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5篇
  免费   11篇
  国内免费   4篇
儿科学   6篇
妇产科学   3篇
基础医学   7篇
临床医学   42篇
内科学   14篇
神经病学   8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36篇
中国医学   25篇
肿瘤学   2篇
  2024年   5篇
  2023年   5篇
  2022年   10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7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13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5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9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9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观察分析细菌感染所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简称慢阻肺)患者血清CD64感染指数及PCT水平在早期诊断的价值及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选取慢阻肺患者850例,根据慢阻肺分期不同分为慢阻肺急性加重的A组634例,慢阻肺稳定期的B组216例,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100例为对照组C组,比较三组患者血清CD64感染指数及PCT水平差异及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中细菌感然者治疗前后变化情况。结果A组患者CD64感染指数及PCT水平显著高于B组及C组患者,A组中细菌感染组患者CD64感染指数及PCT水平显著高于非细菌感染组患者及C组,A组中细菌感染组患者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及PCT水平均出现显著性下降,但治疗后CD64感染指数仍高于正常健康体检的C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D64感染指数及PCT是细菌感染慢阻肺患者早期识别的敏感指标,且两者在细菌感染慢阻肺患者抗生素治疗前后变化明显,及早对慢阻肺急性加重患者进行CD64感染指数及PCT水平测定,能够较早的对细菌感染慢阻肺进行鉴别,在细菌感染慢阻肺患者治疗中及时监测能够更好的指导合理的抗生素应用。  相似文献   
92.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联合RTE(实时组织弹性成像)监测肝硬化TIPSS(经颈内静脉肝内门体静脉分流术)术后肝硬化弥散指标变化的临床价值。方法选取50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均行TIPSS手术治疗,手术前后均行彩色多普勒超声和RTE检查,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脾静脉、门静脉的血流及内径变化,以及肝硬化弥散指标变化。结果本组患者术后的DPV、DSPV值明显低于术前,VPV、SP-V值均显著高于术前(P0.05)。本组患者手术前后的MEAN、SD、CONT、ENT、IDM、COR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术前相比,本组患者术后的AREA值明显升高,COMP、KURT、SKEW值明显降低(P0.05)。结论 RTE检查可准确判定TIPSS术后的肝纤维化程度,彩色多普勒超声技术能够清楚地观察到TIPSS手术前后的血流动力学变化,RTE与彩色多普勒超声联用能够为临床评估TIPSS手术疗效提供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93.
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及丙泊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的镇静效果及安全性。 方法前瞻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7年12月江苏大学附属人民医院重症监护治疗病房(ICU)收治的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100例,将患者随机分为右美托咪定镇静组(50例)及丙泊酚镇静组(50例)。对两组患者均给予抗感染、有创机械通气、集束化治疗,并予瑞芬太尼镇痛。在镇痛基础上,对两组患者分别给予右美托咪定和丙泊酚镇静治疗。维持患者Richmond躁动-镇静量表评分在-2~0分之间。对于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年龄、APACHEⅡ评分、临床肺部感染评分(CPIS)、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住ICU时间,以及应用镇静药物前和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呼吸频率(RR)等资料,其中应用镇静药物前后资料的比较采用配对样本t检验,组间资料的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对于两组患者的性别分布,谵妄、VAP发生情况以及30 d内死亡情况的比较采用χ2检验。 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APACHEⅡ评分、CPIS方面相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两组患者应用镇静药物前的MAP、HR、RR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用药前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两组患者的MAP、HR、RR均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与右美托咪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丙泊酚组患者MAP、R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右美托咪定组患者与丙泊酚组比较,应用镇静药物15 min后HR下降更为显著,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的机械通气时间、拔管时间及住ICU时间均减少,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与丙泊酚组比较,右美托咪定组患者谵妄发生率较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VAP发生率及30 d病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结论将右美托咪定应用于重症肺炎有创机械通气患者,可减少机械通气时间及住ICU时间,谵妄的发生率低于丙泊酚治疗组。  相似文献   
94.
目的探究红花黄色素(SY)联合阿加曲班(Arg)治疗急性脑梗死(ACI)的临床疗效及对病人血清白细胞介素(IL)-8、内皮素(ET)-1、一氧化氮(NO)水平和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选取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2015年3月—2017年3月收治的108例ACI病人,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54例。所有病人均采取相同的基础治疗,对照组加用Arg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SY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指标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变化,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达90.7%,较对照组明显升高(75.9%,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血清IL-8、ET-1水平均显著降低(P0.01),NO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观察组改善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治疗2周后红细胞聚集指数(RCAI)、红细胞比容(HCT)、全血黏度(WBV)和血浆黏度(PV)均显著降低(P0.01),且观察组下降较对照组更显著(P0.01)。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3%vs 3.7%,P0.05)。结论红花黄色素联合阿加曲班治疗急性脑梗死更能有效保护病人神经功能,改善预后,疗效显著且安全可靠,可能与其显著改善血清中IL-8、ET-1、NO水平及血液流变学状态有关。  相似文献   
95.
莪术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温郁金、蓬莪术或广西莪术的根茎,味辛苦,性温,入肝、脾经,破血祛淤,行气止痛。莪术油是从中提取的挥发油,主要成分为莪术酮、莪术醇。现代药理学研究证实莪术油具有抗病毒、抗菌、消炎作用,并能增强免疫力,还具有抗血栓及抗肿瘤作用。莪术油常用规格有:莪术油注射液10ml:0.1g;莪术油葡萄糖注射液250ml:莪术油0.1g与葡萄糖12.5g。  相似文献   
96.
姚冰  彭晓燕  潘洁  唐秀玲  赵珊珊 《中国药房》2007,18(36):2857-2860
目的:探讨清开灵注射液所致不良反应(ADR)的一般规律及特点,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检索2003~2006年多种中文期刊中公开报道的有关清开灵注射液ADR的个案病例报道,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清开灵注射液引起的ADR男性多于女性,儿童和青壮年发生率较高。所致ADR以变态反应居多,其中过敏性休克22例(占33.33%),过敏反应15例(占22.73%);其次为循环系统,共10例(占15.15%)。结论:清开灵注射液引起ADR的原因较多,临床应加以重视。特别是西医在应用该药时,更应加强监测,坚持合理用药,以减少ADR的发生。  相似文献   
97.
目前开展医院内药学咨询服务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结合我院药学咨询工作开展情况,探讨药学咨询工作中应注意的问题,加强以患者为中心的药学服务。方法论述开展药学咨询的工作情况、必要性,分析阻碍药学咨询的因素和改进措施。结果针对药师工作现状,提出药师需进行医学和药学知识的拓展,而书籍、文献、网上查询等辅助设施是加快咨询服务速度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客观条件。结论在新的药学服务领域中,药学咨询是最先可以做的药学服务。通过医院管理层对医院药学服务的认识提高,及药师自身努力,才能更好推进药学咨询服务。  相似文献   
98.
目的建立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时细菌内毒素的检查方法。方法根据《中国药典》2005年版Ⅱ部收载的细菌内毒素检查法的要求进行实验。结果莪术油注射液的内毒素限值应定为4.38EU.m l-1,该药稀释至1.25mg.m l-1浓度时对细菌内毒素检查无干扰,用标示灵敏度为0.5EU.m l-1的鲎试剂进行细菌内毒素检查是有效的。结论鲎试剂可用于莪术油注射液静脉滴注用药时的细菌内毒素检查。  相似文献   
99.
银屑病表现出炎症背景下自身免疫性疾病的特征,角质形成细胞增殖分化缺陷和异常的免疫反应是其发病的主要因素,但某些细胞和分子机制仍未明确。尽管使用了各种药物和物理疗法来控制病情,但由于其短暂的疗效、高昂的成本和严重的不良反应,这些策略仅限于短期使用,使银屑病的治疗难以收获令患者满意的远期疗效。随着网络药理学、分子生物学领域的发展及中医药现代化的推进,中医药的多成分、多靶点作用效果凸显,各医家学者针对中医药领域的研究逐渐深入,但目前尚未有针对中医药干预辅助性T细胞17(Th17)/调节性T细胞(Treg)平衡防治银屑病的详尽机制进行整理。该文通过检索近几年文献数据资料发现,中药单体、中药有效成分和中药复方对银屑病发病机制中Th17/Treg轴有明显调节作用,Th17细胞具有促炎作用,Treg细胞有助于维持外周耐受,他们在效应发挥上相互排斥,维系二者的平衡关系可有效减轻炎症反应、调节免疫稳态。因此,中医药领域基于银屑病Th17/Treg轴开展了一系列临床及实验研究,包括降低Th17细胞百分率,增加Treg细胞百分率,以及调节二者相关细胞因子、转录因子水平,以缓解银屑病炎症病情,重建免疫环境稳态,为银屑病病理机制的进一步阐明提供新切入点,为开发银屑病新治疗手段提供备选方案。  相似文献   
10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