP-1降解。总之,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非起因于PI3K-AKT和Wnt/β-catenin通路阻断或细胞周期核心调控因子阻断,而更可能起因于生物膜功能障碍所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大范围改变,并以非经典方式诱导肝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4.
目的:分析Ⅳ型瓦登伯格综合征患儿及其合并的肠道问题(先天性巨结肠或其同源病)的外科治疗情况,提高对此综合征的认识。方法: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小儿外科分别于2017年6月、2019年4月及2020年6月收治了3例Ⅳ型瓦登伯格综合征患儿,年龄分别为9个月、6个月和1岁8个月。收集患儿的相关资料,分析其临床特征...  相似文献   
25.
目的通过克隆和表达人蛋白质磷酸酶CDC25A/B融合蛋白,探讨构建高通量靶向抗癌药筛选体系的途径。方法采用RT-PCR技术克隆人CDC25A/B催化区结构域cDNA序列,构建pGEX-4T-1-CDC25A/B原核表达质粒,表达和纯化携带还原型谷胱甘肽(GSH)标签的融合蛋白。以对硝基苯基磷酸盐(pNPP)为底物,在96孔板上建立分别以GST-CDC25A/B为靶标的筛选体系,应用维生素K3(VK3)进行验证性抑制剂筛选。结果成功表达和纯化了GST-CDC25A/B融合蛋白,建立了相应的高通量磷酸酶抑制剂筛选体系。在相同反应条件下,GST-CDC25B对pNPP的水解活性是GST-CDC25A的6倍。VK3对CDC25A/B的半数抑制浓度(IC50)分别为0.8和1.8μg/ml。结论通过表达和纯化CDC25A/B催化区结构域与GST的融合蛋白,可以高效率的建立靶酶抑制剂高通量筛选体系,为进一步研发VK3衍生物类新型靶向抗癌药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26.
背景:白杨素是保健食品和中草药中常见的具有防癌抗癌活性的食源黄酮类天然产物。白杨素是否有助于防治肝癌?其作用机制为何?是否促进肝癌干细胞的分化?对此尚缺乏系统研究。目的:以人肝癌细胞为对象,揭示白杨素的亚细胞和分子作用机制。方法:应用酸性磷酸酶实验、扫描电镜、免疫印迹技术探讨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作用及其机制。结果与结论:白杨素显著抑制BEL-7402细胞的体外增殖,半数抑制浓度IC50为24.9mol/L或6.3mg/L。白杨素与PI3K-AKT途径特异性抑制剂LY294002联用具有显著的协同抗癌效应。但白杨素本身并不改变AKT、磷酸化pAKT、AKT下游分子GSK-3和磷酸化pGSK-3的表达水平,虽然高剂量下β-catenin略有下调。白杨素导致细胞表面微绒毛样突起密度明显增加并形成纳米膜粒;细胞回缩,间隙加宽;出现形态上不同于凋亡的死亡细胞。白杨素显著改变多种蛋白质的丝/苏氨酸磷酸化水平;对酪氨酸磷酸化亦有广谱下调作用,接近于表柔比星对照。白杨素对CDK1、磷酸化pCDK1和pCDK2、CDC25A、CDC25B和CD133均无明显影响,但可剂量依赖性诱导PARP-1降解。总之,白杨素对BEL-7402细胞的抑制作用并非起因于PI3K-AKT和Wnt/β-catenin通路阻断或细胞周期核心调控因子阻断,而更可能起因于生物膜功能障碍所致细胞表面超微结构和蛋白质磷酸化的大范围改变,并以非经典方式诱导肝癌细胞死亡。  相似文献   
27.
28.
目的旨在通过系统性Meta分析来证实3D打印联合PBL教学可以有效改进骨科学教学质量。方法系统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服务系统、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维普中文期刊服务平台、中国知网等数据库中关于3D打印联合PBL应用于骨科教学的文献,用Meta分析来评价3D打印联合PBL在骨科学教学中的效果。结果共检出53篇文献,通过筛选共有6篇文献纳入研究,共计纳入390例教学对象。结果提示,3D打印联合PBL教学法与传统教学法对理论成绩[SMD=1.35,95%CI(1.11-1.59),P<0.01]、临床操作[SMD=1.61,95%CI(1.32,1.89),P<0.01]、学习兴趣[SMD=1.17,95%CI(0.85,1.49),P=0.02]等指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3D打印联合PBL教学可以提高学生骨科学成绩。  相似文献   
29.
赵翔  陈锦恒 《黑龙江医学》2019,43(10):1198-1199
目的探讨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对预防早产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PD)的作用。方法入选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NICU,且符合研究标准需机械通气的早产儿150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分别给予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和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记录3组早产儿是否发生支气管肺发育不良,住院时间,是否发生鼻中隔损伤、腹胀、喂养不耐受和院内感染。结果 150例早产儿中BPD发病率为36.7%,给予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的早产儿BPD的发生率为20.0%,经鼻间歇正压辅助通气组为48.0%,鼻塞式持续气道正压通气组为42.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组早产儿鼻中隔损伤、腹胀、喂养不耐受和院内感染的发生率更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上治疗早产儿呼吸困难时可应用加温加湿高流量鼻导管吸氧,降低支气管肺发育不良的发生率,提高早产儿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30.
在心电生理学中,通常认为发生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NSTEMI)的患者,其罪犯血管没有发生完全闭塞(TOCA),但在临床实践中,部分通过心电图诊断的NSTEMI患者的冠状动脉造影结果存在冠状动脉完全闭塞。目前,国内并无针对NSTEMI患者伴有TOCA的诊疗建议,使TOCA血管闭塞时间长,心肌损伤时间延长,从而导致未及时解决NSTEMI合并TOCA相关患者的生活质量及长期预后明显较差。本文旨在对伴有TOCA的NSTEMI患者的流行病学、机制原因、风险预后及危险因素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