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13篇
临床医学   21篇
内科学   38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8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7篇
  2013年   10篇
  2012年   10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9篇
  2003年   8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7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18 毫秒
41.
目的评价第二代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高心率冠脉成像的图像质量、准确性及有效射线剂量。方法前瞻性入选心率〉65次/min的连续性患者26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134例,采用Flash Spiral模式扫描,采集图像时间为RR间期20%-30%;B组134例,采用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模式(Spiral)扫描。30d内A组有47例行冠状动脉造影术(CCA)检查(A1组),B组中有45例行CCA检查(B1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情况、图像质量评分、图像噪声、对比信噪比(CNR)和有效射线剂量。以CCA结果为金标准,分别计算A1、B1两组FlashDSCT显示冠脉病变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②两组不可诊断节段基于血管节段评价分别为1.52%和1.74%,基于患者评价分别为7.5%和6.7%,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345,P=0.812)。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均数分别为1.064±0.306和1.084±0.32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3)。A组平均图像噪声19±27(21.4±4.5)HU,CNR6.4-25.3(12.1±4.2):B组分别为19±28(20.9±4.3)HU和7.1-28.2(13.8±5.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③心率变异性:A组图像质量评分3分的病例平均心率变异性明显小于B组。④与CCA比较,两组患者评价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特异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⑤射线剂量:A组平均有效射线剂量显著低于B组[(1.04±0.16)mSv比(7.05±1.05)mSv,P=0.001]。结论高心率患者(心率〉65次/min)采用Flash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在RR间期20%±30%成像,图像质量、准确性与回顾性心电门控扫描接近,而有效射线剂量显著减低。心率变异性对高心率患者FlashSpiral模式扫描图像质量的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42.
目的通过测定常规PTCA组及缺血预适应处理组术前、术后患者肌钙蛋白Ⅰ(CTnI)、C-反应蛋白(CRP)与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了解两种PTCA方法对冠脉病变患者的心肌细胞、心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设定缺血预适应(IP)方案,观察IP组患者51例、常规PTCA组(UC组)患者53例术后CRP、CTnⅠ、SvO2的变化以及术中不良事件发生与否。结果IP组术前、术后C-反应蛋白(CRP)、肌钙蛋白I(CTnI)、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的变化程度低于UC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IP组术中发生心绞痛及ECGST段缺血型改变的几率低于常规PTC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缺血预适应方案可以作为PTCA操作的常规方法,它可以减轻介入操作对心肌细胞的损伤,降低冠脉介入术中、术后的不良事件的发生。  相似文献   
43.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血浆N末端脑钠肽前体(NT-proBNP)和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SvO2)水平与AMI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纳入2011年7月~2012年7月包头市中心医院初发AMI患者且胸痛6h内行再灌注治疗(静脉溶栓或急诊PCI)的患者120例,测定N末端脑钠肽(NT-proBNP)及SvO2,根据以上两结果将入选患者分为A组(n=60,SvO2>60%、NT-proBNP<1000 pg/ml)和B组(n=60,SvO2<60%、NT-proBNP>1000 pg/ml)。比较两组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和6个月内心血管不良事件(包括心源性猝死、心源性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率,并对NT-proBNP和SvO2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后A组患者LVEF高于B组(54.75%±5.18% vs.34.65%±8.11%),同时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明显低于B组(10.0% vs.16.7%),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变量相关分析显示NT-proBNP水平与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呈正相关(r=0.474,P<0.01);SvO2与不良事件发生呈负相关(r=-0.834,P<0.0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NT-BNP<1000 pg/ml且SvO2>60%治疗后心功能恢复较好,且预后良好,NT-proBNP和SvO2均与心功能具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44.
冠状动脉造影(CAG)一直用来作为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近些年来,随着微型导管超声换能器和声学成像技术的飞速进步,血管内超声(intravascular ultrasound,IVUS)在冠状动脉疾病患者中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且它的发展与冠状动脉介入治疗的发展是互相平行的,成为冠状动脉疾病临床诊断和介入治疗中具有重要价值的新的“金标准”。  相似文献   
45.
目的:探讨Flash双源CT(DSCT)冠状动脉成像(DS CTA)联合双能量心肌灌注显像(DS-CTP)一站式检查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60例临床考虑冠心病的患者行DSCT检查,所有患者均接受冠状动脉造影检查。以冠状动脉造影为标准诊断法,根据冠脉造影结果分为狭窄<50%(阴性)和狭窄≥50%(阳性,诊断冠心病),计算DS CTA联合DS-CTP(平行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结果:DS-CTA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4%、93%和89%;DS CTA联合DS CTP(平行试验)诊断冠心病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94%、91%和92%,与单独DS-CTA比较,灵敏度和准确度稍有提高,而特异度稍有下降,但都没有达到显著水平。结论:DS-CTA联合DS CTP对冠心病诊断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但DS-CTA与DS-CTA联合DS-CTP诊断价值无显著差异。  相似文献   
46.
目的 评价应用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团注示踪法(bolus-tracking)行大螺距双源CT冠状动脉成像(CCTA)获得图像的增强效果及有效辐射剂量.方法 收集临床疑诊为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的184例患者,随机平均分为两组:A组92例,采用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Flash Spiral)模式、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bolus-t racking法扫描;B组92例,采用测试团注法(test-bolus)扫描.对两组图像的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CNR及有效辐射剂量进行统计学比较.结果 两组图像主动脉根部CT值、图像噪声、CNR间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触发时、扫描过程中辐射剂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双源CT大螺距前瞻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CCTA中,采用缩短呼吸指令时间的bolus-tracking法可获得与test-bolus法相近的图像增强效果,而对比剂用量进一步减低.  相似文献   
47.
本文就我科2005年1月~2006年9月住院的38例患者中并发肺部感染的相关因素及防治措施进行探讨.[第一段]  相似文献   
48.
目的:探讨对急性心肌梗死(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IABP)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对8例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行IABP。结果:8例患者有5例进行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PCI);1例合并泵衰竭维持3d后进行PCI;1例维持2d后冠脉造影血管狭窄〈70%,未行PCI;1例冠脉造影后于心外科进行了搭桥手术。8例均痊愈出院。结论:对于AMI合并心源性休克患者,早期床旁应用IABP治疗,为患者赢得了再灌注治疗的时间,减少了心血管不良事件的发生,有效改善了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49.
目的:评价经皮冠脉成形术(PTCA)及支架植入术(Stenting)在急性冠脉综合征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急性冠脉综征入院1周后做冠脉造影确定病变,进行择期PTCA及Stenting;结果:病变血管54支,扩张48支,成功率95.8%,置入支架40枚,成功率100%;结论: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进行择期PTCA及Stenting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再灌注治疗手段,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能改善缺血及顿抑心肌,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50.
室性期前收缩可见于正常人及各种心脏病患者,多由电解质紊乱,精神因素,过量烟、酒、咖啡等诱发,近几年临床发病率逐渐升高。西医治疗室性早搏优点颇多,但同时存在许多缺陷,如治疗费用高昂、长期应用西药造成的严重不良反应、介入后再狭窄、药物耐受等。姚淮芳教授认为室性期前收缩病位在心,其发病与肝失疏泄、心神失养、瘀血阻滞有着密切的关系,总结多年临床经验提出从心肝论治,疏肝、养肝血以宁心神,兼活血化瘀之法,运用自拟方枣仁稳律汤治疗室性期前收缩临床疗效显著。现总结其临床经验如下,并附典型案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