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234篇 |
免费 | 19篇 |
国内免费 | 6篇 |
专业分类
基础医学 | 6篇 |
口腔科学 | 7篇 |
临床医学 | 26篇 |
内科学 | 22篇 |
神经病学 | 5篇 |
特种医学 | 3篇 |
外科学 | 21篇 |
综合类 | 114篇 |
预防医学 | 10篇 |
药学 | 22篇 |
3篇 | |
中国医学 | 18篇 |
肿瘤学 | 2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篇 |
2023年 | 8篇 |
2022年 | 15篇 |
2021年 | 25篇 |
2020年 | 15篇 |
2019年 | 21篇 |
2018年 | 12篇 |
2017年 | 6篇 |
2016年 | 10篇 |
2015年 | 2篇 |
2014年 | 10篇 |
2013年 | 18篇 |
2012年 | 22篇 |
2011年 | 4篇 |
2010年 | 15篇 |
2009年 | 9篇 |
2008年 | 5篇 |
2007年 | 13篇 |
2006年 | 12篇 |
2005年 | 25篇 |
2004年 | 1篇 |
2003年 | 2篇 |
2001年 | 2篇 |
2000年 | 1篇 |
1999年 | 3篇 |
排序方式: 共有25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41.
目的:探讨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降压作用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48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给予厄贝沙坦75 mg/d,观察12周动脉血压、24 h尿蛋白、肾功能的变化.结果:与治疗前相比,动脉血压和24 h尿蛋白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肾功能保持稳定,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厄贝沙坦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有明显的降压作用,并能减少尿蛋白的排泄,对肾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42.
肝火亢盛夹痰是原发性高血压的重要病机关键,临床应用清肝化痰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多能够取得良好疗效,但作用机制尚未完全阐明.近年来,大量研究证实,肠道菌群在原发性高血压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不可忽视的作用.现代中医药理论研究表明,肝、脾功能失常与肠道微生物菌群失调密切相关.本文阐述了清肝化痰法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的现代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243.
目的 比较颈胸椎前路和后路臂丛神经下干切断伤与根性撕脱伤诱发神经病理性疼痛大鼠术侧后足的痛行为学特征.方法 18只成年雌性SD大鼠随机接受右侧前路下干切断、前路及后路下干根性撕脱手术(每组6只),另外6只健康大鼠作为对照组.臂丛损伤术前及术后3、7、14和28 d,检测大鼠术侧后足的机械痛缩足阈值、冷刺激诱发痛评分及热刺激缩足潜伏期.结果 对照组与3个损伤组之间术前三项痛行为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术前相比,前路切断伤组冷刺激诱发痛评分明显增高(P<0.01),机械痛缩足阈值及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明显变化;前路及后路撕脱伤组术后各时间点机械痛缩足阈值均显著降低(P<0.01),冷刺激诱发痛评分均明显增高(P<0.01),而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显著变化.与切断伤组相比,两撕脱伤组术后各时间点热刺激缩足潜伏期则无显著差异,而后足机械痛缩足阈值均显著降低(P<0.05),冷刺激诱发痛评分亦显著增高(P<0.01),这种痛行为学的变化可持续至28 d(最长观察期);两撕脱伤组间各痛行为学指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大鼠前、后入路臂丛下干根性撕脱伤均可作为理想的神经病理性疼痛模型,而臂丛下干切断伤因致痛效果较差则不宜用作神经病理性痛模型. 相似文献
244.
目的:探究持续血液滤过用于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在重症监护室接受治疗的120例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血液滤过( CVVH)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静脉血液透析滤过( CVVHDF)治疗,比较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治疗后5d的各项指标以及APACHEII评分,同时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结果两组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5 d的心率、呼吸、动脉压比较无显著差异( P>0.05);两组患者在治疗5 d后的肌酐、β2-微球蛋白水平、血尿素氮、炎症因子以及APACHEII评分显著优于治疗前的指标,治疗前后差异显著(P<0.05);观察组患者在治疗5 d后β2-微球蛋白水平显著优于对照组患者(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的住院相关指标无显著差异( P>0.05)。结论脓毒血症急性肾衰竭患者采用持续血液滤过治疗临床效果显著,而给予静脉血液滤过治疗模式要比静脉血液透析滤过治疗模式更加有利于患者肾功能的恢复,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相似文献
245.
246.
248.
目的:探讨感染对于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随机选取100名AMI患者,按照住院期间是否发生感染,分为感染组(n=48)与非感染组(n=52),随访1年,对2组患者进行生存分析。结果:感染组死亡率为24%,非感染组死亡率16%,2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对于心肌梗死患者,并发感染后死亡风险增高。 相似文献
249.
250.
目的 分析上胫腓关节液流注性囊肿致腓总神经损伤的发病机制、诊疗方法及预后情况.方法 对我科2008年6月至2010年12月收治的因上胫腓关节液流注致腓总神经卡压的9例患者进行分析.结果 6例神经外囊肿患者经神经松解、囊肿切除术后踝关节及各趾背伸肌力达M4~M5,平均恢复时间约3.5个月;3例神经内囊肿患者经同一术式治疗,背伸肌力达M3~M4,平均恢复时间7个月.未见复发病例.结论 上胫腓关节液流注可形成腓总神经内或外囊肿,神经内囊肿较神经外囊肿恢复时间长、效果差.此类疾病早诊治,早治疗,患肢功能恢复好.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